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煤矿瓦斯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技术
2018-02-09姜兴乾
姜兴乾
[摘 要]本文从提高对瓦斯危害性的认识、设置瓦斯治理多道技术防线,以及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的技术实践等方面,分析煤矿的瓦斯灾害预防与治理技术。
[关键词]煤矿通风;瓦斯抽放;防火;监测监控;实践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7-0023-01
引言
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地下积存的瓦斯就会涌出到生产巷道的空间,以致对井下生产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无论瓦斯涌出量多少,它都是最主要的危险源。因此,瓦斯灾害防治问题就成了矿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运用多种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并常抓不懈,才能保证矿井下安全生产秩序的持续进行。
1 提高对瓦斯危害性的认识
根据瓦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瓦斯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要充分弄清和掌握瓦斯事故前的预兆、特点和规律,掌握灾害预防、事故抢险、矿山救护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技能,并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才能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每个干部职工对瓦斯的认识,特别是对瓦斯危险性的认识。提高认识,确立正确的安全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抽厚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构建“十六字”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同时,要不断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生产。
2 设置瓦斯治理多道技术防线
1)加强通风和瓦斯抽放技术管理。①加强通风管理。因通风是最有效的排除瓦斯手段,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峒室等巷道都必须保证风量和风速,满足稀释瓦斯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界限,以杜绝瓦斯事故。一要保证采煤工作面的风量,预防上隅角的瓦斯超限。采煤面是负压通风,合理的通风系统是保证工作面风量的基础。矿井生产和通风是相匹配的,为避免采掘面的风量供给不足,首先就要采掘平衡,不得将采掘面安排过于集中。二要合理布局采掘工作面。各采区在开拓时,应先掘中部车场,避免造成掘进与工作面的串聯通风及掘进面之间的串联通风。三要加强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此处通风是井下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点,特别是在更换、检修局部通风机或风机停止运转时,更要加强管理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停风造成的瓦斯积聚,必须使用“三专”、“两闭锁”,局部通风机要挂牌指定专人管理理,严禁非专门人员操作局部通风机和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在停风前,必须先撤出掘进面人员并切断电源。在通风设施上一定要搞好动态管理,防止跑风、漏风等;搞好盲巷、密闭等的动、静态管理,确保通风系统完善、合理可靠,便于调整风量,可靠地把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浓度以下。②运用瓦斯抽放技术。瓦斯抽放是消除重大瓦斯事故的治本措施,不仅减少和消除瓦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且能帮助仅靠通风较难解决的问题,也能减少通风负担,又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预防性措施。一要根据采掘工作面煤层的瓦斯参数,选择科学合理的瓦斯抽放方法;二要依据煤层瓦斯参数和抽放方法,编制科学合理的瓦斯抽放设计指导生产;三要做好井下瓦斯管路、抽放钻场等检查维护管理,并定期进行抽放瓦斯计量的测定,以提高瓦斯抽放率,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加强防火技术管理。严禁带火种入井,并要严格控制井下火源的产生。预防机械着火,主要是加强机械保护投入与日常管理,重点防范摩擦起火。提高机械检修质量,加强润滑,杜绝设备不完好状态运转;加强对托辊、堆煤保护和机电无油化等管理。预防电气着火措施:各种电气保护如接地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必须齐全、灵敏、可靠;继电整定科学、合理,确保非正常状态下保护动作;加强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防爆率要达到100%;各种缆线严禁出现失爆、明接头现象;井下消防系统、消防材料和消防设施应规范齐全。
3)加强瓦斯监测监控技术管理。通过定点和不定点,24h不间断监测,对瓦斯的状态形成可视网,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监测监控大体可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监测监控的重点:管好、用好现有安全监测监控,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对风量、风速、瓦斯及CO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利用瓦斯断电报警仪、三专两闭锁等设施解决瓦斯超限时断电停机、超限报警、停风断电问题。动态监控:监测人员通过监视屏幕,不间断监视瓦斯动态情况。重点是对光学瓦检仪、便警仪的管理和使用。瓦检人员按规定要求检查、测试瓦斯等气体。专职瓦检员、班组长、跟班干部、下井领导都应参与瓦斯检查。加强现场管理,关键是抓好包括静态设施设备在内的各类仪表、传感器的定期检查、校验工作,保证灵敏度、可靠性。同时,安全监测监控需要不断改进,各类风门开闭也应纳入监测监控管理,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依靠先进的监测监控技术,切实搞好瓦斯的动态管理。
4)建设高效的瓦斯技术管理队伍。搞好瓦斯管理应具有一支业务技术过硬的职工管理队伍。应抓好以下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并要不断加强管理;培养职工爱岗敬业,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尤其是特殊岗位人员,如监测工、瓦检员、测风员等,对其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坚持装备、管理、培训并重的原则,要常抓不懈。
3 瓦斯综合治理的技术实践
1)坚持先抽后采。坚决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原则,不断能保证安全生产,而且也能有效提高煤炭产量。
2)不断进行通风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对通风系统的改造,以实现最大的排风能力,不但能防止瓦斯的积聚于超限,而且能实现经济生产。
3)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可对采空区多、部分采空区已自燃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进行治理,比如对所有工作面都安装上瓦斯及CO自动监测报警系统,以达到对各工作面实行自动监测并保证全矿的安全生产。
4)对重点工作面采取升压措施。工作面隅上角若发现CO有害气体,这也直接会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和作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对此工作面砌建升压工程,安装升压风机,就可消除CO,保证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员工的生命安全。针对邻近采空区的永久密闭,采用里外喷浆方法,就可有效杜绝有害气体的泄漏。
5)加强周边影响的监测。加强对矿井周边的通风情况监测,比如对小煤窑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气体监测,并把检查监测结果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能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6)实行三班汇报监测汇报制度。煤矿实行瓦检员、安检员连锁盯班三汇报制度,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工作面,实行连锁盯班上岗,要求每2小时必须向矿调度、安监部、通风区汇报一次检测结果,检查、检测人员必须携带瓦斯和CO便携仪,并在记录本上签字,这能杜绝工作人员不在岗位的情况发生,保证检测的连续性。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它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并能大大提高煤矿抗灾防灾能力和效果。
结束语
煤矿在防止瓦斯突出造成事故,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很重要;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不可缺少;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生产,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能有效促进瓦斯的综合治理。总之,科学合理、多举并措,这是煤矿有效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的根本途径,由此才能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持续生产。
参考文献
[1] 张秀琨,鲍杰,张彤琳.KHTG矿井火灾与通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煤矿安全,2001,3:38-40.
[2] 张少科,张宏军,杨青舍.“低瓦斯”的突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计算方法商榷[J].煤炭技术,2006,3.
[3] 江成玉,李春辉.BP神经网络在矿井通风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5:53-56.
[4] 刘业娇,田志超,曹庆贵.FTA—SCL在“矿井通风系统不可靠”评价中的综合应用[J].现代矿业,2014,1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