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教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
2018-02-09◆
◆
(青州市一中实验学校)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具需要坚持的原则
1.坚持辅助性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传统教具的应用只是一种课堂教学途径,并非教学课堂上唯一性的应用方式,其能够跟信息技术互相配合应用。为此,传统教具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时候,教师不可以一味地摈弃旧的教学模式和以偏概全,也不可以太过夸大传统教具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一直遵循传统教具的辅助性原则,划归其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辅助方式,并非课堂教学的全部。为此,只有创新性地应用传统教具,才可以在互补优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坚持探究性的原则
随着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日益增多的形象、直观素材获得呈现,这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把握数学内容。然而,由某种意义上而言,以上太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具备相应的阻碍作用。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合信息技术的长处,再有效统一传统教具的趣味性、形象性特点,且启发学生在对传统教具进行创新应用的基础上探究数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性应用传统教具的有效对策
1.通过创新应用教具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倘若教师一味地讲解和分析,那么学生会感觉到单调和枯燥。而倘若应用教学课件进行呈现,尽管可以实现理想的效果,然而制作教学课件也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这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可以顺利完成的。创新地应用传统教具不但可以转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化的内容,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把握数学知识。
2.通过创新应用教具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改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有效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注重学生自主思维意识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能够通过传统教具的创新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和学习能力,以使学生切实变成教学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等)的时候,能够指导学生懂得应用一些学习材料(像是图钉、细木棍、橡皮筋、电线等等),制作成为一些学习模型。像是一根首尾相接的电线加三个图钉可以组合成为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增加一个图钉,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对于指导学生自己动作制作教具来讲,教师需要启发学生结合实际要求选择各种素材、工具。像是在呈现一个三角形向平行四边形转变的情况下,由于图形从三个角和三条边转变成为四个角和四条边,其中牵涉到线段的长度改变,就应借助橡皮筋这种弹性大的材料进行制作和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分析,这样才可以制作出适宜的学习模型,该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从而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创新应用教具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课改倡导面向所有的学生,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启发学生努力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从而确保教学课堂针对所有的学生,推动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密切交流、加强团结。而创新地应用传统教具可以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建构平台,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垂线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测量墙角、桌椅的一些角的度数。这样一来,学生以学习小组作为基本的单位,能够迅速地归纳出一些测量的技巧:①借助量角器进行测量;②比较直角三角板形成的直角跟地面和桌腿等形成的角;③学习建筑工人的做法:将一个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以使其变成一个“铅锤”,通过眼睛来目测。结合如此的训练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应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合作能力,并且也懂得了能够通过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信息技术并非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全部,一部分教学知识需要创新应用传统教具就可以实现显著的教学效果。为此,勿需过分依赖信息技术。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教学要求,科学、合理、适当地应用教学方式,防止固定化与程式化。
[1]曹妃远.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5).
[2]李明忠.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