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管理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2018-02-10何小琳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药药品产品

何小琳

(北京协和药厂,北京 102600)

项目是指在一定资源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具有整体性、一次性、独特性、生命周期性、约束性特征[1]。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需要多学科协作,实质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特定的任务,通过各种方法、系统、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2]。项目管理将复杂事情化繁为简,应用于新药研发时,可按项目管理协会(PMI)定义的流程之一执行: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关闭,即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完结。

1 项目启动

总则: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筛选项目。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产品研发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产品研发的价值不在其本身内容的新奇,而在于其在市场中的成功与否”。产品研发主要将眼光放在顾客的需求上,并把这种需求与公司的技术与技能结合起来,然后把机遇转化成产品。

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为鼓励新药创制,严格审评审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对当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进行改革,对新药进行重新分类,1类: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指含有新的结构明确、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2类:境内外均未上市的改良型新药。指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证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对新药的审评审批,在物质基础原创性和新颖性基础上,强调临床价值的要求,其中改良型新药要求比改良前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中括号[3]。这份文件,为企业产品立项指明了方向,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临床需求,就有市场。因为新药研发耗损率非常高,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大多数新药开发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做好研发第一步,项目可行性分析至关重要,可从立项调研和知识产权角度出发,保证产品立项可实施性。

1.1 产品立项调研管理 目前临床热门药用领域,按人群可分为儿童用药、特殊人群用药;按用途可分抗肿瘤抗癌药物、神经性疾病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抗感染抗炎药物。企业需面向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具体展开为产品功效、适应证、安全性、质量可控性、价格、包装、品牌等。结合药品的开发周期和开发难度,内部团队能力和外部助力,确定产品可执行性。目前改良型新药占新药申报比例绝大多数,在市场上已有一定基础的1类新药基础上开发,其难度,周期、成本等均有优势,既能降低开发失败率,又能迅速打开市场,不失为企业优先考虑的方向。

1.2 产品知识产权管理 近几年,随着总局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和创新,中国医药行业进行发展新时代。2017年,中国加入ICH,专利链接制度、橙皮书、专利期限补偿、数据保护制度,开始为中国医药人所熟知。进入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于4月12日明确了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和专利期限补偿制度,又于4月26日发布了数据保护实施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专利链接制度由专利挑战和侵权诉讼两条主线构成,既通过奖励政策鼓励仿制药厂发起专利挑战,又通过批准等待期制度为原研药一方赢得利益。企业在新药研发中重视新药研发的专利申请和数据保护,将产品的无形资产最大化,保证产品在研发或者上市后经济价值,同时,对于已有专利或数据的,做好规避,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纠纷,为产品研发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 项目计划

总则:按相关要求,制订项目战略计划,包括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以确定项目的整体框架和关键质量考核指标及时间指标等。

2.1 项目进度计划 制订一个完善的项目计划,有必要对项目进行逐级分解,将项目不断分化,直至最小目标为止。“工作分解结构”(WBS)是分解项目常用的方法。新药研发完整的生命周期分4个阶段: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新药申报及后续工作。药学研究包括产品信息调研、前期设备物料等准备、处方筛选、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具体包括药理、毒理、药代谢等;临床研究包括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试验、IV期临床试验;通过WBS进行计划拆分,并从中设立里程碑事件,作为项目的重要节点。以WBS为基础,以项目的特点、技术经济条件、估计的活动时间、资源需求等作为依据,就可以制定出项目进度计划[4]。

2.2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有助于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提供严谨的技术指导。与新药研发相关的技术指导文件,包括ICH指导原则Q系类(质量),S系类(安全)、E系类(有效性)、M系类(综合学科);各国药典-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等;各项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等;《药品管理法》中相关规定、GLP、GCP等。这些是建立新药研发质量管理计划的依据。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参考不同的质量管理文件,提高开发效率。

3 项目执行

总则:以注册法规贯穿药品生命周期。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核心要求,其生命周期有自身的规律性,ICH质量部分指南“药物开发”(第2版(Q8(R2))对生命周期的定义为:“一个产品从开始研发到上市,直至产品终止的所有阶段”[5]。注册不是被动的等待试验结果,应与研发负责人员一起用注册的标准规划和指导研发[6]。药品研究机构以实现注册法规贯穿药品研发的生命周期的方式,通过注册人员在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实现政策法规及时传递与解答,协助药品研究人员与国家药品审评专家、药品注册管理部门沟通,有助于药品研发有的放矢,以法规为依托,在符合法规要求前提下,不走弯路,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

4 项目控制

总则:采用项目风险管理理念,结合有效的人员组织管理体系,控制项目进度。

4.1 研发过程的风险管理 项目启动前应分析确定质量目标档案(QTPP),质量目标即质量风险,可通过组织质量风险评估活动,系统地识别和确定QTPP,并识别影响QTPP实现的因素,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药品的CQAs(关键质量属性),如含量测定,含量均一性,溶出度、有关物质;CPPs(关键工艺参数),如生产设备,工艺过程控制等。同时对影响CQAs/CPPs的因素进行风险管理,如原辅料理化性质(溶解性、晶型、粒度、吸湿性、流动性等),原辅料配比、原辅料之间的相容性和与包装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包装密封系统地材质、规格等特性。同时在研发阶段引入GMP管理,尤其对研发阶段发生的偏差及变更进行详细追踪、调查并记录,形成完整的调查体系,并制定风险评估调查报告,便于工艺和质量追踪及再评估。

4.2 人员组织构建管理 组建研发产品的多功能小组,按工作介入情况,分为小组组长、核心小组成员、外围小组成员。可采用职责分配矩阵图帮助明确人员职责,组长负责领导管理项目,制定项目计划及预算,确定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合理分配项目组员工作任务;同时定期与管理层汇报项目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协调、处置情况,尤其在“里程碑事件”完成之后对整个项目进行总体评审。核心小组成员,负责研发过程具体实施,制定任务目标,定期向组长汇报项目进展。外围小组成员,对项目开发提供辅助资源,如物料采购、设备咨询、财务管理等,协同配合项目实施。组员之间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有效沟通,共同推进项目进展。同时项目组应建立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制定评估项,做到公平公正,激发组员积极性。

5 项目完结

总则:建立健全的文件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研发生命周期可追溯性。项目的最后阶段为资料归档和总结。建立系统的文件管理、技术档案管理、质量记录管理体系,通过对研发生命周期记录的管理,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更好地用于注册文件的收集汇总。项目完结时,做好总结归纳,为后期的项目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6 结语

新药研发任重而道远,要研发成功,需企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积累,而不是“突发奇想”,需要企业长期研发过程,而不是“一时冲动”,需要企业团队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需要企业的科学规范化系统,而不是“人治为主”,所以,建立一套合理合适的项目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项目管理应用于药品研发可帮助企业清晰明了地从整体上把控项目,为企业研发助力,为医药行业助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助力。

猜你喜欢

新药药品产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两部委拟鼓励新药研发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