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书包在学生作文中的运用
2018-02-09夏爱武
夏爱武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个人便携式的学习终端,它资料丰富、反馈及时,为教学者与学习者提供了互动交流方式。在中学作文互动教学中,电子书包的应用有其特有模式。本文主要从电子书包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建模背景、模式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建模的背景
1.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1年秋,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这场教学改革核心任务是改变教与学的学习方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学”而非“教”。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备受重视。但究竟如何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运而生,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它最大的意义是改善既有的教学方式,创造了这样的互动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基础。
2.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
2014年教育部的新政策规定,2017年高考将增加语文分值。分值提高主要体现在作文分值方面,强调作文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重要手段。但在此背景下,教师命题,评改,学生根据命题写作,然后单一教师分别针对单个学生的批改,在课堂中教师再综合对学生作文点评,最后学生修改作文。这种作文的传统教学流程方式,没有借助科技进步的力量,也不适应高考指挥棒对作文的更高要求;这种流程使得学生历经多年的写作,面对作文题目依然是“下笔无货”“下笔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改变教与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已势在必行。
二、关于“读写赏评改作文互动教学模式”
在借用电子书包为载体进行作文互动教学时,笔者探索和总结了一整套的互动教学模式,命名为“读写赏评改作文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框架如下:
教师和学生在该模式中的互动流程框图分别如下:
1.阅读资源,进行写作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大多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可见阅读课外书对学生写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小学到中学也学习了不少名作,但学生收获依然甚微,原因何在?没有内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因此,在平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美文美句及其写作手法,然后在电子书包“互动讨论”板块给学生布置与课文写作手法相关的作文任务,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任务的目标有更明确清晰的概念,教师通常会精选一些与当次写作相关的其他优质资源(课外读物或写作技法)放在电子书包“网络学案”中供学生参考。
教师推荐了课外经典名著中的场面描写片段,作为学生借鉴的范本。其次推荐的文章让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最后推荐的文章让学生明白场面描写重在点面结合,以人物活动为主。学生在学习推荐文章后,对场面描写的写作技巧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互动讨论”中进行写作。
2.师生、生生互评,完善评价标准
作文评价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亮点,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在本研究中,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单一的评判,而是让学生在电子书包跟帖参与评价,成为活动的主体。学生积极体验,互相交流、互相赏识、互相影响,能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如何评价作文,必定要推出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在师生和生生的评价中形成并完善。学生完成自己的文章后,在各组的互动讨论板块根据评价标准对彼此文章评价交流,各组推荐出本组优秀文章。教师在这个环节之后开始介入(其实也是有看包括被推荐文章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初始文章)和学生互动,给予鼓励性针对性评价,推动讨论不断深入。评价的标准也会在一次次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讨论中,优秀作文出炉了。
3.对照佳作,修改作文
电子书包“互动讨论”这个平台,能展示优秀作文,学生之间的点评,能留下“痕迹”记录;教师的点评,也能有书面记载。便于学生能不断翻查、对照,观察优秀高分作文,学生在师生、生生的相互切实评价中和具体可观中明白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如何去写、如何去改。对照同学和教师的点评,也能看见自己的不足和优势,然后学生着力修改自己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可能有的学生会经过多次打磨才能形成最终的文章。
4.汇编成集
学生在电子书包这个平台实现了自主、合作、平等,在有效的互动中,有痕迹的观感中学生升格了自己的文章。师生共同推荐优秀作品和修改后进步很大的作文,把它们汇编成集。
三、模式探索的思考
1.这个课题需要在教学环境中有较好的电脑和网络支撑才能很好地深入。电子书包受制于网络和本身平台软件支持,因而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2.如何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互赖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等方面,我们感觉到还有待更进一步充实加强。
3.以学生为主体,把零碎的资源粘合起来,形成一套有次序有条理的有系统的资源链条。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能用而且用到恰到好处最好。初中的学生的理论思维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而且他们的感性思维是较为活跃的,这就决定了老师在选择资源时要增加视觉听觉等较为直观的信息,让学生以一种形象化的思维接触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