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观幼儿体育活动中的“热”现象

2018-02-09陈微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器材动作游戏

陈微

一个儿童对学校来说是一个个体,对于家庭来说却是全部,幼儿健康是家长、老师心中的头等大事。意外伤害是威胁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一大问题,有数据显示12%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学校,为此我们必须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努力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园内的体育活动中,有许多“热”现象值得我们“静”思。

一、案例评析

(一)热衷“冒险”,静思“创新”

绳网通道的正确攀爬方法应该是幼儿在绳网通道内进行攀爬,这样既保障了幼儿的安全,又有利于幼儿攀爬动作、肌肉力量、上下肢协同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幼儿在绳网通道的上面爬行,这样使绳网通道的作用(安全)失去了效果,攀爬活动缺乏了安全的保障,并且给幼儿一个信息,可以不遵守活动器材的要求进行活动;其次有一个幼儿爬行的方向与其他幼儿不一样,没有遵守大型器械的活动要求,有相互推拉掉下绳网的安全隐患。

冒险有时是需要的,但要有度。百度百科對冒险的定义是指不顾危险进行某些活动。如果这样定义的话,那冒险就不适合对幼儿了,因为幼儿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非常薄弱,不具备抗衡危险的能力,幼儿的冒险更多带来的是伤害。在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创新,充分利用器材的多元特性进行练习,如球可以拍,可以抛投,也可以滚,还可以踢,这都没有脱离原有物质的特质。在玩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球有弹性、球是圆的等特性,丰富了玩的方式,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创新不是冒险,创新是指利用原有的知识和载体,改进或创造原来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事物、方法等。创新的前提首先要尊重原有器材的特性,其次必须要有安全的保障,否则就是无畏的冒险。

(二)热衷“勇敢”,静思“挑战”

挑战从高处往下纵跳,并不意味着能从越高的地方跳下来就越勇敢,越高对幼儿骨骼发育影响就越大,这样的挑战不仅不具有积极意义,甚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一般来说,小、中、大班向下纵跳的跳台离地高度分别为15-25厘米、25-30厘米、30-35厘米。我们从图二上可以看到一群幼儿在进行从高处往下跳的活动,高度应该在150-200厘米之间,远远超过了规定的高度。其次落地区周围也应该是无障碍的,落地区的大小应根据落地的高度来决定的。如美国消费者产品顾问委员会建议,学前儿童从61厘米高度以上向下跳,落地区从设施设备周边的每一方向延伸至少180厘米;新西兰教育部则要求设施设备超过50厘米,围绕设施设备的跳落区宽度需要190厘米。图中的落地区没有足够的宽度,并且还有障碍,一个幼儿还没有离开落地区,此次练习不仅不科学,而且还无序。

挑战性学习是指运动的内容处于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通过幼儿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运动经验。对于幼儿的挑战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幼儿挑战有一定把握的、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通过挑战建立积极的自我感觉,幼儿每次活动能力的进步都是自己挑战的证明,而不是超越自己能力的蛮干,挑战必须要遵循规律。挑战的环境不是危险的环境,而是指能够激发幼儿超越原有经验之上进行的探索和尝试的环境。挑战不一定是在高度、速度的量化上,也可以是动作技巧的连贯、协调等表现性水平来体现,如可以将几个动作结合起来,跑与跳、跑与跨、跨与跳,这些动作对于还处在基本动作发展阶段的幼儿来说就是挑战。还可以通过动作从不熟练到熟练、动作幅度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自我的挑战。

(三)热衷“杂技”,静思“能力”

从图三、四中我们看到,一些幼儿在滚动的电缆盘上做着平衡的练习,一位女孩甚至在滚动的电缆盘上旋转着呼啦圈,说实话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幼儿平衡能力的强大。但是这里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从图中可以看到,幼儿所站的高度大约在70-80厘米以上(《指南》中提出中班平衡木的高度在30-40厘米,大班跑过30-40厘米高度的障碍),在进行活动时不能保证不出现意外。出现意外的安全防护是什么?并且地面又都是砖铺设,如果一个幼儿从这样的高度落下后果不堪设想;其次这个活动从安全角度讲至少要配一位老师保护一位幼儿进行这样的活动,那么开展这个活动不知要多少老师来作保障了。

幼儿阶段需要发展的是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和器械操控能力,而不是有难度有危险的杂技动作。在体育活动中发展这些能力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走、跑、跳、钻爬、攀登、悬垂等基本动作来发展,也可以通过滚、扔、拍、接、踢等各种各样的球类活动来发展,还可以通过羊角球、浪船、滑梯、跷跷板、滑板等运动设备来发展。这些活动与设备不仅相对安全,而且还简便易行,可以在园内玩,也可以在家里玩。在玩中拓展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在玩中丰富了幼儿的运动体验,在玩中促进了幼儿动作与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活动器材的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所有的器具或者工具都可以作为幼儿活动的材料,幼儿一切活动的前提就是在安全保障下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用电缆盘作为幼儿活动的材料是非常不严谨的。幼儿活动的大型玩具必须是有专业厂家生产且经专业认定的,必须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制作的,电缆盘的高度不符合幼儿跳跃练习的高度,并且不具备出现特殊情况后的应急装置,更不是幼儿在平时游戏、活动、玩耍时的理想玩具。

二、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案例的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在大家争相仿效的“热”现象背后,对于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始终应把握住以下四个特征。

(一)明晰体育活动科学性的基本特征

蒙台梭利说儿童身体活动的本质是“本能”与“自由”,但是儿童身体活动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适合儿童身材、体力的设备、用具,以引起儿童的积极活动。根据蒙台梭利的理念,我们首先要这样思考幼儿能否自主、自由地进行体育活动,能自主、自由进行的才有生命力和延续性,这样的活动与游戏才能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之中,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与游戏的积极性。

其次,要防止体育活动与游戏出现成人化的倾向,要研究与遵循幼儿身体活动与发展的规律与要求,根据幼儿身心与动作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变环境和任务等条件,丰富、扩展幼儿的的运动体验,促进动作的发展。如根据幼儿心肺功能发育特点,幼儿并不是发展耐力素质的关键时期,不适宜开展运动负荷较大的身体移动运动,应该避免拔河、举重等有憋气动作的运动以及长距离跑步的活动等。endprint

再者,幼儿的活动经验毕竟有其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根据场地、器材、设备等条件,合理科学设计儿童身体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还可能通过活动环境、活动器材的变化,拓宽活动的方式。如小的折叠垫平放在地上,幼儿可以跳上跳下,还可以跨过;把折叠垫打开,幼儿可以在垫子上滚与爬;把折叠垫竖起来放成V字形,幼儿又可以钻,这样充分发挥了器材的多元作用,丰富了体育活动与游戏的内容。为此在幼儿体育活动与游戏的设计与开展中,一定要本着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特征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否则将事与愿违。

(二)把握体育活动安全性的重要特征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内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最起碼要努力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从调查显示,排在幼儿常见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是在游戏中摔伤与碰伤,发生率高达76.6%。造成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幼儿不小心,其次是环境不安全和园内安全设施欠缺。

为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幼儿在游戏与活动中的自护能力与意外的防护能力,幼儿对危险情境的认知具有直观性和浅表性,表现为他们对于那些引发意外事故的直接危险因素的识别度较高,而对于间接危险因素的识别度较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排除隐藏在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还要提醒幼儿参与活动与游戏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建立规范有序的活动与游戏规则,提高幼儿的防护意识。如在幼儿玩滑滑梯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幼儿滑落的动作,又要关注幼儿滑落的时机,让幼儿懂得有秩序地滑滑梯,学会躲避危险,避免因幼儿求胜心切、急于活动而忽视活动的安全性。正确玩的方法、自护能力与规则意识的建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不管在园内,还是在园外参与体育活动和游戏中的健康安全,并且方法、能力和意识将伴随幼儿的一生。

其次,教师还要给幼儿提供良好、安全的运动场所,如活动性的游戏要在场地的中央进行,器械性的活动要注意器械的材质,动态性的器材要在其进出活动方向保留适当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危险,静态性的器材可以在其下铺设沙坑、草坪、塑胶软垫等防患于未然。当然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安全问题不让或者减少幼儿进行正常的活动与游戏,但也不能因为一味的创新与冒进而忽视幼儿活动的安全。要加强安全意识,力争将意外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为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三)挖掘体育活动教育性的本源特征

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有助于幼儿成年后适应社会。研究表明3-5岁幼儿对社会规则的认知来自于其实际的社会交往,而且呈现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可以使幼儿在活动或游戏上提高和培养行为规范及规则意识。如当活动器材不足时,幼儿需要学会等待和忍耐,懂得分享;当排队进行活动时,幼儿需要学会轮流进行,养成有序参与活动的习惯;当活动需要遵守规则时,幼儿需要克服冲动,服从游戏规则,养成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当多人活动时,幼儿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懂得合作;当活动有器材时,幼儿需要学会保管、整理器材,懂得爱护器材,养成责任感。亚里士多德说:“体育应该首先作为最初的教育。”所以教师要从教育的本源出发,善于捕捉教育之元素,在幼儿活动和游戏中完成教育的任务。

(四)发挥体育活动贯穿性的延伸特征

幼儿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游戏是幼儿“生活与成长”的主要方式。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建立集体教学与户外活动、园内体育与家庭体育、园内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整体设计意识,把园内、家庭、社区进行贯穿,形成在集体教学中学游戏(方法),在早操、户外活动、家庭、小区、公园用游戏的氛围,充分发挥游戏的延伸性,提升游戏的价值作用,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拓展幼儿的运动体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历来的教训是:一热,便会失去冷静,往往就有“变味儿”的危险。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和幼儿健康发展的时刻,我们越要静下心来,从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华爱华.幼儿户外游戏的挑战与安全[J].体育与科学,2009(04).

[3]邵天逸.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身体活动观及其启示与局限[J].体育与科学,2017(04).

[4]岳训涛.儿童社会规则认识特点与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2(11).

[5]尤炜.传承文化,始于沉思[J].人民教育,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器材动作游戏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动作描写要具体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