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书法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

2018-02-09王志宏

中学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孩子

王志宏

书法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基础,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智慧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她以颇具魅力的线条造型艺术,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一个人想写得一手好字就要学习书法,了解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欣赏书法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学习书法,传承书法文化,应该从小做起。

一、学习书法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途径

书法的审美内涵丰富多样。首先,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规律,如“上下有横,上短下长”“左右有竖,略见向背”“独体字形要方正”“右旁短小右可偏低”“左旁偏小,左可偏高”“横多距离须相等”“撇腰起竖笔”。这些结字规律,让学生在练习书法时,既能很快把汉字书写的美观大方,又能兴致盎然地感受书写汉字的趣味,欣赏书法线条的独特魅力,而与书法结缘。其次,学生在练习书法时,要处理好笔画的长短粗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收放呼应,牵丝连带,墨色的枯润虚实,用笔的提按,布局的疏密等。无一不是幼小心灵深处的美的凝聚与释放,无一不是幼小心灵深处的审美体验。书法抑扬顿挫的节奏、起承转合的章法、蕴含耐人寻味的韵致,大多数以古文、诗词、名言、警句的形式呈现。这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线条美的同时,感受了传统文化知识博大精深的内涵,受到了书法家高尚人品的熏陶。更深刻、更具体的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实,书法的美在于整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美。书法是书写在纸上的无声的交响乐、是律动在冰上的双人舞,是诗意化了的线条,美不胜收。书法的练习与书写,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的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途径。

二、学习书法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书法就是学格调、练修养、练气质。我国书法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婆婆的折扇无人卖,他同情婆婆年老力衰,于是在扇子上题诗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结果扇子一抢而空。这件事因王羲之善良的品格而成为书法界的一段佳话,同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一起流传千古。再如柳公权的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心正则笔正。颜真卿忠直刚烈,郑板桥体察民情等,这些书法名家的史传佳话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德、有很强的感染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

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的练习是相对静态的,长时间的欣赏、练习书法的人,就会养成文静、内秀、卓尔不凡的气质,遇事不急不躁,温文尔雅,显示高雅不俗气质。

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通常要求坐姿端正,执笔规范,静气凝神,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把力量发至于笔端,这种方式的练习,如气功一般,让学生达到专注、耐心、稳重的优良品质。

因此,孩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汉字书写水平,而且提高了道德品质修养,养成做事细致、生活踏实的习惯,促进智力、培养兴趣、健全品质塑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心灵。通过了解书法这门祖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及其发展史,还能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练习书法能够使孩子手脑并用,达到手腕、手臂、大脑乃至全身高度协调统一,呼吸要匀,发力要稳,静心养气,有益于身体健康。

孩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首先是手的活动,尤其是训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协调和灵活运动,这些动作靠大脑指挥,学生正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练习书法对于促进孩子大脑生长发育、开发智力、培养智商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一旦定格在书法艺术中,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接触那些不良行为,受到不良行为的干扰无从谈起,学生练习书法的内容,大多数是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内容健康向上,或表达文人雅士高尚情怀的美文,经常练习书写这样的文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境界,自然陶冶了情操,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自觉的抵制社会中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学生在练习书法时手、眼、脑协调配合,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可以消除孩子的浮躁情绪,使其安静下来怡情养性。学生学习书法必须要有时间保证,那么孩子的剩余时间和精力就少了,从而有效抵御外界干扰,尤其是不良网络的诱惑。而最重要的是书法本身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让孩子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能够学习美、感受美、实践美。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孩子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孩子的画
书写春天的“草”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