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018-02-09张秀芹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师生过程

◆张秀芹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中学)

一、以诚相待,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

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用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快速期,而且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搜集电视、报刊、杂志及互联网上的有关地理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力争达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境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如用诗词“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和谜语多不胜数,如果教学时能充分利用,则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知兴趣,能够诱发思维动机,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兴奋剂的作用。

例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来讲述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一个月的现象。在讲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也可出这样一道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这就使学生形象地记住了上海的地理位置——长江口。以上这些例子都形象逼真,回味无穷,富有感染力。

三、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巩固旧知识、接受新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只有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想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 “学习行动”,通过比较、综合、谜语竞猜、图像畅想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如讲长江、黄河时,就可采用比较法、图示法及表格形式,让学生去查找两条河的异同点,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为祖国山河壮美而自豪。

四、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些地理知识,对初中生而言,抽象难懂,如降雨的三种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将这些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点播在学生面前,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讲我国的“地震火山”时,可播放地震、火山的实景录像;讲“地上河”的形成时可利用微机模拟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岸堤逐步升高的过程,从而拉近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景之中,加深感知和记忆。

五、愉快设问,营造快乐课堂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眼前看到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感兴趣。有名人曾说: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还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针对教材内容巧设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南极洲冰天雪地下有煤的事实来加深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针对2011年前后的天气异常情况,提出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关注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我们的课堂达到这样一个理想境界:课起始,学生顿生激情;课进行,学生学得轻松;课总结,学生趣味正浓。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师生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