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阅读与引导
2018-02-09◆
◆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一小)
前段时间,我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一课,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被课文中描绘的神奇景象打动了。去双龙洞途中潺潺溪水绿树红花,洞口和外洞宽大,空隙的窄、矮、险,内洞的黑、奇、大,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趁热打铁,我根据课后的要求,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顿时,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我不禁也和学生一起背起书来。
慢慢地,读书声越来越小,很多孩子都满怀信心地举起了小手。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时,我发现描写空隙和内洞一段只有很少的几个同学选择。是孩子不喜欢这部分,还是他们觉得这几段内容太多,背诵不下来?会不会有的学生干脆先最短最容易背诵的段落呢?这么生动有趣的描写不积累下来多可惜呀!
怎么办?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不喜欢,或者不愿背,就要想法让他们去喜欢起来。我说,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这么神奇优美的双龙洞,我们真想到金华去游览。如果让你是一名导游,你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这个景点呢?
学生们听说当导游,自然很高兴,于是反复练习,然后分组表演、集体表演。有的“导游”落落大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洞中的神奇,不时还在介绍中添加自己的想象;有的“导游”讲解时加了手势,好像自己就是蜿蜒在洞顶的长龙。我相信,优美的语言已经内化到孩子的脑中。
课后,我不断反思这堂课的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选择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一、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
首先,要实现平等对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其次,要尊重独特体验。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任何阅读都不可能是“清白的阅读”,必然加进了读者自己的“前理解”,因此,读者理解到的意义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个性化阅读尤其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
二、实践开放型的语文课堂
引导学生批注阅读。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层次、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既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精心品读,体验情感
体验是个性化的行为,具有鲜明的个体特点,尊重个性的张扬、个性的凸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最终达到共鸣。这就必须设法使学生的心态进入语言环境,进入文中人物的感情氛围。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地束缚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现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老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阅读评价。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时时企盼的就是对个体阅读价值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不断地增强自信,在自信中不断地向上成长。
阅读是学生满怀深情踏上语言之路的桥梁,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只有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个性,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