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高效课堂中语文作业的设置与评价
2018-02-10邵乃红
◆邵乃红
(青岛市中心聋校)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生为本”的思想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要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研究其学习活动规律,切入点之一,便是关注学生的作业。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听障学生因生理缺陷造成的接受信息、理解问题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重复是记忆之母”这一命题,聋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作业形式单一,机械性重复作业较多的现象。随着教改的深入,传统作业的弊端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它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成为制约听障学生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聋校语文作业设置与评价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源多样性是聋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以我校为例,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因各地教材不统一,学生在双基的掌握及学习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作业模式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其次,学生家庭背景不同,教育资源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不在少数,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部分学生家庭没有购置电脑或智能手机的能力,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或完成的拓展作业,许多学生是无条件完成的。
再次,家校合作处于低层次阶段。聋校学生中的寄宿生比例较大,走读生中家长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家校合作停留在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和家校练习簿的范围内,对于那些需要家长配合或指导去完成的课后作业很难落实。
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优化作业的设置与评价势在必行。
二、设置与评价聋校语文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1.形式上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尊重学生认知差异
传统的语文作业题型陈旧、缺少变化,教师习惯于沿袭以往的模式,用一个标准评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作业,如用“电脑图案”来表示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题型;用“一群孩子”来表示合作学习题型;用不同的标识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练习题的难易程度等。教师提出最低要求和最高标准,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赋予了作业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遵从听障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有效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尊重学生情感差异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可结合聋校各年级的特点,将语文作业设置为以下类型:
(1)口头、听力作业。这一内容重点针对聋校低年级学生。入学伊始,每天坚持说一个字、一个词,过渡到说一句话,书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听(看)明白,再复述出来,这段时间的作业多以家庭录音的形式呈现。随着年级的上升,作业的要求可以提高到一个句群、一段文字。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活学活用,以此促进“听说”的训练。
(2)书面作业。指客观性作业,形式有回答问题、练习题、写随笔、摘抄和课外阅读等等。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我设计了三个作业:①读课文,说说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②想想自己家乡有哪些桥,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一下;③利用网络资源,介绍我国的一座名桥(一周内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两三题做,既没有负担,也没有阻力,教师在评价时可适时地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调查采访等作业。这类作业的设置不一定是快乐的主题,因学生情感差异,同样的调查和思考会因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老师在评价这类作业时应多用关切、欣赏的语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主流意识的引导,对实现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有很大帮助。
(4)表演作业。表演作业是最适合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缺乏来自外界的声音刺激,通过体态感受文意可有效补充听力造成的不足。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讲到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两方面好处:第一,由孩子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学生在编排、读背的欢快氛围中,加深了对课文人物和内容的理解,无形中培养了表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材中有很多适合表演的题材,如《鸿门宴》《变色龙》《变脸》等课文都很典型。
(5)画示意图作业。画图这种作业形式符合听障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方式。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枯燥的文字变成优美的画面,起到以画促学,以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桃花源记》一文,学生在画出桃花源的美景同时,既理解了古文中的字面意思,又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是解决聋校学生学习古文困难的有效途径。当然,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还可以手抄报或板报的形式出现。
3.作业设置要有学生参与的机会,尊重师生差异
学习的多元化,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作业中可设置部分自主型作业,如:自己设计测试卷,课前设计学习思路,搜集相关材料等,当然这是针对高年级并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设置的。这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参与和创新精神,学生与老师的思考角度不同,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应首先欣赏,承认其价值,再进行引导,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重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语文的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了!
三、设置聋校语文作业及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聋校语文作业设置与评价,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注意:
(1)作业的设置是否明确、可行、具体。作业的设置对学生来说必须是有价值的,要求内容具体,层次分明,学生明确做此项作业的真正原因和目的,以此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作业的设置是否安排合理、难易适中。作业在设置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数量和难度上做到适度,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实现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作业设置中的材料及方法是否被有效利用。作业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可能使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等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作业设置中的材料能被学生有效地利用,达到有效学习,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总之,只有成功的设置作业,配以教师的评语激励、奖励措施和多形式反馈信息的激励,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王一军.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蔡京玉.教师教学基本功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