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角色转换与师生互动研究
2018-02-10芮清波
◆芮清波
(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
新课标的宗旨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性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思想,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提高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一)从知识的解剖者变成学习的引路人
文字具有无穷魅力,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文章,且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审美及情感需求,可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无意识中变为了文章的解剖者,生硬分解那些生动的文章,详细分析各个语文知识点,这样小学生就很难感受文章浓厚的情感,很难品位文章的意境美和文字魅力,看见的都是一些词语解释,段落主旨,文章主题等。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新课改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些文字的堆砌,它具有非常丰富的语言内涵及形式,统一于认知及情感符号。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作者自身对生活、对人生、对景物产生的一些真实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要想把握这些内容,必须充分抓住语言,从而披文入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转变自身的解剖者角色,而是要变成学生阅读引路人。具体来说,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小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阅读空间和实践,采用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小学生领入相应文章中美好的意境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自己真正走进文章,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去解读文章,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受文章的形式与内容。
(二)从“保姆”的角色转换为扶持者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放心让学生自主阅读,所以事无巨细,逐一讲解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这种“保姆”型的教师剥夺了小学生本应拥有的思考空间与时间,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形成惰性习惯,不再愿意思考和思维,只想着接受教师的现成知识,从而失去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保姆”型教师转变为语文学习的扶持者,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一些必须的帮助和指导,和学生一起成为学习体。在实际教学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勇于发表自身观点,对于学生的问题鼓励其进行合作式学习,进而通过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形成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当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措施
(一)从理念层面做好师生互动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较强的师生平等的观念。在人格方面,师生是平等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平等态度对待小学生。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师生的人格必须平等,语文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不可以坚守传统的“标准答案”,必须允许小学生留有对相应问题的合理观点。
其次,教师应积极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较佳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锤炼教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教师的情感一定会迁移到相应的学科当中,“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如果喜欢老师,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非常认真,并乐于同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反之,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都会差很多。
(二)从行为方面做好师生互动
首先,进行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每个语文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授不同课文的时候,则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也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要想语文教学课堂互动性强,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智慧,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及认知规律,从而运用合适的互动方式。
其次,师生互动的内容应深刻化。在实际课堂教师中,对于那些比较基本的问题和简单的判断,教师不应浪费过多时间,而是要将重点放在那些学生自己很难理解的问题上,在反复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然后进行学生间及师生间的讨论,这样才会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深化师生互动内容。
最后,师生互动的氛围应感情化。要想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情感无疑是基础。在进行师生互动的时候,师生进行的不只是知识方面的传递和接受,还是师生及文本间的一种情感碰撞。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所创设的情感氛围对学生的情感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母语及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更关系到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课堂上同小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陈其兵.如何进行语文课堂的有效沟通[J].新语文学习,2012,(06)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