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系统维度

2018-02-09朱利

卷宗 2018年3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分类法社会科学

朱利

摘 要:西方“分科治学”的传统在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学科为主干的知识谱系和图书分类法。随着社会分工、分化,社会系统衍伸出新的层次,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原有的单一层次和视角已无法适应,有必要建立纵向分层的学科体系,以适应多角度、跨学科研究的趋势,是社会科学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

关键词: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分类法;系统维度

社会科学到底是不是科学?社会科学是否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这是社会科学领域上空久久盘旋的拷问。

1 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主体缺失

传统的中国学术对于社会进行的是整体研究,随着“西学东渐”,这一传统被打破。在西方早期学术分类体系中,并没有按系统来划分知识,而是“分科治学”:“ 柏拉图把知识分为理性、理智、信念和表象四种状态。……自亚里士多德开始通过知识分类,把人类知识的整体划分为分作三大类: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创造。纯粹理性是指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理论(思辨)知识(theoretike),包括物理、数学、形而上学;实践理性则是关于行动的‘实践知识(praktike),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创造则是指那些无法或几乎无法用言辞传达的,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创制知识(poietike),主要是指艺术和其他有关行业的知识,包括修辞学、论诗等。”[1]22-23

现行的社会科学学科和图书分类体系缘于“在社会科学建立的初期,学术界曾经认为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单一科学。由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多样,加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科学开始分化,专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主要社会学科先后按自身规律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2]28社会科学谱系的展开方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类是功能论的,以揭示社会规律为旨趣;第二类以不同社会实体为对象;第三类以具体的社会现象为对象。”[3]126现有的知识分类基本以“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行为侧面进行分类:“经济”描述资源的交换和分配,“政治”描述权力的配置,“军事”讨论实力的博弈对抗,“文化”、“ 教育”探讨思想、观念、知识和信息的传递等等。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本质是人类社会中某些”行为”或”现象”而不是具体实体。谁是这些“行为”的主体?无法界定,也无从验证。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学科内部,所研究的对象存在极大差别。如果说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社会”的话,那么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同一的,这就违背了学科应有特定对象的通行规则。

按特定功能或现象分类的结果是,日益复杂、类型多样的社会系统被“分科治学”解构了。以西方经济学为例。曼昆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将其理论体系建筑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之上。他说“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4]6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已经证明人的本质是多侧面的,还有“为己利他”、“社会人”、“自我实现人”、“ 复杂人”、 “文化人”、“情感人”、“创新人”、“目标人”、“理性生态人”等诸多的规定性。[5]74-76按照波普“证伪主义”逻辑,作为全称判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其普遍性已被证伪,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表现出惊人的迟钝。

2 客观性何以可能

事实证明,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如果脱离研究对象,片面地对待研究对象,以主观好恶来取舍研究对象的信息,那么必然被客观事实证伪。自然科学的科学性特征包含系统性、研究对象的实在性、知识或理论的客观性、价值判断的中立性[6]16,一方面跟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内在的客观性相关,同时跟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内在系统性相关。自然界本身是系统层层”套嵌”的分层结构,大致可分为: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矿物—植物—动物—生态系统—地球—天体—宇宙

对应这样的分层系统结构,自然科学构建了知识体系:

物理学—化学—矿物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宇宙学

每一学科对应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系统,有利于保持了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化大为小,简化联系,多角度研究,在事实中验证。系统性是科学性的前提。成功的社会科学研究遵循的也是这样的方法。

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通过调查访谈和多层次、多领域的文献分析,发现日本的小说、戏剧、民间故事、日常活动、习俗礼仪甚至骂人的脏话,贯穿着日本文化心理中的价值内核——等级制和“ 耻感文化”,从而表现为特定的文化模式。这一发现被美国政府在制定对日政策时采纳,并被后来产生的效果证实。[7]

朝鲜爆发内战以后,美国兰德公司组织了大批专家运用特尔斐法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进行预测,结论是:“中国将出兵朝鲜”。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一预测是成功的。[8]

对于1937年的中国和日本而言,从武器装备,或者经济实力来看,无法得出中国必将获胜的结论,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将 “亡国”。但是,未臨前线,也未到过日本的毛泽东客观系统地论证了战争力量对比与武器装备、经济实力相关,还与人民觉悟、战争性质、与国际力量的联系等方面相关,并且力量对比可以转化,中国得道多助,日本失道寡助;日本力量在退步,中国力量在进步。由此,得出中日力量对比必定向“我强敌弱”转化的论断。进而断言,中国必经历“战略防守、战略相持、战略进攻”三个阶段后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一预言的正确。[9]

可见,社会科学研究引入系统观念,还原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是社会科学提高客观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如果研究者所假定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研究对象本身,信息不全面、不系统,那么其研究成果必定是片面的,必定脱离研究对象,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预见。中国学者已经意识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对的问题复杂而多样,没有哪个问题能在单一学科的研究中寻找到解决办法,跨学科研究势在必然。”[10]12跨学科研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研究对象本身就存在这些联系和规律,只是“分科治学”将其过滤掉了。endprint

3 社会科学应适应社会层次分化的趋势

历史地看,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应当反映社会本身,而不是主观臆造。学科分化是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发展的必然现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进一步细化,形成现有的知识谱系。在古代,社会结构简单,层次差异不大,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提供了对社会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符合对传统社会的认识深度。

中国学术体系对社会观测的结果是“人—家—国”多层一体,结构相似: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1]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四项按照现代社会的结构来看,对应的就是全球范围的社会层次结构:

人—家庭家族—国家—全球

随着现代社会系统层次的丰富和演化,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分工日益细化,交往和联系日益加深和复杂化,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衍生出许多中间层次,比如“社会组织”、“ 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种族”,他们有不同的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经济利益和文化习俗,用同质化的眼光不能解释这些集团之间、层次之间的差异。近年来,大量不明飞行物现象和考古发现显示外星文明存在,地球人与外星文明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有待探讨的。总之,单一层次视角已不能适应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的剧烈分化,因此,传统的“人—家—国”的简单序列必须扩展为复杂层次序列:

人—家庭家族—组织—社会—民族—国家—国际与全球—星际文明

系统的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内外联系不同,系统输入输出的资源、能量、信息也不同,因此建立对应学科,将其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构成更符合社会系统本质的学科谱系就十分必要。这种分化不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否定而是深化。

4 社会科学学科体系重构

1961年法国哲学家萨特提出“创立人学的必要性”。“ 1978年以来,中国学界对人、异化、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讨论形成热潮,使人学得以产生”。[12]50;

中国历史积累的谱牒、家乘、家训、家祠等文献,则系统反映中国家族治理过程中的规模、结构、机制和文化变迁,它们分散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类目中,有待于在“家庭、家族学”中整合。在西方,家政学(Home Econom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已诞生百年,但是,家政学还停留在家庭管理与服务层面,有待于深化完善;

管理学出于对管理对象的研究需要,提出了诸多“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已经成熟,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则将“组织学”发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组织作为研究客体,其类型、结构、功能、行为、内外联系、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并非管理学所必需,尚未全面展开,有必要建立“组织学”学科,吸收有关文献,加以充实。

民族和人类作为人类系统的重要层次,种类繁多,种族问题、民族问题突出,是复杂的多学科问题。目前被分在社会学、文化学、生物学、民族问题研究等很多类目中,七零八落,亟待整合。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对象明确,石奕龙认为:“人类学与民族学都应为一级学科” [13]94-98。

王海明认为:“国家学作为一门科学,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创立。它的奠基之作,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然而,国家学是一种包容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诸科学的跨学科科学。”[14]55

国与国关系和全球治理则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天下”理论。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中国的“和谐世界”””理论,都是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的内容。国际关系学和全球治理关系到环境治理、国家伦理、全球贸易、国际组织运作,是资源、环境、文化、传统、宗教、历史等等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单一的“政治”学科已经无法容纳,有必要将其独立,成立单独的学科。

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具体而明确,现有文献丰富,可以建立纵向层次的学科体系:

1人学—2家庭学、家族学—3组织学—4社会学—5民族学、人类学—6国家学—7全球治理科学—8星际文明学

在图书分类体系中可以用双字母进行标识。

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教育等学科则为横向学科维度,为纵向学科体系提供了理论、方法,可与纵向层次学科形成交叉学科。比如人学,就可以建立人生哲学、经济人学、法律人学、文化人学等等;家庭学则可以建立家庭哲学、家庭社会学、家庭经济学、家庭伦理学、家居设计学、家庭管理学、家庭休闲学等等。

参考文献

[1] [2]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南京大学,2011.02

[3]肖瑛: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学科构成——兼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困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09

[4] [美]曼昆(Mankiw,N.G).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5]李晖,李科峰.中外人性假设综述,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6]司漢武,崔巧玲,方建斌.社会科学的标准:科学性与合理性,延安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7]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钱皓.兰德公司与美国对华军事政策研究,国际观察.2005(6)

[9]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10]陆昱:经济学困境、伦理学囿限抑或法学迷惑——从对当前经济危机的预测谈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经济沦坛,2009.11

[11]《礼记.大学》

[12]胡为雄.国内人学研究回顾(1978——201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

[13]石奕龙.人类学与民族学都应为一级学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14]王海明.国家学是什么,学习论坛20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分类法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