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于漪以文育人教育观

2018-02-09王丽红

中学语文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于漪育人民族

王丽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语文学科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堂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阵地。语文教育如何改革?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发表了深刻见解,我有幸在上海知行中学聆听了耄耋老人的谆谆教诲。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教文育人,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国家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标准指导今日之教学。我十分赞同于漪老师的观点,我认为育人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如果语文学科培养了学生高水平的文学素养,却成就了一个无利于国家无利于社会的人,语文就长出了毒苗,开出了毒花,结出了毒果。育人是语文的本质。

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学性是统一的。文学性就好比是语文的外衣,如同树木的花朵,点缀者美丽;而工具性就好比是树的根脉和养分,是树的生命。好的文章吸引我们的无非是文采和思想,“言之无文,传之不远。”缺少了文采,就流传不远;缺少了思想,就变成了无本之木,。语文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担负着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的历史重任,如果把语文课上成文学鉴赏课,就等于只欣赏花朵;如果上成词句语法分析课,就等于剖析叶片细胞的组合。这两种教法都不可取。语文是一棵树,语文课就要上成启智课,人人争做蓬蓬勃勃枝繁叶茂的育人课。

新中国建国不足百年,陈旧的思想依然有强大的势力和强大的惯性;加上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各种思想都很活跃都有市场,它们都借助文字以文章的形式冲击者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自我,拥有自己内心的强大,就无法做到自信和从容。当今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体现。老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借助大量经典篇目,通过语文课堂塑造学生的灵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朱曾悲于歧路亡羊,而悟出了寻找原点读书的明理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原点就是祖先留下来的经典文章,是我们丰盛的文化盛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诗经》《离骚》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是学习语文的凭借和平台,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贯通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如何吸收思想的营养,成就昂扬自强的民族精神才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目的。

一个人语文学得好不好,不仅看他的知识积累,关键看他的为人和精神面貌。一个以善为本,自信昂扬,虚怀若谷,镇定从容的人,无论干什么都会在“认真”上下功夫,都会力争上游,游刃有余。这样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的语文学得好,学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如果一个人狂妄自大,自私自利,做人都没有学会,怎么有求他有助社会。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投机取巧,钻空子,耍聪明,没有继承好民族的精髓,可以说,他就没有学好语文。

于漪老师引用《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至于至善”,明确提出做学问,无非就是要彰显一个人的美德,达到至善的境界。如果心不善,德不美,完全可以说没有做好学问,没有学好语文。

所以说,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要以文育人,抓住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分析语言文字、手法的使用是围绕思想情感的,只有依据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鉴赏出语言文字之美和手法使用之巧妙。如果抛开思想情感,去机械地搞问题设计,本质上是舍本逐末,怪不得于漪老师说“一课一练,碎尸万断”,就是批判割裂文章思想,甚至舍弃文章思想的歧路之举。

通过于漪老师以文育人的讲座,我深刻意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使我明白了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地位。语文学科要勇于担当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历史责任,所以我十分赞同于漪老师以文育人的教学理念,我也永远践行这一教学观。

猜你喜欢

于漪育人民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的民族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