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2018-02-09宋春雨
宋春雨
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载体之一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都受到教师自身素养高低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自身文化素养加以提升,用自身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真情实感的去感染学生,使之在内心深处拥有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大纲和内容,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目标通过备课、讲课、课后的延伸加以实施,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在心中真正地拥有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熏陶
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有一个完整的、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教材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以外,思想教育的内容在文中哪些方面得以体现出来,在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革命史、斗争史、创业史、继承史、发扬史,还有报效祖国的教育、国家利于高于个人利益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等众多的内容,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渗透的思想教育内容、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进行正确分析,做到了然于心。比如:课文《沁园春·雪》,通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祖国山河的气势恢宏,“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歌颂了革命领袖们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还有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将浓厚的爱国之情在叙事中、抒情中和议论中表达出来的,用真实的情感进行感染教育学生。
三、朗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朗读,朗读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特别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对作者在字里行间中通过语言文字所洋溢出来的爱国主义的意境可以很容易的受到陶冶,爱国情感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反复吟诵、朗读的过程中,细致的体悟文中的内涵,从而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与语文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强化
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强化的主要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语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有更深的领悟和感受。教师根据实事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并学生易接受的多姿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祖国的认识更加深刻。比如以2022年中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之后将首次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主题,进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学生通过准备比赛查找资料时能够自然而然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进行了解,也从中深深体会到祖国在不断的强大、发展,油然而生出对祖国的热爱。通过与语文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强化。
五、“第二课堂”的开展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
“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补充与延伸,“第二课堂”具有灵活性、独立性和自愿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第二课堂”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情操、情怀得到陶冶,综合素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第二课堂”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得到了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受到各方面的教育。通过书评、影评、爱国主义主题演讲等活动的进行,以生动活泼的氛围,并且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各抒自见,给学生创造出可以充分表达情感与见解的机会,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
初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不应以单纯的说教进行,而是应在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师的正确引领,使学生认识祖国,了解到祖国的强大、雄伟、壮丽,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和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勤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有热爱祖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