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优势研究

2018-02-09宋双诺

卷宗 2018年3期
关键词:救助站社工流浪

宋双诺

摘 要:流浪儿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脱离正常的生活坏境,脱离家庭的照顾和学校的教育,除了对流浪儿童的官方常规救助,也需要社工专业化的救助。本文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主要通过文献法进行研究。首先描述了流浪儿童的基本特征以及流浪原因。 其次分析了流浪儿童社工介入面临的问题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强社会工作介入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对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首先有助于对流浪儿童实施科学化、人性化的救助,有助于充分利用我国的救助资源为更多的流浪儿童服务,使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流浪人员更为合理的政策。其次有助于丰富社会工作的理论,促进社工实务工作的发展,推动社会丄作者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社工介入拓宽了工作思路。

关键字:流浪儿童;流浪儿童救助;社会工作

1 研究的背景

流浪乞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谋生方式,流浪儿童是古今中外存在的一种客观社会现象,同时流浪儿童作为社会特殊的弱势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迁。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对流浪儿童的研究涉及范围宽,研究视角广,既有社会学视角,也有心理学、法学方面的研究。其中社会学视角较多,学者多结合社会学理论进行研究。 通过民族志、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流浪儿童存在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状况。研究多侧重于对流浪儿童的特征分析以及救助模式探讨。现有的研究中又存在不足。注重群体特征的研究,社工角度研究有待丰富和完善。在流浪儿童社工介入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挑战等方面的研究少,而社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方面的必要性、角色与功能恰恰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

社工已经介入到流浪儿童保护工作中来,介入水平有待提高。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新办法为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供了保障,新办法最大的特征处是变强制收容为救助管理,也就是不再强制收容遣返, 完全尊重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意愿。然而救助站的救助也只是一项临时性的救助措施,救助站的工作者受旧的收容遗送办法的影响,导致他们专业性不高,救助层次低,因此,为了帮助求助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救助组织也不断探索新的更加人性化的救助模式,特别是引入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化的服务。

本人曾到兰州流浪人员救助站做过调研,接触到一些救助人员,通过观察和学习,发现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社工的各种服务还存在很多限制,开展服务存在滞后性和缺乏针对性,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发现对流浪儿童社会工作介入中存在一些有效的模式,救助管理站针对流浪儿童的社会工作可以研究相关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效的服务。

2 救助站流浪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现状、问题

传统的流浪儿童救助制度是指以救助站为主体,以2003年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丁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指导,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包含在一般救助人员的救助范围内。救助主体以救助管理站为主,公安、卫生、城管、交通、铁道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做好相关工作。一般救助条件为“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1]救助的内容主要有:符合基本健康和安全需要的食物和住处;在站内突发急病医疗救治;帮助受助人员与其家属进行联系;提供返家乘年凭证。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区别在于:一是对流浪儿童应该给予救助,流浪儿童所在地的政府应治对流浪儿童进行安置;二是流浪儿童返家应由亲属或者政府部门接回,或由救助站送回;三是针对流浪儿童的自愿原则有限,流浪儿童离开救助站需经过救助站同意。

传统的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救助机构的救助主要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社会管理,宏观上的管理缺乏针对流浪儿童的个性化的服务。其次是政府的程序化的、事后的救助只能满足流浪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他们的心理、家庭、社会关注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流浪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弥补传统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社会工作被引入到救助管理过程中。“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科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2]社会工作是一门有自身的价值观、伦理、理论实务方法务方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方法并结合实务经验,为案主提供专业的服务。

3 救助站流浪儿童社会工作介入优势

1、救助目标从返家到回归

社工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中提高了救助站的服务水平,社工的工作目标不是简单的把孩子们送回家,社工更加关注流浪儿童的心理、家庭 、学校、社会网络,并把他们置于情境中分析,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工作方法,分析造成他们流浪的原因以及制定介入计划。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现疏导、行为矫正、知识教育,满足流浪儿童感情和心理上的需求,帮助他们融入和回归社会。

2、救助人员从非专业到专业

一般的救助站员工对受救助的人员的人性关注不够,缺乏对他们应有的尊重。社会工作倡导的是一种人性化关怀,以利他主义为出发点,秉持对人接纳、尊重、平等的价值理念,同时在救助方法上更加的专业化,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高效的助人方法和技巧,并有工作程序和规范,能够针对流浪儿童制定个别化服务。

3、救助理念从管理到助人自助

社工介入到流浪兒童工作当中,倡导“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社工相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质,把个人看做有能力的个体,用专业知识去推动个人的进步,鼓励个人实现自我,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恢复和增强人的社会功能。

在帮助流浪儿童的过程中,社工以发展和持续性的眼光来开展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不把流浪儿童看做被动的接受救助者,而是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能动性,了解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个人在环境中的资源,挖掘儿童身上的潜能,发展儿童的能力,最终促成他们自身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3年8月1日

2.王思斌 主编.社会工作概论I Ml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救助站社工流浪
青春社工
流浪
流浪的歌
社工
遇见一只流浪猫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YY英语救助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