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疗法在乳腺癌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18-02-09王宝珏李熠
王宝珏,李熠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乳腺中心乳二科,山东 德州 253000)
0 引言
乳腺癌是一种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因其病灶部位的特殊性,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乳腺是由皮肤、纤维、乳腺腺体以及脂肪构成的组织,其虽作为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器官,但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乳腺可以分泌供幼年后代食用的乳汁,进而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乳腺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其较易发生病变。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有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炎等,而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目前乳腺疾病中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故其相关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乳腺癌患者初期一般不会有明显或特殊的临床症状,因此早期诊断本病的难度较大;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乳房内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变异、皮肤改变、腋下淋巴结肿大、周围存在广泛粘连等临床症状,虽然此阶段的症状明显,诊断难度降低,但往往因已错过最佳治疗期,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
对于乳腺癌的治病机理,中西方医学有着各自的理论研究。西方医学认为原位乳腺癌并不会对机体造成致命性伤害,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松散易脱落,已脱落的游离癌细胞可在血液与淋巴液转移携带下,到达机体的各部位,进而危害患者正常的生命活动[2]。
我国传统医学中虽无“乳腺癌”这一疾病名称,但根据乳腺癌的临床症状,其当属于中医“乳岩”“乳石痈”“乳栗”等中医疾病范畴。中医医理认为,气滞血瘀引发瘀血阻滞为本病的主要病理表现,病因病机则涉及肝气郁结、气血亏虚、冲任失调等方面。现代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气虚血亏是形成乳腺癌的主要病因,提出癌毒残存为本病复发与转移的主要因素。而所谓“癌毒”即“伏邪”,伏邪与人体正气相争,正气胜邪,疾病好转,正不胜邪则病情反复加重[3]。
中西医在治疗乳腺癌的思路、方法和效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西医治疗乳腺癌多采用化学治疗法、放射治疗法、免疫法、手术切除法、生物治疗以及内分泌等多种治疗方法,虽可明显消除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但上述方法往往难以彻底根治该疾病,仍需要进行二次治疗,令患者痛苦难忍。
根据中医医理研究成果,乳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以扶正和祛邪为主,同时调理肝脾肾三脏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其预防以及控制乳腺癌的关键在于确保患者肝、脾、肾三脏的充盈,维持三者平衡,以抵御外邪入侵,维持乳腺的正常生理功能[4]。
就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西医与中医疗法也各有优劣,但随着乳腺癌患者对治疗期间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中医疗法以其副作用小,患者的可接受程度高的特点而受到医疗研究者的青睐,故本文从辨证论治法、中医治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及中医情志疗法等中医药疗法出发,对目前的乳腺癌中医疗法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关注乳腺癌治疗的中医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1 辨证论治法
中医理论显示乳腺癌多为本虚表实证,患者初期可见表实之象,后期出现本虚之候。故该病的发病基理为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其中七情内伤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在情志不畅和忧思恼怒下,肝郁失调,患者可出现乳房结块或胸闷胀痛;随着病情的持续,肝受损所致肝失条达,气血瘀滞乳络,经络闭阻,瘀滞不通,患者可见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剧痛;同时,肝肾不足导致冲任失调,水不涵木,肝火上炎,患者出现乳房结块,故常伴有经前乳房胀痛加重、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症状。辨证论治正是基于上述证型,采用相应的辨证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5]。
1.1 辨病分期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程旭锋等在对刘胜治疗乳腺癌的辨治特点与遣方规律的研究中发现,刘胜等以“气阴两虚、冲任失调”作为乳腺癌的主要发病机理,在治法上以益气养阴、调和冲任为主,并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治疗分期,及各分期的临床症状程度,进行合理施治。
1.2 现代科研方法结合中医辨证论治
王辉等在总结孙桂芝临证经验后,认为气虚、血瘀和毒凝是乳腺癌发生及后期病罩转移的根本原因,并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对血瘀证进行定量诊断标准进行研究,为制定乳腺癌血瘀证诊断相关指南及定量标准提供了一定的支持[6-7]。
2 中药治疗法
根据乳腺癌的临床症状,通过选用不同的中药以达到扶正培本,辅以祛邪,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用药,进而消除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是现阶段较为主流的乳腺癌中药治疗思路。
2.1 内服中药方剂
林毅辨治乳腺癌经验撷菁中认为此病的治疗应着重脾肾的扶正,因此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可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药物;选用生地黄、麦冬等具有滋阴生津的药物;选取淫羊藿,巴戟天等具有温阳补肾功效的药物,将上述中药配伍成方,用于乳腺癌的治疗[9]。
周家明等以117例经过放疗或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的术后中医症状,给予逍遥散,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明显提高[10]。刘铭晟[8]等以黄芪、海藻、党参、夏枯草、白术、黄药子、为主方,同时结合临床随症调整药物剂量,随访结果显示,服用该方剂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吴钟政等将柴胡、香附、郁金各,仙灵脾、菟丝子、山慈菇,猫爪草、藤梨根配伍成方药,用于治疗50 例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根据随访,连服 1 年,其生存率明显提高。
2.2 外用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除内服之外,往往还有通过外用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临床症状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耳穴贴压法和熏洗法。余兰芳等在耳穴贴压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研究中,通过在肝、脾、胃、神门、内分泌等耳穴处,进行耳穴贴压,进而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结果发现该法能有效缓解疲乏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将4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n=25例)与对照组(n=23例),治疗组使用紫草如意金黄方外敷联合氧喷治疗,对照组使用喜辽妥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愈合时间(8.4 ±2.2)d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3 针灸疗法
目前,针灸疗法在乳腺癌方面的应用,主要从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副作用及患者心理调节等病症出发,临床上直接用来治疗乳腺癌的案例少之又少,因此针灸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尚未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已表明针灸疗法可有效控制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所带来的潮热、盗汗及多汗症状,且该疗法目前尚未有副作用的报道。临床研究表明当针刺大椎、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时,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
针灸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和放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缓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缓解乳腺癌化疗致恶心呕,缓解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失眠、疲劳,缓解乳腺癌术后并发疼痛等方面。有研究表明,耳穴埋针法对于由乳腺癌治疗所产生的肌肉骨关节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轻微刺激的耳穴贴压法对于减轻由乳腺癌根治术产生的疼痛也展现出一定的疗效。方红薇在穴位按摩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中发现,当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后,同时在其行近、远端取穴,辅予穴位按摩,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曹加伟等对针灸疗法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文献分析结果显示,从针刺方法分析,毫针针刺是针灸疗法治疗乳腺癌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方法,其次是针药结合或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电针、穴位埋线或穴位注射应用较少。在乳腺癌针灸疗法中,常用的腧穴有二十二个,分布于督脉、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处,其中以足三里、太冲、三阴交三个出现频率最高。
荀春燕等采用用循经灸疗器,灸背部督脉、膀胱经,每次灸一板,每次灸疗30分钟,六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八周,疗效分析显示循经灸能明显改善疲劳综合征。
武薇等将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辨证内服活血利湿解毒汤,并辅以针灸疗法,治疗4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活血利湿解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由乳腺癌手术引起的上肢水肿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4 推拿疗法
乳腺癌的临床症状较多,其治疗已由以往的单纯手术治疗逐步转向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在此趋势下,中医推拿疗法也被引入到乳腺癌的治疗中。
李雁林等研究了以推拿督脉、膀胱经、阳明经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临床症状中的应用,着重在患者头面部和背部推拿,从而使患者的督脉与膀胱经的阳气振奋,进而调理其阴阳、气血和脏腑。结果显示该疗法能明显提高动脉血流速度,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缓解患者骨骼肌和主观疲劳,逐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胫周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乏力、麻木、疼痛等症状较之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疗法,在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引起的肢淋巴水肿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将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康复后的相关疗效优于对照组,推拿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促进患者康复。
5 中医情志疗法
乳腺癌的中医理论显示,肝郁失调,气滞血瘀成结,往往会加重乳腺癌术后的病情,所以情绪对于此类患者相当重要。顾云慧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化疗乳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在化疗及基础治疗的同时戴耳机听音乐,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分钟,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化疗及基础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毒副作用、应激状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估、心理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免疫参数变化来评价化疗效果。结果表明,中医五音疗法可以通过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高氧化应激水平,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了患者化疗耐受程度,减弱毒副反应。
6 小结与展望
乳腺癌以其多临床症状及高致死率,而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虽然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由于中医的复杂性,乳腺癌的中医理论仍存在一定争议,且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多集中于西医术后不良症状的改善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乳腺癌中医理论是进行中医药治疗的基础;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是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向;严谨科学的临床实验设计是评价中医药疗法的重要保障,于此,才能提高中医药在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