APP下载

G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2018-02-10吴祥宋传军余建和任群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脱氨酶胞嘧啶阿糖胞苷

吴祥,宋传军,余建和,任群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2017年最新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的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中提到,食管癌在男性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于第4位,5年生存率仅为30.9%。本文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46例晚期一线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行“GP”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46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病理确诊为鳞状细胞癌,年龄45岁-68岁,平均年龄61岁。临床分期III期-IV期,所有患者均经过一线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活动状态评分为0分-2分,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检测值范围内、心电图、B超(肝胆胰脾)基本正常。所有治疗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积极配合。

1.2 治疗方法 方案具体用药如下:吉西他滨1.0 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 d;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 d,每3周重复一次。实际用量根据患者体表面积、ECOG评分、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评估酌情增减。化疗前常规给予托烷司琼止吐治疗,化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每治疗2周期评价一次疗效.

1.3 评定标准 对于近期客观疗效,根据WHO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为有效,以CR+PR+SD为疾病控制,化疗不良反应根据WHO抗肿瘤药物急性和亚急性分级标准,分为0级-IV级。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达到CR或PR患者4周后复查确认。

2 结果

全组46例均完成2个周期及以上化疗。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2例(占26.1%),稳定10例占(21.7%),进展24例占(52.2%)。总有效率CR+PR=26.1%。总疾病控制率CR+PR+SD=47.8%,总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4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述2种不良反应,其中III度以上胃肠道反应11例(占23.9%),其次IIIº骨髓抑制9例(占19.6%)、IV级骨髓移植4例(占8.7%)、肝功能损害4例(占8.7%)、心脏毒性0例。

3 讨论

食管癌的化疗在60年代和70年代以单一药物为主,单药有效率仅15%左右,80年代顺铂(DDP)开始用于治疗食管癌,有效率明显提高,90年代随着紫杉类药物的出现,TP方案的使用,明显提高了食管癌的治疗效果[1],然而一线化疗失败的一些晚期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却仍然十分棘手,这类患者往往治疗效果较差,生存时间不长,是食管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吉西他滨(Gemcitabine)作为一种新的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和阿糖胞苷一样,进入人体内后由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由胞嘧啶核苷脱氨酶代谢[2]。本品为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和阿糖胞苷相同,其主要代谢物在细胞内掺入DNA,主要作用于G1/S期。但不同的是双氟脱氧胞苷除了掺入DNA以外,还能抑制核苷酸还原酶,导致细胞内脱氧核苷三磷酸酯减少;和阿糖胞苷另一不同点是它能抑制脱氧胞嘧啶脱氨酶减少细胞内代谢物的降解,具有自我增效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治疗也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开始崭露头角,随着EGFR抑制剂如泰欣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贝伐单抗等的出现,给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又带来了一线希望[3],然而,随后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告诉我们,现实仍然是残酷的,泰欣生的使用并未带来明显的临床获益,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虽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效果,但仍然不尽如人意。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新技术使用,让一部分局部转移的患者病灶得到控制,并改善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而近几年来最让人瞩目的莫过于免疫治疗了,随着PD-1、PDL-1的出现,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的治疗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晚期食管癌的患者又燃起了新的希望,目前大规模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并且已经看到了一些效果,期待它能给晚期食管癌患者带来福音。

猜你喜欢

脱氨酶胞嘧啶阿糖胞苷
基于蒙脱石负载的阿糖胞苷复合物的制备
腺苷脱氨酶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电化学法检测细胞中的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治疗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遗传密码知多少?
质子化胞嘧啶碰撞诱导解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DNA中甲基、羟甲基、醛基与羧基胞嘧啶的化学检测方法进展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多态性对非洲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阿糖胞苷耐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