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018-02-09谢姣连
谢姣连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辅导员。高职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除了同学之外接触最为紧密的人。构建辅导员、学生的和谐关系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对建设现代化高职院校具有重要作用。[1]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现状分析
高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从整体上看是较为和谐稳定的,但由于高职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逆反心理突出,学习生活自律性较弱,功利性较强,自主意识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表现出不亲密、不和谐现象,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高职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事情可自行解决,即使遇到了心理或学习上的问题,大都求助于自己的好友或同学予以解决,很少求助辅导员,这使学生和辅导员的交流和沟通在客观上减少。另一方面,虚拟网络的发达,学生除了要去找辅导员办理各种手续之外,大多采用QQ或微信处理相关问题,很少或几乎没有直面沟通。又加上辅导员因自身工作原因很少主动找学生谈话,高职学生又缺乏积极主动找老师谈心。这样,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仅表现为信息的传达与接受的过程。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认为会变得相对自由。然而,高职辅导员要求学生每天打扫寝室卫生,整理内务,不许抽烟,不得玩游戏,按时参加早晚自习,上课不得迟到早退等,学生们很不理解学校的这种管理模式,再加上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评定,部分学生对评定结果不满,所以故意表现出跟辅导员对抗,寝室不整理,辅导员下寝室看他们时不理老师,随意迟到,考试作弊等,这些行为不但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为校园的发展注入了不和谐之音。[2]
在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上的那种功利性也表现在校园里,辅导员与学生间的关系少了那股单纯的爱,而多了许多物质的味道,因为辅导员要负责学生的评优评先、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积极分子评选等,甚至有学生在外直言,和辅导员处好关系,是有很多好处的;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希望师生关系融洽。一是辅导员的工作非常忙碌,部分工作可以让学生承担;二是在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评分中,可以争取学生的高分。这种带有功利目的的师生关系,严重制约着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一)辅导员自身的关联因素
1.教管人数偏多,师生关系日益疏远。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原则上可按1∶120~1∶150的比例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高职招生数的急剧增长,从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在配备上出现滞后,部分高职院校比例超过1:200,加上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弱,逃课玩游戏现象严重等,使得辅导员工作量大,无暇关注每位学生,只能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模式,时间一长,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自然疏远。
2.角色定位不明确,师生关系日趋陌生。从辅导员自身角度看,许多辅导员工作缺少计划性、没有目标定位,缺少制度性,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领导交代什么,就做什么。有些辅导员因为工作的繁琐而一心想转岗,工作应付了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深入细致。再加上高职院校辅导员评职称很难评,工资待遇一般,也直接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只把自己当作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上传下达,没有用爱来关心学生,导致有些学生评价辅导员“没见过、不太熟、接触不多、喜欢命令”,甚至很多学生不认识谁是辅导员,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渐渐陌生化。
3.工作热情偏低,师生关系日趋紧张。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繁杂,学生交学费,找辅导员;学生家长找不到学生,找辅导员;学生要勤工俭学,找辅导员;学生评奖学金,找辅导员;学生宿舍卫生,找辅导员;甚至宿舍有蟑螂老鼠,还是找辅导员;只要是和学生有关的事,都找辅导员。辅导员查上课出勤纪律、查早晚自习、查大小会议出勤、查各活动情况、查寝室纪律卫生等等,辅导员白天在学校,晚上在学校,周末还在学校,久而久之,他们就疲倦了这种状态,热情度明显降低,再加上辅导员的批评教育,扣德育分,导致有些学生情绪不满,师生关系日趋紧张。[3]
(二)高职生独特心理素质因素
95后的高职生受成长环境和网络信息的影响,在校园里的各种表现凸显出个人特色,这种独特的表现给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带来新思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1.思想开放,功利性强。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高职学生思想开放,独特,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大多数学生片面的把奖金和荣誉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他们接近辅导员,目的性很强,希望能评优评先,获得奖学金或者能入党,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而一切评优评先等都是公平公正的,当与学生的期望值发生矛盾时,学生和辅导员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2.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懂感恩,诚信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问题总找客观原因,鲜有高职学生找自身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影响
虚拟网路的发达,多元化文化刚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自制力较弱、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高职学生更是离不开手机,其价值取向、思想行为方式深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自身的缺点易被学生发现,难以树立威信,稍有不慎,会影响两者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建立的对策研究
(一)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
按《规定》要求配备辅导员,辅导员的配备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了除了配备专职辅导员外,每个班级再配备一名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高职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专升本专职辅导员,从事专升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
(二)辅导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多数高职辅导员不是教育学专业毕业,对教育学、教育管理也没有较深的研究,而对学生的指导恰恰需要此方面的知识。建议:首先要加强教育学、伦理学的专门学习,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做到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促进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对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难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处理问题的人一般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学习法律法规是必要的,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掌握日常生活能涉及到的法律,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加强学习心理学有关的知识,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以便开展心理辅导。最后,作为辅导员,虽然不一定要成为某专业的专职老师,但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个性心理,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加以指导,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各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辅导员必须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及时传道授业解惑,增进和谐师生关系。
(三)加强高职生的综合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素质等直接影响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状况。所以,要建立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5]首先,增强学生心理素质。95后的高职生自我意识强、耐挫力及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辅导员要针对此类情况举办主题教育、集体活动、情景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抗压教育活动,充分调动95后高职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压力,自我缓解压力。其次,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能力。高职生中“有待转化态度的基础薄弱者”居多,辅导员如何培养其学习能力,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是一门技术活计,笔者认为首当其冲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后,加强高职生三观教育。高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辅导员要善于开展各类活动,进行正能量教育;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政治觉悟,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依赖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学生是主体,辅导员是主要实施者,两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有利于育人环境的构造。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辅导员要不断追求进步、时时充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更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需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只有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帮,真正有利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成人成才,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才会进入良性循环,才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