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糊”一些,让习作教学悄然起步

2018-02-09李湘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6期

李湘

【摘 要】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最为尴尬的内容,很多学生达到了谈“作”色变的程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学生习作的起步教学不无关系,过高的目标、过度地指导、严肃的命题,常常让学生陷入对习作的畏惧之中。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三年级习作的起步阶段,不妨让教学模糊一点,淡化习作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迈出习作的第一步。本文提出要凸显适切性,让起步阶段的习作要求高低妥帖;凸显针对性,让起步阶段的习作指导粗细有度;凸显趣味性,让起步阶段的习作命题庄谐并存,让习作教学更具魅力。

【关键词】 高低妥帖;粗细有度;庄谐并存;起步習作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最为尴尬的内容,很多学生达到了谈“作”色变的程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学生习作的起步教学不无关系,过高的目标、过度地指导、严肃的命题,常常让学生陷入对习作的畏惧之中。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三年级习作的起步阶段,不妨让教学模糊一点,淡化习作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迈出习作的第一步。

一、凸显适切性,让起步阶段的习作要求高低妥帖

在习作起步时,过高的要求会吓坏学生,让学生望而却步,过低的要求又会耽搁学生,难以达成应该具备的能力。那应该怎样定位学生习作起步的要求呢?笔者认为三个核心参考标准不可或缺:其一,新课标对三年级习作教学提出的整体性要求;其二,教材习作范本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层次;其三,班级中学生整体性表现出来的基准水平。

以苏教版三上习作“我的自画像”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习作以杜小虎同学写作的经历为例,教师出示了杜小虎的两张自画像,并展示了一篇范本,在最后的要求中提出:大家也可以画一张像,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写一篇习作,建议将自己的自画像和习作一起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如此图文并茂的形式,契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显然,教材的设置遵循了新课标中“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在直观图片的引领下,唤醒自己的表达欲望。而在参照教材的范文之后不难看出,这篇范文主要从身材、体重、身高以及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因此,教师将本篇作文的目标设定为:借助自己的自画像,描述自己的体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从教材内容的特质入手,充分考量了班级中学生的普遍水平,提出了学生跳一跳即可达成的目标,为学生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二、凸显针对性,让起步阶段的习作指导粗细有度

由于学生的习作刚刚起步,很多教师都会对学生习作进行较为细致地指导,甚至每个语段、每个语句如何去写都不肯放过,试图让学生积累方法。但事实上,这种“过细”的指导策略,教师更多的是在为学生搭架子、描框子、定调子,学生也只能依循着教师确定的思路依葫芦画瓢,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大同小异。但如果指导“过粗”,就显得空泛而笼统,学生无法领悟教师的用意,写出的习作也就如无头苍蝇一般凌乱不堪。那怎样才能做到不粗不细呢?

笔者以教学三上“习作3”为例,围绕着教学目标,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流程:首先,指导学生朗读、理解习作的提示语——“观察迷人秋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选择一处写下来”,并相机指导学生进行选材——山坡上、田野里、小区内,只要是自己生活中的真实发现都可以;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紧扣要求中的关键词“感兴趣、别人没发现”,就是将习作的重点落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和他人没有发现的一些独特景象上;再次,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范文进行评析,让学生认识到冯长柱的这篇范文紧扣景物的形态和色彩展开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山坡的景色之美。

正所谓过犹不及,依托这三个维度,把握指导的分寸,避免学生陷入不必要的尴尬和窘境,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自主天地中放飞思绪,恣意表达。

三、凸显趣味性,让起步阶段的习作命题庄谐并存

一直以来,小学习作都存在着命题过于严肃、过于庄重的问题,让学生的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距离感,这也是导致学生畏惧习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假如总是面对着“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令你感动的人”、“我的文具”等死板而僵硬的题目面孔,我们内心的表达冲动又怎么能够唤醒得了呢?

因此,在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我们就应该将习作的命题聚焦在“趣”字上,旨在激发学生的认知热情,消除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教师可以紧扣“熟”字,从现实生活中丰富学生的选择内容,打消学生“写什么”的忧虑;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想象天赋,淡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快乐指数,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情境。

如此一来,让我们的习作摆脱僵硬机械的认知面孔,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和意识都得到根本性的释放,提升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快乐指数”,让习作真正跟迎合考试说拜拜,使习作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温暖起来。

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决定了学生对习作的整体性认知和态度。因此,教师要妥善把握习作起步学段的教学特征,从起步习作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指导程度以及习作题目的形式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模糊”的状态下促进习作的悄然起步,为学生习作的持久性动力奠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