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们一起“慢慢”来
2018-02-09刘英艳
刘英艳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我静静地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猛然发现自己说得最多的却是:“慢慢读”“慢慢写”“再慢一点才好”。这似乎与追求大课堂容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理念相违背。可如果当你听到学生不管是读词语还是读课文,都是那么匆匆忙忙,有口无心;不管是练字还是写作文,都是那样一蹴而就,应付了事,你还能“快”起来吗?
特级教师窦桂梅曾指出:“我们应该思考一个我们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也就是营造一个静静的阅读的‘场。”杨九俊院长在评价一堂好课时,曾提出三个标准:①基础目标的达成度;②有效思维时间的长度;③情感内化的深度。也就是说一堂成功的课除了教师的有效指导,还得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看来,课堂教学是该讲究点“慢”的艺术。我们不应该以“我讲过了”“我做过了”“我复习过N遍了”来掩盖贪多求全的教学,而应蹲下身来说:“孩子,让我们一起‘慢慢来!”
1 蜗牛式的“心境”
记得儿时常唱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沉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我总是感动于蜗牛的目标专一、准备充分、淡定沉稳的“心境”。在我们这个贪快、浮躁、急功近利的时期,高职语文教学更需要这种蜗牛式的“心境”——
1、纵观全局,目标明确。不管你现在教哪个年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必须了解整个语文教学大纲,对总目标和年段目标都要了然于心。不管你现在教哪个年级,作为一名灵魂的工程师,不要只在乎分数,因为语文能力不是一张试卷就能全部反映出来的;不要只顾及阶段考试,因为语言积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未来。
2、计划周全、准备充分。“语文素养的形成靠‘熏,靠浸润,你要把学生放在语言文字的火上来熏,放在语言文学的大缸里来泡。”这就需要每位语文教师根据每个年段的教学特点,瞻前顾后,有计划有准备地逐步培养。如: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模仿几篇范文,甚至考前背几篇“多用文”就能实现的。前几年流行一种“快速作文”,学生确实写作的速度快了,但写得多了,却发现模式单一,结构统一,感情贫乏,恰恰少了习作的精髓——“自我”“性灵”。
3、闲庭信步、自我感悟。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问题抛出后,没有人举手,我们要等一等,或议一议,或换种提问的方式;学生表述不清楚时,我们更要等一等,不能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对一个知识点了解得还不透彻时,我们必须等一等,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匆匆鸣金收兵,以便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尤其是上公开课,不能只求完整、完美,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张文亮博士写了一首散文诗《牵着蜗牛去散步》:一个人放慢了前进的步伐,跟着蜗牛慢慢向前走,转换了思维,改变了心境,人不再疲惫、懊恼,反而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看到了露珠,不仅收获了人生的美丽,还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日本佐藤学曾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不能一味追求“高效”,忘却学生的思维能力,遗失学生的情感态度。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慢一点,多给学生一次说的机会;慢一点,多给学生一个写的空间。让“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让我们的孩子在廣阔的知识海洋中收获累累硕果,体验到大千世界文化宝库的无穷魅力,那将是葡萄成熟最诱人的时刻!
2 乌龟式的“坚持”
有一则寓言叫《龟兔赛跑》,每次细细品味,都能触动我的心灵。乌龟的自信、顽强,乌龟的坚持不懈,乌龟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为追求人生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让我这个高职语文教师感悟很深。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肩负着让学生习得母语、奠定基础的重任,不管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基础工程一定要牢固!不管我们的教学如何变革,知识的传递需要循序渐进,语感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需要循环往复。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写到:“我经常发现,更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缺乏最基本的修养;更可怕的是不自知,自我沉醉,自甘粗鲁、卑俗,有时候这一切才是教育更为具体、尖锐的问题,但是它往往被各种任务、指标、困难遮蔽了。”
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还需要这种乌龟式的“坚持”。
1、讲授新知,坚持慢一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而“第一印象”往往给人的记忆最深,也最重要。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急急忙忙授完新课,期望复习时针对个别再加以弥补,却发现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一错再错。于是,教师们便抱怨:讲了这么多遍还是不会!须不知新知的引人要慢些,要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认知活动中亲自体验和感受,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运用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例如:错别字现象为什么层出不穷,默来默去还是屡教不改,就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
2、关键之处,坚持慢一点。我们常说:人生之路虽漫长,紧要处却只有几步。对于高职三年的语文学习来说,一年级是关键;对于一个学期的学习来说,开学第一周是关键;对于一节课来说,开课的前三分钟是关键。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些关键:注重习惯的养成,注重态度的端正,注重情绪的投入,坚持慢一点,便事半功倍!而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新知引入是关键,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关键,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关键,思维碰撞处的教学评价是关键,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些关键: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自信,给学生展示个性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给学生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坚持慢一点,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往讲授《伯牙绝弦》一课时,学生总是在“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停顿上混淆,总是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写成“知”。这个学期上这一课时,我特意把理解文意作为重点,并把这两句话板书在黑板上,逐字理解:“谓”可解释为“说、认为、觉得”是一个词语,“世”是“世界上”的意思,也是一个词语,所以中间应停顿。“得”才是“知道”的意思,“之” 是指示代词,指代前文“伯牙所念 ”的内容。这样慢慢讲,看似耽误了一点时间,但后文体会人物情感时却一气呵成。更妙的是,在默写此文时,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再把“之”写成“知” 了。
3、对待学困生,坚持慢一点。在一个班级中,总有学得快的“兔子”,招老师喜欢;也会有学得慢的“乌龟”,让老师头疼。虽然现实中的“兔子”不会常睡觉,“乌龟”不会总“幸运取胜”,但作为教师,得去除忙碌浮躁,摒弃拔苗助长,坚持慢一点,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任何一只“乌龟”掉队,即使他跑得不快,但毕竟他还在自信地爬,只要他坚持不懈地爬,他就能到达属于他的“终点”!
台湾作家龙应台著有《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其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系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我也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们拥有蜗牛式的“心境”和乌龟式的“坚持”,让我们教得更从容一点,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扎实一点,让教育教学真正做成一个“细致活儿”,让我们真诚地对我们的学生说:“孩子,让我们一起‘慢慢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