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留守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
——以秀山自治县高中学生为例
2018-02-10田宗平
◆田宗平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
一、问题提出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可以分为三类:非留守高中生,留守高中生和具有留守经历的高中生。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留守高中生思想品德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高中生日渐成熟,对事物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近60%的学生表现良好,近18%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独立性强,人际关系良好,成为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忧的是部分留守高中生缺乏人生抱负和社会公德意识,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承受能力较低,逆反心理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明显,懒惰、自私、缺乏正确的理想和志向,缺乏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法治观念淡薄,行为习惯不佳。
二、思想品德现状
1.道德认识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在政治素养方面,多数留守高中生的政治觉悟较高,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的认识比较客观,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但调查对象中有近40%的人认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在留守高中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等。
2.道德情感状况。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道德情感则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道德认识发展而发展。留守高中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孤独、苦闷、内心不踏实。一到周末,特别是过节的时候,感觉就更加强烈。
三、应对策略
1.学校: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留守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学校要负很大的主体责任,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品质和健全性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通留守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开展一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填补他们心灵的空虚;适当开展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班主任应该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不要让他们因留守而苦闷甚至辍学。
2.家庭:提升教育理念,营造现代家庭教育氛围。专家认为,就父母而言,高中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如果长时间不能与父母作深层次的交流沟通,容易导致情感缺失,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在外打工的父母不要以为对孩子的教育鞭长莫及,就只管给钱,其他什么都不管,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钱,固然重要,但好好地培养下一代更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民族行为和社会行为。父母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认为培养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责任,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他们明事知理的父母开导他们。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爱是孩子们成功的催化剂。
3.社会: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风气、舆论导向、影视文化、书刊媒介等等无不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产生影响。社会风气积极向上能促进留守高中生对社会上的道德行为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反之,就会使他们陷入迷惘而造成失误。政府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挖掘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吸收国外一些好的教育经验,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和传媒手段,从点滴做起,夯实基础,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针对留守学生的现状,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应重视、关心留守学生的问题,纳入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计划。一些社区的结对帮扶、设立亲情信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等,对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都是有益的尝试。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留守高中生才能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中得到健康发展。
[1]胡萍,王志中.留守高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5.
[2]丁毅明.班主任如何帮助留守高中生矫正青春期逆反心理.学周刊,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