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18-02-09梁丽芳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
关键词:杂文预设课文

梁丽芳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思考与认知,因而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另一方面,每个人在学习方面是有个性差异与局限性的,这需要在与他人合作探讨中碰撞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从而提升自我。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而“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下面以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为例,浅谈我是如何创设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的。

鲁迅的文章向来不好理解,其杂文更是晦涩难懂。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前我适当布置了预习作业,授课的时候将课前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的问题进行收集。导入新课后,在研读课文部分,我针对学生质疑较多、较典型的问题适时点拨。从收集的问题来看,学生疑问比较多的是“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这与备课时我对学生问题的预设不谋而合。这个环节,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生成课堂,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性和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接下来,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拿来”或者“拿来主义”的句子,以此解决了“什么是‘拿来主义’”的问题。接着明确了文章从第7段开始正面论述“拿来主义”,结合PPT补充的写作背景,我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拿来主义”具体拿什么?怎么拿?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这个环节,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备课时对课文的准确预设,快速把握学生问题的关键词和课文的重点内容,巧妙设置导读问题,引导学生直奔主题,准确切入课文学习重点。这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更体现教师“用好课文并教会学生快速解读和把握文本”的新课程理念。

鲁迅的杂文固然晦涩难懂,但形象性又是鲁迅杂文显著的艺术特征,它用形象推理的手法析事说理、阐发观点、批判谬误,用形象的语言针砭时弊、表达思想、抒发情怀。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杂文具有议论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我将“通过比喻论证分析领会‘拿来主义’的内涵”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技法指导后我让学生做了比喻论证文段的练笔。我牢记着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导师,方法点拨使学生能“举三反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指导在语文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读写结合,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也凸显方法指导的有效性。

重难点的突破顺利展开后,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不开门见山地提出‘拿来主义’,是否偏题了?”让学生合作探究,把学生从重点阅读带回到课文的整体把握,实则解决“为什么要提出‘拿来主义’”的问题。导读问题设计具有讨论性,就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讨论能深入,有效果。课堂合作讨论有讨论的必要性,这种讨论性表现在讨论问题的挑战性或者学生被逼到愤悱状态而自发生成的讨论,进而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生发更深刻的疑问。事实证明我设计的这个问题是有讨论的必要的,也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热烈的讨论与合作探究,学生们达成了以下共识: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节课进行到这里,按理说应该可以结束了,但是我却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谈谈本节课的学习,还存有哪些疑惑。课堂始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归于学生深入细致的质疑,质疑教学的方法基于课堂的民主合作的课堂文化和思想意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解决了主干知识问题,却引发了更多的问题,这体现了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目标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多少问题,而是教师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多少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提出的疑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解决了诸如“为什么活人替代了古董,作者认为是进步的,进步在哪里?”“‘抛来’和‘抛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于‘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发生了恐怖’,‘拿来’就不恐怖呢?”等问题。

民主合作课堂要求准确定位师生的角色,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有效引导而不喧宾夺主。整节课的预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问题为主线,研读、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遵循从整体阅读到深层阅读的路线,注重学生自主与探究习惯的培养,将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贯串其中,将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而问题设计则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定位是否准确。学生合作学习不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有问题,需要合作讨论才能解决。讨论的问题针对性强,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就高。从课堂的生成情况来看,能较好地实现预设目标。本课最大的亮点是,授课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为主线,授课结束后教师留给学生3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还存在疑惑的问题抛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思想的激发和问题的教学,有效引导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猜你喜欢

杂文预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画与理
背课文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