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8-02-09王志文沈克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

王志文 沈克印

Implementation ways of supply-side reform in China'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WANG Zhi-wen1,SHEN Ke-yin2

摘 要: 運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辨析西方供给学派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差异性,准确把握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结合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困境,探讨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研究认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模式,和西方供给学派在经济背景、调控手段、经济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存在着产业结构落后、产品无效供给、供给产品创新性不足等不足。应以创新为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动力,以增加有效产品供给为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根本任务,以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为改革方向,在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前提下实现健身休闲产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体育产业;健身休闲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5-0020-07

Abstract: Literature study and logical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supply side economics and China's supply-side refor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tens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and discuss on the implementation ways of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supply-side reform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al dilemma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Research showed that China's supply-side reform,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refor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largely different from supply side economics in economic background, control means, economic policy and so on. There were backwar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oo many ineffective supply in China'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What was more, supply products lacking innovation became a serious dilemma. Therefore, innovation should be the first power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the increase of the supply of effective products becoming the basic task of developing [JP2]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multi industry development becoming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based on China's supply-side reform.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supply-side reform; industrial structure

201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命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1]。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对过去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消费、出口模式遇阻的正面回应,认为国家调控的关注点应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健身休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因此,健身休闲产业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行供给侧改革,如何抓住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成为体育消费业的支柱产业,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不仅是体育产业理论层面的提高,更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1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资源

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价格水平一定情况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供给”是相对于“需求”而存在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和生产端出发,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促进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供给侧改革来源于西方的供给学派观点,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前提就是了解西方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3],这样才能避免进入西方供给学派的误区,从而具体把握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着力点。

1.1 西方供给学派的形成

西方供给学派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长期滞胀后,在全面反思凯恩斯主义、深入研究滞胀问题中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供给能够自然地创造需求,只需从供给侧着手就能挽救经济;并且认为扩大供给量需要减税,以从侧面提高政府税收收入。

西方供给学派认为供给侧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推动力,强化政府的市场管理职能只会抑制社会的投资,使得物价持续上涨形成通貨膨胀;提高供给量的手段即是大规模扩大投资,认为储蓄和投资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税收关系到劳动力、投资和储蓄量的增长,以降低税收来提高税收的广度与宽度,从而提高税收收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政府开支以稳点物价。西方供给学派的经济调控虽然解决了“滞涨”的问题,但其忽视了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否认了政府在供给侧的能动作用,随之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尽管西方供给学派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思想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改革提供了积极的思路,但由于经济政策、经济手段以及市场结构的不尽相同,因此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不能陷入“教条主义”,而应基于国内社会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去粗取精。

1.2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背景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增速放缓的困境,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同时也面临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综合影响。我国长期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对于供给侧的发展状况往往疏于关注,“供需错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4]。一是从国民经济结构来看,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二是从传统产业来看,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产业供过于求,成为制约供给侧改革的障碍;三是市场中以低收入消费人群为导向的低端产品供给体系未能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中低收入人群,使得中低端产品过剩,缺乏中高端产品,以致无法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在需求端主要靠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而在供给端则是要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因此,必须放缓低端制造业的步伐,转向发展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根据有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4%,同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同样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但总体看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突出。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根本障碍不在需求端,而是供给的有效性不足。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我国居民在国外的消费热情不减反增,这意味着我国的消费需求规模仍然巨大,只是由于国内有效供给不足所以不能满足大量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供需错位”的困境。对此,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我国政府积极寻求经济新发展的主动选择,本质上是社会全要素共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变革。

1.3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内涵

与供给侧相对立的即是需求侧,在需求侧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5]。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涵是结构性的调整,使供给侧的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促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单纯是数量[6]。供给侧改革的改革重点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调整。

当前,国内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两者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我国目前的供给侧改革是对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7]。如果不厘清我国供给侧改革和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分野,便会使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误入歧途”。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在宏观经济背景、宏观调控手段、宏观政策主张上都各不相同。西方供给学派的根本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所服务的,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生产矛盾,而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西方供给学派通过控制政支出、降低税率来改革,而我国则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方式来促进供给侧改革[8];西方供给学派形成的背景是西方经济出现的“滞胀”危机,面临着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的风险,而我国则是由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供需错位”所提出的。同时,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亟待厘清几个理解的误区:结构性的调整并不是全面性的改革,而是关键领域的改革;对供给侧的改革不是忽视需求侧,而是为了“两端发力,标本兼治”。

实际上,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并非只是西方供给学派理论,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理论产物[9]。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什么样的生产力构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来源,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已经乏力,需要产生适应新常态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需要发展一些新兴的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生产率水平。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这也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10]。

2 供给侧改革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方向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供给的结构性调整,通过供给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来引导需求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优化,最后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强势崛起,体育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大的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是培育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方向。

2.1 健身休闲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梳理

分析健身休闲产业与供给侧改革的契合点,必须厘清健身休闲产业与体育服务业以及体育产业的关系。

按照体育产业产品性质结构划分,体育产业可分为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极大地推动了以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机制,并认同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业是体育产业的两大组成部分,而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核心。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目前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体[11],体育服务业占比较低,体育服务业2015年的产值占比约为22.38%,与美国以体育服务业占比57%的体育产业结构相差甚远,但是我国政府已经看到体育服务业的价值所在,决心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于是在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并指出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是体育向着全民化发展的基本动力,预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将会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通知,明确把体育产业划分为健身休闲产业、体育组织管理业、体育场馆管理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用品服装制造业和体育场馆建筑业[12],从国家标准的层面给予体育产业结构划分的标准。

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会直接决定体育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体育服务业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定义的,是以供给体育服务产品为载体的,而健身休闲产业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定义的,是从消费者的健身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出发的。故可将健身休闲产业定义为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基本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健身休闲类体育服务的经济活动总和,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13]。因此,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2.2 健身休闲产业升级与供给侧改革相契合

健身休闲产业逐步成为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主导产业。滑雪、登山、马拉松、健身、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的兴起,健身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大众体育消费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正从温饱向更高层次转变,从实物型向服务型升级,对身心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大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的供给仍然滞后于需求,产业规模较小,未形成完整產业链、质量较低、供给有效性不足,并且还存在着一些行政化的机制障碍,亟需转变发展方式。对于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出现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对其做出的正面回应。因此从问题导向来看,健身休闲产业与供给侧改革是紧密联系的,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实施必定会改变健身休闲产业的宏观环境和政策布局,对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就在供给侧,而供给侧改革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14],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子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同时,健身休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中创造产值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民性产业,是促进体育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对第三产业产值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健身休闲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科学选择,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题中应有之义。

3 健身休闲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困境

受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国家政策的多元化布局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体育产品的销售额占比自2000年以来首次增长至0.40%,这预示着体育消费拐点已经呈现。根据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体育产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 000美元,但人均体育消费却不足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15],随着我国消费类型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健身休闲产品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而反观供给侧,健身休闲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供需缺口巨大,产业结构失衡都是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所面临的矛盾,也造成了健身休闲产业的“供需错位”困境。

3.1 需求侧市场缺口较大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稳步提高,[JP2]恩格尔系数已达21%,标志着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较富裕国家的行列。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现出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大众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使得体育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且呈现多元化趋势,健身休闲业需求侧的消费类型开始由中低端向以体育服务产品为主的中高端转变,并且更加注重个性化与高品质的享受型消费。健身休闲产业需求侧市场的逐渐兴起,对于健身休闲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而与之不适应的是需求侧市场的失位。[JP]

3.1.1 健身休闲产品不能有效供给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但增长速度依然保持中高速。与此同时,如健身休闲产业的第三产业中产品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占领国内市场的比重下降,而以“人口红利”来实现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优势也逐渐降低。在此背景下,健身休闲产业中低端供给、供给过剩、同质化供给占据市场,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过剩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不能形成有效产业链。

多年来,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并存在恶性竞争。在健身服务行业,早期进入健身行业的企业通过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水平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后期进入健身行业的企业模仿现象严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市场需求调查,一味模仿使得健身服务市场上服务产品众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各类服务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经验的层次上,缺乏创新的管理手段和经验以及服务观念和管理模式,造成了健身市场中产品供给的质量下降,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了供需错位、无效供给。在其他领域,健身休闲产业大多布局于广泛开展的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对冰雪、山地、极限、户外等运动开发不足、市场化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3.1.2 健身休闲产品创新性不足

综观国内健身休闲消费的内容,总体上创新性缺乏,产品内容单一,形成了重复式竞争的模式。健身休闲市场低水平同质化严重,发展方式仍依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来维系。由于创新性不足和新型产品创造力的缺乏,健身休闲市场不仅缺少因地制宜的特色型产品,也缺少优质且廉价的大众型消费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健康和愉悦身心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对健身休闲产品的质量要也有提高,这就导致了健身休闲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显,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无法转化成消费行为。

实际上,我国健身休闲购买市场的潜在规模远远大于实际消费量,需求侧的市场仍然有很大缺口。究其原因,在健身休闲消费的需求扩大和健身休闲产品的供给上,都可以看出我国健身休闲产品消费侧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也与当前健身休闲产品由量的提高向质的提高转变、从模仿型向创新性的模式转变相背离。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城镇居民中,有47.6%的人消费总额在499元以下,全国72%的人体育消费总额在平均水平附近或低于平均水平。另外,在体育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在体育消费中占比最高达到93.9%,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书刊、支付锻炼的场租和聘请教练以及观看体育比赛的费用等[16]。从这一数据看出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与体育市场的无效供给有着密切的联系。

3.2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

与我国健身休闲市场的缺口相对应的,是我国健身休闲产品的供给侧要素结构和制度结构的不合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大众对健身休闲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在保证其大众性和群众性的前提下,对特色和高端的健身休闲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反,供给侧的健身休闲产品形式陈旧,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发展型和享受型的大众需求,在健身休闲产业的供给侧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3.2.1 供给受行政体制约束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仍然处于由政府单一管理型向政府社会结合型的过渡时期,对健身休闲市场形成了行政性抑制,市场准入机制随着行政性的抑制出现矛盾,因此陷入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二重困境,造成健身休闲产品的无效供给。作为体育市场的参与者,体育社会组织虽具有社会主体属性,但其发起者多为政府部门,依托我国行政体制,使之成为受政府支配的体制内部门。体育社会组织的行政化阻挡了其应有的社会化进程,体现出我国体育市场机制仍然不规范,也印证了政府工具主义价值。政府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对健身休闲产品的供给也有所涉及,但是政府内部不同层级的体育行政部门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职责上界线划分不清,“部门主义”问题仍然存在,“职责同构”问题突显。因此,健身休闲产品的政府供给也存在着失位,造成了供给目标与大众体育需求相背离。此外,健身休闲产业的准入机制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存在着“行政化”与“市场化”无法统一的矛盾,政府权力取代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体育企业作为体育市场的主体而逐渐被边缘化,以服务为核心的健身休闲产业从而无法实现要素结构的全面创新。

3.2.2 供给政策针对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政策虽有,大多是总体性的发展规划,但对体育产业中子产业的政策却鲜有提及。上世纪,1996年原国家体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17],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些体育产业发展政策都是宏观性的政府指导意见,并未对健身休闲产业做出详细的规划。而到了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才算是对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做出了单独的规划与指导。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虽然重视,但是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微观政策的针对性仍然缺乏,尤其是对健身休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足,且针对性不强。同时,这些政策在全国各地的具体实施计划及过程都缺乏统筹治理,政策效果的评估体系也不尽完善,缺乏社会组织等其他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与监督。

具体而言,政策缺乏、立法薄弱等现象仍然存在,产业政策對健身休闲业的支持以及保护力度有限,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扶持政策存在“一刀切”,缺乏考虑行业内不同子行业的具体特性差异以及地域人群差异,对健身休闲产业中不同的子行业例如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其他特色运动的差异化扶持不足。因此,健身休闲产业的制度结构也亟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 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4.1 以创新为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

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是生产要素的创新。经济增长在供给侧体现为四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经济增长的初期往往是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体。而到了中等发达程度,则会摆脱“粗放式”发展,更加强调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当前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因此创新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

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之源是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模式的现代化,即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JP2]新形势下的体育治理是通过体育市场与社会的协同发展来实现体育的包容性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制度创新的前提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有效的行政化管理和社会化治理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形成健身休闲产业的治理机制,全面释放市场在健身休闲产业的全部活力,实现健身休闲产业的全面发展。[JP]

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关键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健身休闲产品的本质即是提供有效的体育服务,核心是服务的有效性。当前,市场中的健身休闲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优化供给结构,而健身休闲产业中必须创新健身休闲产品的供给结构,创新服务型产品的供给,根本就是创新健身休闲服务模式。

4.2 以供给有效性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

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供给主体的结构性问题。只有供给主体创新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才能形成供给侧改革的初始动力,不断激活市场活力,引导消费者的有效需求。

4.2.1 扩大健身休闲产品的有效供给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虽然离不开需求侧的原始动力,但更具持续性的动力则不是需求,而是有效的供给与需求产生的良性关系。比如产品结构的单一化造成了产能过剩,产品定位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的健身休闲需求从量上看,远远大于市场上健身休闲产品的有效供给,实则市场上无效供给的量也高于市场的有效需求。当前,我国应该发展多元化的健身休闲产品,推动航空、水上、电子竞技、马术、极限等个性化的运动项目的开发;以政府为主体,社会为协同来加强健身休闲设施的建设,增加健身休闲设施用地的建设占比,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18];推动具有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充分挖掘水上、陆上、空中的三位一体健身休闲资源,推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自行车路网、山地户外营地等特色的健身休闲场地设施建设。

4.2.2 引导优化健身休闲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升级,以及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共同推动了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结构的形成。发展如健身休闲产业的第三产业,通过创新供给模式,需以有效的供给带动需求。我国健身休闲产业面临着地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充分利用山地、湿地、江河、草原、冰雪等特色的自然资源环境来布局健身休闲产品的供给。例如中西部地区,健身休闲产业总体发展落后于东部,应该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健身休闲产品供给结构来与东部形成市场的良性竞争关系。改善健身休闲产业的结构,需要建设一部分优秀的健身休闲产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地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健身休闲基地,从而提升健身休闲产业在体育服务业中的比重。

4.3 把握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深度融合趋势

“体育+”和“互联网+”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新常态发展重要因素。作为健身休闲产业健康发展的未来趋势,“体育+”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导向和战略路径。有利于健身休闲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健身休闲产业的结构优化。

4.3.1 以“体育+”创新产业融合

“体育+”是以体育为导向的产业联合,从而创新供给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着力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体育+”的融合发展主要包括:以服务创新促进健身休闲产品的高效率和服务的高质量,提高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升级传统行业,推动体育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培育体育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和品质化,促进体育旅游内容和形式的开发深度和广度,推动健身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以资本制度创新推动体育金融产品的供给,创新体育投资管理方式和体育类金融组织机构形式,推出健身休闲的体育保险以及体育投资的行业标准,有效实现体育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4.3.2 以“互联网+”创新供给渠道

“互联网+”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就是供给滞后于与时俱进的需求,而“互联网+”即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新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开发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载体的健身休闲产品与服务,推动健身休闲的在线服务,形成健身休闲产业生态圈。另外,支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对接健身休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根据不同群体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开发针对性强的健身休闲辅助装备器材。

4.4 构建健身休闲产业的政策支柱

通过持久和稳定的宏观政策营造良好的健身休闲产业环境,是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从强调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结构调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关注更加注重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健身休闲产业而言,需要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运用高效的制度供给来保障健身休闲产业的长期发展。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更应该以世界先进理论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为基本前提,以可持续性和动态性为基本要求,提高健身休闲产业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跨度,利用健身休闲产业的需求与供给关系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从而促进健身休闲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此外,“顶层设计”的实施也离不开基础层面即微观环境的完善,要利用多元政策手段加大对健身休闲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创新健身休闲消费的补贴机制,与金融机构试点合作,推出“全民健身休闲卡”,扩大此卡的消费宽度,以补贴的形式给予消费者优惠与折扣。鼓励各地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面向特定的人群发放免费或优惠健身休闲的消费券;二是构建健身休闲财政补贴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供给的公共服务模式;三是实行土地政策的优惠,推动各地方政府在城乡土地规划中积极制定与健身休闲项目有关的土地买卖及租赁指标,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创新机制运用于健身休闲产业的建设用地。

5 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是党和政府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旨在通过结构性的调整来变革过去依靠传统要素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健身休闲产业应积极地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在优化供给结构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发挥作为体育核心产业的作用。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和思路,将会探索出一条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产业为出发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余水工.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性分析[EB/OL].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151222-40ca7be5.html.

[2]陈世清.什么是供給侧改革?[EB/OL].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6-01/04/c_111765 4493.htm.

[3]陈宗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学派迥异[N].人民日报,2016-11-21.

[4]李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2):52-58.

[5]黄奕信.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6):54-57.

[6]蔡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思路[EB/OL].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Blog/20 16-2-6/1230941.aspx.

[7]习近平.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EB/OL].http://politics.peop le.com.cn/n1/2016/0528/c1001-28387396-2.html.

[8]孙嘉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向结构要红利[J].中国经济信息,2016(9):22-23.

[9]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理逻辑、发展现实与推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29-35.

[10]肖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科学发展,2016(3):5-14.

[11]李燕领,王家宏.基于产业链的我国体育产业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9):27-33.

[12]张瑞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J].体育学刊,2011,18(2):21-26.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77号)[Z].2016-10-28.

[14][JP2]曹乘瑜.供给侧改革催生新兴产业投资机会[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 01-11/doc-ifxnkkux1067299.shtml. [JP]

[15]刘映花.体育消费拐点已出现[N].北京晨报,2016-08-04.

[16]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下)[N].中国体育报,2015-11-18.

[17]张瑞林,王先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3):19-24.

[1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Z].2014-10-20.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