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传统文化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

2018-02-10唐先义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尊师国学中学生

◆唐先义

(成都市航天中学)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然而,少数中学生不知感恩,什么父母恩、师恩等不屑一顾。这成了令人头疼的教育难题。教育工作者呼吁: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重在落实,必须结合家庭、社会,要借助传统文化,狠抓以“孝”为核心的感恩教育。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党中央强调:对青少年要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他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响应党的号召,我校通过走访家长、了解社会,以“班”为阵地,积极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一、学校中学生感恩现状

家庭方面:有的家长谈到度节、过生日,长辈亲朋送礼给钱,孩子认为是天经地义,个别甚至上门索要,不给就赖着不走;有的家长说,孩子缺少礼貌,说话做事不知尊卑长小;也有家长反映孩子从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只索取,从不知感恩。

学校方面:科任老师众口一词,有的学生难教,自我为中心,不尊敬老师,不懂感恩。例如,个别学生背着老师讲话直呼其名;上下楼道不打招呼,也不让路;违犯校纪班规,批评顶嘴,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等等。

社会调查:走访交警、售票员和饭店老板等。他们反映即少数中学生无视交通规则,横穿马路,一旦违规,态度蛮横;乘公交车争抢座位,从不照顾老弱病残等;饭店用餐旁若无人,大声喧哗,有时甚至与顾客争吵。简言之,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公德和对人的尊重,更莫谈感恩了。

二、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剖析

家庭原因: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零零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父母忙于上班、经商、打工,子女多生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身边。隔代管教,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些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是问题之一。

有的父母关系紧张,长期争吵,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痛苦不堪,就破罐破摔;有的父母离异,成为单亲或组合家庭,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生父生母觉得亏欠的太多,后父后母不便管教,一味满足孩子物质金钱欲望。其教育则放任自流,是问题之二。

也有的父母自身素质欠佳,喜欢吃喝玩耍,他们是赌场、茶楼的常客,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问题之三。

学校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少数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政教处的管理跟不上,重处罚轻感化教育;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由于受拜金主义影响,少数老师认为收入低,不愿意过多付出,教书不育人,模范表率作用不够,一旦学生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听之任之。因此,造成了对学生的管教不及时。

社会原因:整个社会对中学生的教育形同“虚设”,一旦遇事,多处罚少教化。

三、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对策研究

面对少数中学生感恩的现状,我校领导、老师忧心如焚。在教书育人中,他们探讨、寻求良方。不少老师从事的学科与国学、思想教育紧密相关,于是他们把发扬传统文化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作为对策尝试,现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热在我国方兴未艾。老师们在育人工作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孝亲尊师”的感恩教育,已初见成效。

语文、政治和历史课本,有不少关于励志、做人的故事,常常被老师直接引用。集体备课时,邀请国学基础深厚的老师,交流国学与孝道、感恩教育方面的话题,来提升老师对学生“感恩”“孝道”的育人水平。

请体验一位国学深厚的老师与其他老师一起交流“孝”文化的讲堂,听后会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古代不少王朝就以“孝”治天下,因此还出现过二十四位大孝子。实践证明,这一传统美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正确对待“孝”文化,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

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不少关于“孝”的经典语言,至今能引起中学生的共鸣。如孝敬的“孝”,加上一个“文化”的“文”字,认“教”。古人讲无“孝”不教,可见接受教育的基础关键在“孝”。

儒家文化讲“孝道”的警句俯拾即是:“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说能养未必是“孝”,“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百善孝为先”“首孝悌”,等等。

佛教《地藏经》《盂兰盆经》就是佛门“孝经”,也是报恩经。佛家讲要上报四重恩;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导恩、国家恩、众生恩。用今天的话说,做人要孝养父母,侍奉师长,爱国爱民。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中元节、春节就包含着祭祀祖先,不忘本的“孝”文化。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思,鸦雀有反哺之报。低等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教育功能就是怎样做一位好人,怎样回报国家社会。人们常说:小孝治家,大孝治国。设若一个人对父母、亲朋都很好的人,把它扩大到团队,再扩大到国家天下,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最大的“孝”道,最深的感恩情怀。

我校老师集体备课,一块交流,取长补短,课堂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以情感人,既教书又育人,收获很大。

近3年来,我校领导、老师在育人方面摸索颇有成效,为升华教育效果,学校给学生和老师赠送《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启蒙读物数百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进一步抓好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孝”文化,古为今用,提高中学生“尊师重孝”的修养。对中学生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关键是落到实处。具体办法:

1.给学生分发带图片的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让学生自学。

2.编一本内容涵盖尊师重孝、良好家庭教育且可读性强的故事书,责成班主任、政治老师以及政教处义务讲解。

3.根据不同年级,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尊师、孝亲、感恩相关的辩论会、故事会、演讲赛等。

4.召开家长会或家访,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尊师孝亲”的感恩教育活动。

5.与街道、乡镇、村组和公检法等联系,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开展该项活动,也可邀请劳模、行业精英到学校甚至班级,讲述自己尊师孝亲等成长成才的故事。

猜你喜欢

尊师国学中学生
“垂”改成“掉”,好不好?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争做少年好榜样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何尊师之谜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