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中学阅览室利用率的对策分析

2018-02-09黄运勤

卷宗 2018年3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利用率

黄运勤

摘 要: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就是阅览室,因此,阅览室成为了中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平台,但是部分学校没有认识到阅览室的重要性,学生进入阅览室的时间较少,并且学校对阅览室的管理落后,最终导致中学阅览室的利用率很低。本文就是针对提升中学阅览室利用率的意义和具体的对策进行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学阅览室;利用率;提升策略

阅览室对学生的重要性极强,一所学校就算什么都没有也必须要拥有阅览室。也就是说,阅览室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是固定的知识,但是在阅览室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的不只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海量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更好的丰富自己。

1 提升中学阅览室利用率的重要意义

我国新课改标准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争取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对自身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阅览室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才可能有效的提升阅览室的利用率,因此阅览室必须借助网络资源来实现优化。首先阅览室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因此学校应当对学生正确利用阅览室信息资源进行引导,使阅览室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保驾护航。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的进步使阅览室的资源更为丰富,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提供服务,使学校的素质教育进程加快[1-2]。

2 提升中学阅览室利用率的对策

(一)确保阅览室图书的质量

阅览室的基础要素就是图书资源,阅览室的职能就是给学生提供阅读学习的地方,因此,确保中学阅览室图书的质量至关重要。中学的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义务教育,所以中学可以利用在阅览室的资金有限,这就需要学校利用有限的经费选购质量更高的图书。图书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中学阅览室在采购图书时要具有选择性和实用性。阅览室不仅是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服务,因此购书的师生比例也应当重视。然后,学校应当将内容过时的书籍进行去除并补充上内容丰富的图书,使阅览室藏书状态和质量达到最优。不仅如此,阅览室需要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书籍的购买,使阅览室成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强大支持。最后,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采用购买电子图书的方式丰富阅览室藏书资源[3]。

(二)在中学内营造阅读氛围

阅览室的布置是中学营造学习氛围的第一步,在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名人画像与事迹、保持阅览室的环境干净、在阅览室加入大量绿植等等,都可以使阅览室更具有阅读氛围。阅览室是中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是离不开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因此,阅览室的教师要有能力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真正的做到有效阅读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晨读时间,或者在一天的时间内专门为学生制定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课外阅读。

(三)举办丰富的阅览室活动

阅览室利用率的提升首先要求阅览室与中学的文化建設工作结合起来,安排中学生进行经典影视剧的欣赏以及各类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征文比赛、诗歌比赛等等一系列文化类比赛,通过这些丰富的阅览室活动激发出学生对课外书籍阅读的兴趣。学校应定期采购新书,并设计专门的新书书架,更好的方便学生找到自己未阅读过的书籍,同时将书籍的借阅时间延长,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将书中的内容全部掌握,从而提升了阅览室的利用率。

学校应当每周开设一到两节专门的阅读课,或者将阅读课作为选修课程纳入学生的选择范围内,阅览室可以配合中学的各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文献。与此同时,阅读选修课的设置帮助学生培养合理选择的能力,阅览室还可以定期播放英语名著或影片,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家长就是学生最为直接和长久的教师,因此,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需要家长对阅读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学校应当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每周一天邀请家长同孩子一起在阅览室读书,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四)注重学校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

学校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就是教师,因此,教师进行读书就是学生进行读书的重要前提。信息化时代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师需要不断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教师的授课与科研需要各种各样的信息,阅览室无疑就是教师的充电站。学校需要通过各个途径促使教师进行阅读,首先,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对学校教师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对教师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读书,从而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每年对教师进行专刊补贴,让教师不会因为资金问题放弃阅读,并且激发教师的阅读积极性。学校可以每年开展一次教师读书活动,精选出适合教师阅读的文献,或者邀请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开展讲座,同时组织教师到优秀学校学习参观,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最终让中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中学阅览室利用率。

(五)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激发教师与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阅览室对于认真帮助阅览室工作、热爱阅读且阅读质量高的学生应当进行表彰,每年根据教师评价及阅览室借阅记录评选出十位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为学生颁发证书并且在阅览室设立专门的地方进行获奖者的照片展览,这对获奖者是一种鼓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力,对于未获奖的学生是一种激励,促使学生努力阅读争取下一学年获奖,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同时阅览室还可以采用积分制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量进行记载,鼓励教师和学生多阅读[4]。对教师的评比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进行读后感及论文微课的评比,同时开展教学比赛,使教师乐于阅读,评选年度优秀教师,并对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各个层面提升教师的阅读积极性,最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都会选择去阅览室阅读,提升中学阅览室利用率。endprint

(六)提升中学阅览室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阅览室工作者是处于借阅者和馆藏资源中间的桥梁,阅览室的功能由传统的文献收集、储存和使用已经提升为知识的收集、管理和服务,而阅览室工作者的定位也逐渐向知识资源与受众的链接纽带转变。正因如此,阅览室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将自身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行提升,从而提升阅览室的利用率。首先要加强对阅览室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求工作者持证上岗,遵守职业规则,其次,阅览室管理者是阅览室的工作灵魂,所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阅览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同时对阅览室工作者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将学生与教师的需要摆放在首要位置。最后还需要保证阅览室的资金来源,因为资金是阅览室进行优化的关键基础。阅览室工作者在评优评先等各个方面应当与教师拥有相同的待遇,提升阅览室工作者的工作地位,从而使阅览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

3 结束语

中学阅览室的利用率提升,首先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参与和配合以及学生的认同都是阅览室发展的基础。通过保障阅览室图书的质量、加强教师的带头作用以及阅览室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来实现中学阅览室利用率的提升,使阅览室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胡灿纯.提升中学阅览室利用率的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6,(9):102-104.

[2]姜婕.提高中学图书馆使用率的对策[J].圖书馆研究与工作,2013,(1):47-48.

[3]蒋江梅.提高中学图书馆利用率的几点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34-35.

[4]彭欣.提升中学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策略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6):157,159.

图书馆精神的探索

赵一璘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目前,已有很多关于研究图书馆精神的相关文献发表 ,图书馆界各个专家对我国图书馆精神都进行了论述。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的精神是什么的问题。作者认为图书馆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使艺术高校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图书馆精神;历史

1 图书馆精神的起源

首先,不可否认,图书馆的精神是存在的,早在西方奴隶制时代就出现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在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代表了另一种思想;17至18世纪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

《三字经》中说道: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书籍是人类精神的传承载体,从而精神和书密不可分,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后来,受到外来图书馆的影响,以广开民智、造就人才为宗旨。在我国图书馆精神形成过程中受到被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王后”的美籍学者韦棣华女士和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的沈祖荣的影响,于1920开创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先河, 教育培养以 “智慧与服务”为宗旨的图书馆服务人才。但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而未能实施。

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图书馆精神才被重新提起,很快得到大部分图书馆学人的研究热潮,并且发起了让构建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新图书馆运动。虽然对我国图书馆精神的研究显得迟了一些,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 图书馆精神体现的智慧与服务

图书馆:不落幕的智慧盛宴。沈祖荣先生提出的“智慧与服务”是他为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制定的校训。图书馆发展到今天,“智慧与服务”落实到当今图书馆可以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来,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但同时能够被切实的感知的一种概念。有人曾经说过智慧图书馆将通过物联网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其实还包括云计算、智慧化的一些设备,通过这些来改造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这也是图书馆精神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体现形式。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精神,如果离开人文精神来谈图书馆的价值,那就无从谈起。图书馆被视为知识、智慧的象征,在社会中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图书馆发展永恒的旋律。倡导人文理论,实现人文价值,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已经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古代图书馆精神作用主要体现在封建藏书楼在国家治理上的政治与伦理意义

有人认为:旧中国的历史典籍,都是由封建帝王筛选、审定而保留下来的,其思想内容都是表达封建帝王的立场观点,或者基本上都是为帝王、权臣等贵族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产物,所以糟粕极多,精华很少;甚至认为只有糟粕,没有精华。这些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当然应该首先肯定,旧中国的历史典籍,的确存在很多糟粕成分,那些由帝王朝廷主持编修或重新考订注释的历史经典,多是坚持“英雄创造历史观”,否定人民对于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甚至有不少歪曲劳动人民形象的错误描述。所有这些,都是今人研究历史绝对不能接受的。但绝对不能因此而认为它们全都是糟粕。首先应该看到,很多历史典籍所能产生的深远影响,都会大大超过原著编修者的既定目标。宋朝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把国家政治大事治理好,即所谓“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其主观意图,当然是要为封建统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统治术。司马光如此,旧社会其他史籍编著者也是如此。然而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要结合某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境遇变迁,显露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政界、知识界和民间人士)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命运升降及其理论倾向和思想情怀。所以中国的历史经典,并不单纯是传播历史知识的史书,而是中国史学、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的总汇。看了这些史籍,不只是单纯增长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人生百态,了解人世间千变万化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通过学习研究,既能看到人类社会追求幸福生活的一面,又能看到人类社会遭受灾难的一面;既可以体贴到人民的深重苦难,也可以体切到无数有识之士对于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和激情呼唤。一部好的史籍,既可以使人得到文学意义上的美好精神享受,又可以让人产生哲学、伦理意义上的心灵共鸣,从而启迪良知,高扬气节人生。所有这些,都是当今学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学习研究中国历史经典的真正意义所在。尤其应该认识到,中国自古就有尊祖崇古的浓厚社会风气。凡是史学领域有所作为者,都以自己能够尊祖崇古为荣,甚至以尊祖崇古者自居,因而他们对于古典祖训一般都不敢篡改或伪造。他们可以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也可以旁征博引,依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疏证注解;然而对于通行的古典史籍,都只能照本宣科,这是很多远古重要史籍得以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应该看到,在很多的历史典籍之中,存在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它们曾经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历史典籍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众多史籍研究者作出了何种疏证和解释,而是在于这些历史原典的大量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渊博知识、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营养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其中有很多内容都能够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日用常识相对应,扎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都能够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充实它们自己的内涵,并且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4 结语

李明杰、程小澜他们认为:“社会剧烈的震荡曾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而祥和盛世则呼唤其回归,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尤需自觉培植人文精神。”范并思先生认为, “图书馆学科精神则是科学与人文兼有的, 则图书馆学科精神具有双重性。”图书馆文化属于图书馆精神内核, 而人文理念是属于文化的内层,图书馆界应从加强图书馆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图书馆精神加大培育力度,完善图书馆情报学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对图书馆精神的理性思考,孙腊梅,储流杰《图书馆》2011年第3期

[2]我国图书馆精神研究综述,施强,《图书馆》2006年第3期

[3]图书馆人文精神解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利用率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2020年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1.2%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