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谈写作创造力的涵养
2018-02-09吴云丽
吴云丽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想境界,先生把创造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先生的创造教育强调“活”。活的教育承认学生的“活”,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能力的差异性,同时也看到学生能力的发展性;活的教育把学生从书本知识、学校教室里解放出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到生活的活水中去,从依据生活而教育达到为了生活而教育,进而实现创造性教育。
写作是创造性的表达,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高中作文教学如何“活”起来,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趋向于创造性活动?笔者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谈谈如何提升高中生写作的创造力。
一、探求写作教与学的本源:自我生命体验的表达
陶行知先生提倡活的教育,他认为教师一定要承认学生的“活”,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进行,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并且承认学生能力差异性,看到学生能力的可能性与发展性。
一次作文教学课后,学生问我“为什么写作文?”我看着他无从下笔的样子,竟不知从何说起。“为什么写?”粗一看似乎只是学生在抱怨,细细想来,这何尝不是学生在向教师追问高中作文教学的意义呢。学生的追问,如一记响雷,叩问着我内心深处?
写作教与学的本源在于激发学生在文章中呈现自我的生命体验。作文教学中,教的意义何在呢?写作应是学生有感而发,为表达自我生命体验与真情实感而进行的创作。如何向“死”而求“生”,笔者认为写作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写作的认知力、审美力、创造力为教学目标,在提升写作创造能力同时着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写作创造力的基础:从“活”的教育开始
陶行知先生强调学生要学活的知识,教师教活的知识。活的教育就要本着世界潮流的趋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
1.感受生活,沉淀真“实”,形成主体个性话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道破了教学的根本和学习的真谛。高中的作文教学,怎能忽视一个“真”字。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参与互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各种亲自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身体去经历,体验,思考。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欲求,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鼓励他们督促他们关注生活,体悟身边的事,唤醒他们写作的欲望。每个人的生活是独特的,对生活的体验自然也是各有不同,但不同的生活体验中有个共同点,即鲜活的独有的。这些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一旦沉淀到文字里,那就是学生独特的个性言语最终逐步形成自己的自我话语。学生只有感受生活,才能积累起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主体个性话语。
2.发现生活,体悟真“情”,渗透写作者情怀
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发展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写作中学生不仅仅是生活的记录者,更是感受者。写作的妙处就在于抒发单独独特的个体对生活的不同感知。记录人生体验是在“求真”,对生活真实鲜活的体验绝对是写作者最好的资源。然而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求真”上,还需要继续纵深发展下去,自我丰富发展。写作的意义不仅是出于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它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思维与生存还具有另一层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关注社会,提升自我生命价值和生活意思,去思考自我。在真实的人生体验中感悟到人生价值,体味到生活百态,人间疾苦,才能满含一颗悲悯之心,就能捕捉到生活中的“情”。
文章要写生活。写生活,更要善于去发现生活。让考生写自己的感受,在眼睛看着生活时,要用心去体悟生活。
三、写作创造力的培养: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1.探索生活,以“思”为先,提升思维品质
生活化写作教学导向就要培养学生思考生活,养成对生活意义的思维,体悟生活本身的价值。从生活中的小场景巧妙切入,敏锐抓住一个社会现象,经过自我思索,娓娓道来,意味深长的作文往往为人所惊叹。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现生活之余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多问几个什么:为什么写?写作意义何在?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中,笔者在阅卷中看到很多有深度责任意识的好文字。有的从不同角度对小车摊进行细致的关照和描摹,由车折射出一类社会现象,闪现出自我写作思维的火花。有的考生关注“马路边上的小车摊”关注晨曦之子劳动者的永恒生活;有的聚焦“水乡乌镇的乌篷观光车”,关注它们的过往将来,感叹人事变迁文化的永恒。考生能抓住生活中这些特殊的“车”去体悟生活,去思考生活,品悟到社会之“智慧”人生哲理,一位考生的《车中窥人》就车内车外世态人情联系人生社会,在写作中渗透着社会责任意识,这样的文章思想深刻,突显了考生的思维深度与写作智慧。
2.挖掘生活,以“思”为本,提高写作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非常强调知识的运用,强调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于社会实践中去,强调知识的运用,知识的运用在写作中体现为写作创造力的培养。作文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到生活中去,班级里时常开场时事评论,辩论竞赛等活动。在进行时事评论与辩论归纳中,学生们关注生活、透过生活反思自我,反思社会。
如何引导学生从感悟生活的“真”,发现生活的“情”到打开学生思辨之窗的“慧”?在作文教学中,我提倡修改,二次作文,甚至三改、四改。学生的初稿往往可能是粗浅地拷贝生活,慢慢修改中的开始审视生活,接着就能思考生活本身的价值,培养对生活意义的思维。新课程改课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尤其是思维深刻性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生活,积极投入对生活探究的激情。品悟“真情”社会,提升思维品质。
陶行知先生提倡活的教育,写作教学就要把着眼点对准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在对高中生写作创造力的涵养中,笔者正是把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人格放在首位,作为根本的目标。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探究生活背后的智慧,在生活化写作、思辨性创造的实践中,拓展学生思维深度,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