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助力语文课前预习
2018-02-09徐文研
◆徐文研
1 前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说学习是一座高楼,那么预习就是这座高楼的地基。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预习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预习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进程,它是教学的前提,也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学习,对于知识点能做到心中有数,则更容易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提高接受知识的程度与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做足够有效的预习,所有的知识学习过程都将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上的任务就会加重,听课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
2 传统预习方式的问题与局限
新课标中指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教师都能认可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上受限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课前预习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普遍而言,在小学语文预习方面存在下列几种现象。
忽视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较差,偏重形象化思维,容易受到图像、视频、游戏等形式的吸引。传统的预习方式大多局限于勾画、组词、读书、查字典等方式,形式上较为单调,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另外,小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觉性较差,在缺乏兴趣和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积极主动预习。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课后的书面作业以及背默任务会更为重视,而对于预习会产生“不是书面作业,就不算作业”的想法,课前预习的意识较为淡薄。
忽略方法指导虽然预习是需要学生在家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但在学生自学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包括预习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等。在传统教学中,在课时和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只是笼统地提出简单的预习要求(如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等),无法做到更细致的指导和要求。然而真正高效的“预习”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尝试自主学习、分析、思考的过程。
预习的目的是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课堂上的知识重难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学重点不一,文章风格不一,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自身还无法熟练地运用现有的教学参考资料,预习的方式和内容也表现得较为单一和有局限。
轻视检查评价传统预习方式中,由学生在家自主进行预习,预习方式通常可分为浏览式以及自学式。浏览式预习是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大致翻阅和了解,而自学式预习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学习材料对于知识点进行自学。但无论是哪种预习方式,都缺乏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措施。学生预习的情况究竟成效如何,预习过程中的任务完成究竟是对或是错,都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预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的预习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在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课前预习愈发流于形式,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作业。
3 微课的特点及优势
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基础语文教育也正经历巨大的变化。微课作为近年新兴的课堂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今课堂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微课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从而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微课,将微课与语文教学环节相结合,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与传统的教师授课相比,拥有信息技术支持的微课有着自身的优势,显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图文、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及网络为载体的微课,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可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资源,是一种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和封装。而教师作为微课的制作者,可根据教学需求或依据学生的兴趣,灵活选择多样的形式去展现课程。微课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代入感都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愿意自主学习。
主题突出,重点明确微课是主要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而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微课具有时长较短、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微课的讲解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包括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更为明确。教师通过合理布置重点、难点知识的位置,并制作类型多样化的微课,加上精练的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快速提炼知识要点,形成较为清晰、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可以让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安排有整体性的认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做自主思考,并能将自己在课下阶段没能解决的问题带入课堂,由教师在课上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做到节约课堂时间,精炼课堂内容。
自主学习,使用便捷微课的容量较小,教学时间较短,内容精练。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FLV等),因此容易在网络中传播,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这种微型化的资源可以使得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打开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在遇到困惑或需要思考时,学生还可以随时暂停微课教学或反复播放某一片段内容,甚至能够搜索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补充,以便加深理解。这种方式让学习变得更为自主和灵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
4 基于课前预习的微课设计
微课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鉴,也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更高效的教学手段。由于微课具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情景生动、使用便捷等特点,往往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速把握课堂重点,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因此,如果能将微课与课前预习有效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知识铺垫,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拥有更为充足的时间为学生剖析知识难点,有效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以下是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微课设计的一些思路。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持久性。因此,基于微课的预习设计要追求多样化和趣味化,避免枯燥而单一的形式。设计微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偏好,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游戏、任务等,并结合图文、音乐、视频等方式,使得微课更能让学生对于新知识学习和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潜能。
明确目标,重难点突出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切忌点过大,内容过于宽泛,好像什么都讲了,但又抓不住重点。微课的设计要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相应取舍,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预习。教师可通过合理布置知识点的位置以及分配相应的比重,以突出讲解的主题和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提炼知识要点,形成清晰、系统的知识体系。
新识联系旧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积累过程。新授课中所涵盖的新知识往往和学生所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新知的学习要借助于旧知的基础和概念,将两者相结合,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更有效地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但以小学生目前的学习和归纳能力,还不足以很好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所以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梳理新旧知识间的脉络和联系。因此,在微课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
有效评价及反馈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这样会影响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了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保证预习的质量,微课设计中需要加入相应的任务和要求,并且需要对于任务的完成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与传统的复习方式相比,微课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和任务,并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等学生得出相应答案后,再告知正确答案和思路,从而做到及时评价反馈。
5 结语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很大帮助。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的产物,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突破传统预习方式的种种局限,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作为教师,在充分认识到语文预习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需要灵活地将微课与语文的课前预习相结合,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使得语文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当下,教师要更积极地探索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