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研究

2018-02-09李建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6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差异小学

李建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目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各项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基于此,本文对目前的差异教学理论进行了概述,之后分析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差异教学的具体途径,以此来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健康成长提供助益。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差异;教学;措施

新课改在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尊重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差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目标、形式、内容、流程、反馈,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终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成长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应用差异教学理论来对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

一、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认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了课堂的主体,强调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经历,因此需要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不同,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内容的提前认知,以此更加充分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授课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在课堂上面讲解所学的内容,学生在下面听讲即可,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进而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无法实现课堂内容的有效掌握。而在差异教

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需要通过问题设置、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可以对已经学习的知识通过情境进行复习,对于新问题,可以在课后自主进行资料查阅研究,最终使得每一个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分享、掌握。每个学生通过了解别的学生的答案,即可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进而形成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理论体系,并且学生分享知识的行为得到师生的认可,最终提高了其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我爱我家》的综合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这一话题内容,让学生进行自己家庭情况的了解,感受家庭的幸福、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一实践活动的认识了解。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幸福家庭的故事,部分学生选择了一张照片讲述家庭,另有部分学生通过画画表现了自己的一家。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完毕后,师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的讨论、评价得出适当的评语,最终使得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中促进自己对于家庭、自身的了解,促进自身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可以成长为一个爱家庭、爱父母的人。

二、制定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实际的开展中,虽然要求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实现较好的发展,而是要求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最好发展。因此在该项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小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内心情感、道德素养、心理健康多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制定,并且体现多元化、差异化、挑战性的特点,最终使得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较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观念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例如,在进行《中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制定多个不同难度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进行形式的选择,之后进行实践活动的展现。其中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讲述一个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的方式,或者是唱一首有关传统节日的歌曲来表现传统节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表演在传统节日里人们进行的一个活动,或者是用一幅画来展现。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设计一套传统节日所穿的服装、配饰,以此来进行该内容的实践。

三、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虽然需要小学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但并不是让学生之间进行割裂来开展活动教学。因此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除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以外,还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伙伴提供的帮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差异教学理论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弹性分组,以此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优劣势,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最终使得每个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各类知识的掌握。每个学生在这个合作小组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后,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信心,最终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中去。例如,在开展《寻找春天》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提問春天有哪些动植物、水果、节日、疾病与保健知识、古诗词?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即古诗词组、动植物组、民俗节日组、保健知识组等,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相关知识的讨论,然后在课堂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分享,最终得出每个方面内容的具体实践活动方式,以此使得每个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小组中进行知识的分享与获取,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存储量,同时还使得学生对实践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这种合作式的小组最终会使得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满意的效果。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地进行授课,需要应用差异教学理论,在具体把握每位学生学习能力、需要、心理等各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差异教学,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凡.差异教学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热兹万古力·阿西马洪.试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施[J].赤子(中旬),2013(07):144.

[3]孙加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差异小学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