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届刘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述评

2018-02-09俞美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刘基刘伯温思想

何 伟,俞美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2017年12月8日-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亚细亚国际民俗学会、文成县人民政府、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刘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刘基故里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召开。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日本爱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明史学会、中国军事科学院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涌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学术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共同推动了对“刘基文化”这一议题的系统认识。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3篇,集中展现了学界关于刘基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现将主要学术观点分述如下:

本次研讨会着力从历史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产业等方面展开跨领域对话,试图透过迥异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议题,共同探讨“刘基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与会学者分别从政治、文化、概念、制度和非遗等角度切入,或关切刘基的历史考评,或关注刘基文化产业发展,或考察刘基制度思想与实践,或考察刘基文化相关民俗与非遗活动,或研究刘基易学与堪舆思想。

一、历史考评

近现代以来,鲜有人对刘基生平史实及历史考评做专题的深入研究,20世纪30~40年代王馨一及刘基裔孙刘耀东各编有一本刘基年谱,总的来说都稍显简略,反映不出刘基思想的成长历程及其著作创作情况,在很多方面,还是以讹传讹。除此之外,少有人从学术意义上对刘基做专题研究,散见有关论著中关于刘基的研究也多是一笔带过、浮光掠影,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刘基的研究才逐步深入。较突出的如郝兆矩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刘基研究,先后出版了《增订刘伯温年谱》《刘伯温全传》等,另有多篇刘基研究专论。继起者如周群、吕立汉、俞美玉等学者,在刘基生平史实研究方面,做了许多扎实的考辨工作,提升了刘基历史考评研究的学术水准。此外,还有周松芳《刘基研究》等一大批以刘基为研究对象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以上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有局限。一是对刘基编年考证不够,特别由于后世朝廷与民间对刘基的神化,许多史料真伪难辨,而学界诸多学者又太过相信谱牒和地方史志资料。二是文、史分离现象比较突出,比如说做刘基文学研究的人,对他的政治思想、制度思想,甚至生平履历研究不深,难以准确判断把握其著作主旨,也就难以对刘基生平史实作出准确评价;而做历史研究者又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身上所具备的文人气质,对其行事不可避免带来误解。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此次研讨会提交的相关论文,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考辨材料真伪,还原刘基人生,还原刘基形象。同时,加强了对社会政治背景、家族家世、与刘基及相关人物关系的分析考辨,增加刘基形象的理解维度。如陈支平教授从以往较少有人涉及的刘基家事,以及某些家事对于刘基政治历程影响的角度切入,试图对刘基的若干家事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这些家事对于刘基政治演变历程乃至明代的某些政治事件的影响。南炳文教授《浅论洪武三年刘基关于丞相候选人之评论》一文根据《诚意伯刘公行状》、《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遇恩录》、《明太祖实录》等历史文献,对洪武三年刘基与朱元璋关于丞相候选人的一番谈话进行了深入剖析后认为,关于丞相候选人的这番谈话,是了解、认识在明初建国中立有大功的刘基之品德和见识的重要一环。台湾学者陈立骧教授《对刘伯温与诸葛亮历史评价的省思》一文对协助朱元璋“一统江山”的刘伯温,其历史评价为何总是略逊于只有辅助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之种种原因,进行了探讨与省察。刘日泽亦将诸葛亮和刘基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沈一民《〈刘基·一个中国谋臣的两面形象〉的史学贡献》一文通过对著名史学家陈学霖《刘基:一个中国谋臣的两面形象》博士论文的梳理,全面分析了陈学霖在刘基研究中的重要贡献。王雅洁《刘基长子刘琏死因试探》一文从多角度探讨了刘基长子刘琏的死因,认为刚正为国,不与胡党同流合污,为其遭受胡党药杀之原因。雷克丑《元末明初部分南田山作家略考》一文,以历史的视角,对元末明初的蒋頫、刘基、徐仲成、钱叔礼、陈谷等十一位作家的生平、著述、作品述评等作了考述。孙红华《朱元璋对刘基心怀愧欠之意》一文认为大明开国之后,因为刘基的可利用价值下降等原因,朱元璋开始疏远、冷落,甚至打压刘基。不过朱元璋自己也清楚刘基的功勋作用,每次“不公正”对待刘基之后,似乎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点愧欠之意,并有意无意地给于一些“补偿”。张宏敏反思了百年来刘基研究取得的进步与不足。王春红对刘伯温家族的宗谱文化进行了考察。

二、民俗研究

据《明史·刘基传》载:“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顾帷幄语秘莫能详,而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因为刘基关于安邦定国的锦囊妙计,都是与朱元璋在密室中交谈,帷幄语秘,人莫能测,所以世间自然传为神奇。而世间刘基传说最多的是“阴阳风角之说”,留给人们神秘感,为民间刘伯温传说和刘伯温相关民俗的产生、传播,预留了许多空间。经数百年的积淀,目前刘伯温传说、太公祭分別进入国家非遗名录,迫切需要加强研究。[1]

目前刘基文化民俗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刘伯温传说对刘基的“神化”,追踪其可能的本源,用来说明历史事实等。毕英春、蒋星煌是这方面的代表。二是民间文艺工作者,他们在全国各地收集整理现仍流传的刘伯温传说。主要著作有吴孟前编辑整理的《刘伯温传说》,周文锋在此基础上整理的《刘伯温传说》。这些研究普遍停留在收集整理阶段。[2]

刘基文化民俗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是对刘伯温民俗尚缺乏系统而有深度的综合研究。二是刘伯温传说已有的研究主要基于历史文献,对口头流传的刘伯温民俗重视不够,田野调查不足,对其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在讲述现场的发生过程、与社区生活的关系等缺乏研究,也就是忽视了刘伯温传说的民俗文化本质和表演性特征。

此次研讨会中,会议主办方之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亚细亚国际民俗学会邀请了多位资深民俗学者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张举文《从“刘基文化”的“非遗”表象看民俗认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一文通过翔实的资料论证了“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陶立璠认为纵观“刘伯温传说”的源头在文成和青田,以浙江为中心的瓯越地区次之,范围遍及全国。黄涛讨论了刘伯温传说的独特性与重要价值。方长山《〈百里坊删减版〉:明代政治禁忌与民间历史叙事》一文以正史等史料为底本“还原”温州民间传说《百里坊》的叙事元素的置换与重组特征,以汉文化中天狗星占及食狗骂狗文化为切入点,揭示该民间传说“涂鸦”的原因乃是基于明初政治禁忌的碾压而制造出混乱的民间历史叙事格局,以隐晦、粗鄙的民间话语消解政治禁忌的碾压,表达民间历史叙事的情感与立场,传说讲述者的现实生存处境构成了附着于传说文本之下隐蔽的、平行发展的真实历史。韩荣钧、孙远方《略论刘基术士形象的形塑及其堪舆思想》一文认为刘基在民间更多是以术士的形象出现。究其原因,除刘基有着成为术士的现实条件外,朱元璋造神运动的推动,文人在笔记、典籍中对其神秘形象推波助澜,通俗文学刻意渲染,谶纬文化和秘密会社、术数作品充分利用其神秘形象进行传播,终于造成了刘基神秘术士的民间面象。刘基深悉术数,但并不迷信术数,其祖居、南京宫城的选址主要还是依据现实环境需要选定的。邵凤丽《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的互构性关联研究——以浙南刘伯温家族为例》一文认为在太公祭(浙南地区祭祀明朝国师刘伯温的祭祀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刘氏家族传说。在太公祭与家族传说的关系方面,家族传说为太公祭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是太公祭得以传承的内在精神源泉。同时,太公祭作为祭祀仪式行为,为家族传说提供了实体依托。无言的祭礼让家族传说获得了生命活力,并通过身体实践融入血脉当中,化为身体行为的一部分。孙鹏程《刘伯温传说的历史比较研究》一文比较了在温州、青田地区流传的刘伯温传说与北京地区文化中心改造之刘伯温传说两种模式。周增辉《刘伯温安吉破风水斩龙脉传说的历史隐喻》一文解读了安吉地区流传的刘伯温破风水斩龙脉传说,认为刘伯温斩龙脉传说是安吉乃至江南地区对张士诚政治集团的族群认同和对朱元璋政治集团的不满,是对当地民众对特定历史事件的独特解释与隐含表达,是安吉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王心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重构——文成太公祭的地域文化认同功能探析》一文认为太公祭不断强化着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识,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刘阳、万军《刘伯温传说的奇人异事情节类型》一文将出现奇人异事情节的刘伯温传说作为一个情节类型划分为神奇能力与奇幻梦境两种类型进行研究。徐珍《刘伯温传说的民众思想初探》一文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论视角,探究了刘伯温传说依然活跃于当下话语体系的现实动因。李茗淇《刘伯温堪舆术传说的情节类型》一文根据刘伯温传说的情节特征将刘伯温堪舆术传说划分为“破风水”型和“得风水”型,并对各型式的特点及传说背后反映的信仰、观念进行分析。郑土有考察了汤溪一带日常口语中的“刘伯温”。

三、著述研究

明人杨守陈说:“汉以降,佐命元勋,所崛起草莽甲兵间,安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是千古之人豪也。”刘基一生著述甚丰,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包括《郁离子》、《写情集》、《覆瓿集》、《春秋明经》、《犁眉公集》等,刘基的诗有1301首,词有211首,散文有《郁离子》195篇,《春秋明经》40篇,其他序、记、跋、赋等121篇。目前,已经有较多学者参与到刘基著述的研究中来,学者们从历史、经济、文献的角度对刘基著述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郁离子》、《诚意伯文集》等著述。

刘基著述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待深入或加强。首先是刘基著述的考辩,历代附会、伪托刘基的著作甚多,因此,考求其著作版本源流,辨析著作真伪,是刘基著述研究的基础工作。如经过胡凡英、董光璧、周群等诸学者的考辩、论战,最终基本确认《多能鄙事》为刘基作品。而《百战奇略》则至今未有定论。尤其是今存署名刘基的著作中,最为芜杂难辨的天文术数类的考辩工作,仍需要学术界进一步深入探寻。其次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郁离子》等少数几种。而《覆瓿集》、《犁眉公集》、《写情集》、《春秋明经》以及大量的刘基诗词的研究仍极为欠缺。

此次研讨会上,诸专家有针对刘基著述研究存在的空缺和不足进行讨论,并提交了有见地、有深度的研究论文。詹杭伦《刘基诗在日本的选刻及其影响——日本垣内保定纂〈诚意伯诗钞〉叙录》一文首先分析仁科干撰《刘文成公诗钞序》和野吕松庐撰《诚意伯诗钞序》,接着将何镗编校《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与垣内保定编纂《诚意伯诗钞》的各体诗选目作了详细的对比,然后就野田公鳞对《诚意伯诗钞》的校勘和注解作了论证,最后对垣内保定《诚意伯诗钞》的价值作出了结论。夏咸淳《黑暗泥淖中的文明之光——重读〈郁离子〉》一文认为《郁离子》以其对元代末世社会各种腐败现象批判的真切性、深刻性、尖锐性,所阐扬的社会思想、民本思想、生态思想的深邃性,所创作的寓言文学的独创性,而卓立于元代子学之林,成为不世出之子学奇书。袁济喜《论刘基文学批评的价值》一文认为刘基从自身的坎坷人生经历与体悟出发,对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发愤著书与经世致用等理念,结合自己的诗文创作,进行了发挥,形成了不凡的文学理论。吕立汉《刘基赋论》一文从题旨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层面分析了《诚意伯文集》所收录的刘基八篇赋作。时亮《〈明史·刘基传〉编纂考述》一文考述了《明史·刘基传》的编纂定稿过程。陈贤文《解析刘基积极入世的儒家情怀——读《覆瓿集》古乐府》一文认为刘基乐府诗歌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描绘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各地战祸频繁,揭示了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体现刘基关心民瘼,忠君爱国的儒家情怀。金邦一、周玉潭二人阐释了刘基从仕元到入明的心路历程。

四、思想研究

1961年容肇祖撰写了学术界第一篇系统研究刘基思想的专论,主要对“出身汉族地主阶级”的刘基的生平、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及社会政治观点进行论述。王范之紧随其后撰文认为刘基的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双方各执己见,据理力争,曾一度使刘基研究出现了争鸣的局面。这场有关刘基哲学思想的论争甚至延续到八十年代,是刘基思想研究发展深入的一个标志。20世纪80年代,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认为刘基在理学史上有很高地位,刘基与宋濂都继承了金华朱子学传统。关于刘基思想研究又有吕景林的《论刘基的民本思想》,吴申元的《刘基经济思想浅论》唐宇元《刘基思想论析》等研究论著。此外,各种刘基传记、评传之中都认可刘基“哲学家”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关于刘基儒学、佛学、道学、理学、历史哲学、政治制度、经济学等方面的思想,学界亦有广泛的研究。

在此次研讨会上,诸位学者以其深厚的研究功底为基础,以“刘基思想研究”为思考中心,分别从佛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生态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既总结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又为未来刘基思想研究提供了真知灼见。

邢东风《刘伯温与佛教》一文考察了刘基与佛教人士的交往及其对佛教的态度。俞美玉《论述刘伯温智慧之根基》一文论述了刘伯温智慧人生所表现的六个方面,从刘伯温一生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指出刘伯温之所以有如此智慧根本基点是走在天性天命上,完成了修身成己,进一步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刘伯温如何明道明天性,走在天命上,成己而后达人成事成物。文章最后指出刘伯温智慧人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成功的典范。冯其洪《浅论刘基、叶适的春秋学思想》一文考察和比较了刘基和叶适的春秋学思想。舒丽娟《从〈郁离子〉看刘基经济思想的方法论》一文通过对《郁离子》经济思想的解读,认为刘基经济思想的整个思维逻辑体现了社会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周群《〈苏平仲文集序〉:洛蜀之学在明初碰撞的结晶》一文认为《苏平仲文集序》作于洪武四年,是刘基的晚年之作。内容丰富,一向受学界重视,堪称是体现刘基文学思想的纲领性专论,是刘基错综洛蜀学术之作。林坚《刘伯温寓言〈郁离子〉的立言要旨》认为《郁离子》通过寓言的形式,针对元季社会弊端,为未来新王朝设计了治国方略。余同元《刘伯温生态养生思想研究》一文认为刘伯温的风水地理学理论中,包含着择境、顺境、造境的三境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军事研究

目前学界虽已有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到刘基的军事思想研究,但由于资料分散及学科角度所限,关于刘伯温军事思想的专门研究还很少。并且有的有失偏颇,有的存在争议,有的分散于对刘伯温其他思想的研究之中。如雷弯山、洪成禄《刘基军事辩证法思想之特色》一文认为刘基的军事思想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具有全局性、辩证性、实践性等特点。但也有局限性,其军事辩证是朴素的辩证法。南炳文、汤纲与周群观点类似,认为消灭陈友谅集团的关键战役鄱阳湖决战中刘基的建议对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朱元璋正是按照刘基的建议积极作好战斗部署,使战役取得胜利。杨讷《刘基事迹考述》一书承认刘基在朱元璋进行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但不应将其视为“了不起的军事家”,认为“五十岁以前的刘基实在没有表现出多深的军事修养”。[3]彭勇《刘基“密奏立军卫法”辨疑》一文经过考订后认为明代卫所制度由刘基于洪武元年的传统说法与事实不符,事实是,卫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并非始自洪武元年刘基的倡立。卫所制度被认为是刘基所创,与刘基参与明初诸多制度创设有一定的关系,或与明初统治者高层的政治斗争以及明中期以后诸多与刘基神话传说有更为密切的关联。

关于刘基军事功绩及思想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具体化和系统化,尤其是刘基在元末的军事实践和军事技术思想和军事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界对刘伯温在明朝立国过程中做出过巨大贡献,基本没有异议,但对于刘伯温在诸军事活动中制定的战略战术,如其向朱元璋密陈的战略蓝图“十八策”仍缺乏进一步的梳理与考订。在这些方面有待加强,需以分散在《郁离子》、《刘基集》、《明实录》中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基础,从事例层面、制度层面与文化层面入手对其军事思想进行具体而系统的研究。此次研讨会诸位专家提交的论文很好地弥补刘基军事思想与实践研究的不足。王珏《刘基军事思想探本》一文认为刘基被后世奉为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的“王佐之才”,探索其军事思想,须放宽视野,综合考察。纵观刘基一生,其生在德厚之家,长有廉直之声,成就天命所在,死于性刚嫉恶,当得起一个“正”字。作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刘基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忠谋”和“正略”,忠谋系于天下苍生,正略本乎道德仁义。姚有志《刘基军事思想简论》一文从德力论、省益论、智取论和养卫论四个方面对刘基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钟少异、寿晓松《刘基对明朝开国的军事贡献》一文依据史籍对刘基的军事贡献做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刘基的军事活动主要是为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夺取天下、安定天下出谋划策,其军事贡献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谋略建策:建“先楚后吴”之策,佐成帝业;战阵筹谋,出奇制胜;倡立卫所,巩固大明江山。

六、文化应用及其他

刘基是温州第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在温州地区的历史名人中,无一能出其右者。刘基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多元文化价值,研究、挖掘并推动刘基文化产业化有其现实必要性与迫切性。目前刘基文化产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蔡耕勇、李向荣、蒋伟煌等少数几位专家有过专文论文。鉴于此,此次研讨会专设文化产业和文化应用专题,专家们集思广益,有力地推进了刘基文化产业开发和文化应用的研究。

茉莉、赵子龙《刘伯温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一文通过对刘伯温文化产业系统要素的分析,并针对刘伯温文化产业现状,其文化产业必须重视:培育发展、调整结构为主的动力机制;以转变观念,加强管理为主的导向机制;以完善政策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为主的保障机制以及以文化挖掘、整合、合作、营销为主的优化机制。王广森《刘伯温文化产业开发浅议》一文认为有效地利用刘伯温文化资源优势,深度开发刘伯温文化产业,对于文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蔡耕勇《刘基文化产业化发展机制培育》一文认为刘基文化博大精深,但其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文化产业系统要素的分析,针对刘基文化产业化现状,指出产业化初期必须重视发展机制的培育,主要包括以市场开拓、结构调整为主的动力机制,以转变观念、加强管理为主的导向机制,以完善政策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为主的保障机制以及以文化挖掘、整合、合作、营销为主的优化机制。章荣《刘伯温智慧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一文论述了伯温中学在创办几年来,通过不断了解、学习和运用刘伯温的智慧,将其渗入到学校管理中,走出了一条“以伟人智慧育新人”的特色办学之路。

对于刘基这样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历史人物,很难达成一个脸谱式的认识,得出一个公式化的理解。研究者只有“上穷碧落下黄泉”,才有可能接近历史的刘基,并进一步对刘基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此次研讨会正是在以往两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从军事、制度、天文、民俗等角度,来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深化刘基文化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刘基刘伯温思想
刘基隐居考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思想与“剑”
刘伯温以德服人
谁是明代的“诸葛亮”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聪明的刘伯温
刘伯温逝世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