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探析
2018-02-09赵志勇
赵志勇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22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经过一年的改革,全国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开始“活”起来、“火”起来,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从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要想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必须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新媒体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挑战
当前,新媒体是思政课教师不能回避的新环境。多年来,思政课教师兢兢业业,坚守着思政教育这块主渠道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但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速度、广度、密度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则明显落伍。
1.趣味性VS枯燥性
进入4G时代,随着WiFi的普及以及上网资费的降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快捷地上网。手机不仅仅是人们的通讯工具,还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智能终端设备。目前,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几乎达到100%,大学生中存在“手机依赖症”的也越来越多。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时代元素是信息。不仅仅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渠道增多,趣味性也在增强,其中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特征是趣味性。
由于当前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即使备课再充分,资料再充实,讲解再深入浅出,除了极少数富有个人魅力和感染力的教师外,大多数普通教师讲课的吸引力比不上智能手机上缤纷多彩的信息。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们并不买账,低头玩手机的“刷屏”现象不在少数。手机游戏、电视剧、QQ、微博微信等吸引着年轻学子们的注意力。
互联网的趣味性与传统课堂教学氛围的枯燥性形成鲜明对比,教师讲课的投入不可谓不多,但想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多数情况下还是感觉无能为力。
2.多元性VS单一性
新媒体时代,人人既可以随时上传信息,也可以随时分享、下载信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主要靠教师和书本,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网上被上传的信息可以说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各种谣言、甚至别有用心者故意歪曲事实、诱导舆论的信息在微博微信中被大肆传播。这其中不乏学识渊博、在年轻人中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大V和公知们的言论。这些言论有的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有的披着自由民主的外衣,有的站在所谓人性道德的高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民族英雄等进行恶意攻击、诽谤。大学生普遍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涉世未深、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欠缺,能力较低,很容易信以为真。
思政课教学内容都是任课教师精心选择、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因此,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教育内容具有单一性。在网络技术不太发达、信息传递渠道相对单一的时代,教师可以凭借权威的身份和对信息的垄断,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但当前,很多情况下,教师的说教很难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反而网络上流传的有些观点由于具有新颖、反传统等特点,很容易被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接受,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元性和教师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形成鲜明对比,给思政的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
3.双向互动VS单向灌输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传统教育理论认为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但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只是对经验作简单的复制与拷贝,相反它是将环境中的信息转变为与原有图示相吻合的知识而得以构建起来的”。[1]也就是说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最终需要学生自己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转换。只有师生良性互动,尤其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习者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新媒体时代,网络能够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形式的趣味性,当属交流方式的双向互动性了。学生可以随时通过轻触手机屏幕进入自己喜欢的游戏天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页面、评论自己看到的信息、与朋友视频聊天等等。双向互动性的实质是通过让受众参与其中,调动个人的自主性,轻巧地实现知识建构。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多数情况下,教师主导着课堂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虽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和学生实现互动,但是只能瞬间吸引少数学生的吸引力,不能实时和绝大多数学生实现互动。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教育。通过分析相关现象、阐释相关理论,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学生认同教师传授的价值理念,进而将该理念自觉的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要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实现良性互动。传统课堂教学方向的单向灌输与互联网时代的双向互动相比,前者明显落后。[2]
二、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新媒体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促使思政课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回应时代的挑战和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
1.学习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个职业,学习能力是教师提升其它能力的基础。首先,思政课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博,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要讲好思政课,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文史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理念。其次,新媒体时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如果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强,不知道哪些信息是自己必须掌握、需要花时费力认真钻研的;哪些是不必要认真掌握、只需浏览的;哪些是完全没必要了解、必须视而不见的,就浪费掉自己大量的时间而收获不大;再次,新媒体时代,学生能够很便捷的掌握各种知识和信息,如果教师的学习能力不强,学生觉得教师掌握的知识不够多、不够新颖,就对教师失去应有的尊敬,课堂教学也就失去吸引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兴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已经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思政课教师必须学会熟练掌握运用各种社交媒体和新媒体工具,与学生交流,及时向他们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对网络上的一些谣言及时进行辟谣等。
2.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3]高等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青年,这就要求各个教师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师必须摈弃“一本书、一个教案、一支粉笔、一份PPT”用终生的做法,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当前,思政课教师必须能够把抽象、刻板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用活泼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用鲜活生动甚至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引发他们思考,引起他们的共鸣。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具备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了解互联网上实时更新的信息。如果教师还是用着几年前的教案、课件,用不变的语言讲着若干年前的事例或笑话,学生的“抬头率”自然不会高。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实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案例。
其次,要具备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思政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4],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钻研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可以把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制作成微视频或微课,在上课时播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结合热点事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引出上课时要讲的话题与内容。
3.引领能力
思想教育必须经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5]。“大先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引领能力,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塑造“95后”大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让学生感觉到你“亲”,才能信你的“道”。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用坚定的信仰、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学识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手段、活跃的课堂气氛和民主的行事风格亲近学生;用严密的逻辑、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分析能力说服学生,引领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掌控课堂的能力
首先,目前思政课教学大多实行100-200人的大班上课。超大的班容量要求教师既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来安排教学环节,又善于通过捕捉学生的眼神把握他们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其次,学生的信息来源日益多样化,观点也呈现多样化、非主流化的趋势。如何了解学生的想法,如何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如何将那些持有“异见”的学生拉到主流轨道上来,也对思政课教师的掌控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5.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思维活动。主动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吃一堑”的同时,实现“长一智”的目的。就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和意见[6]。教学反思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例行公事的思考,必须是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持续、周密、深入的探究,是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教学活动全方位的审视和思考。教学反思能力的高低是教师教学能力能否提升及提升限度的制约因素。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要想让我们讲授的内容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必须既做到“内容为王”,又能够形式新颖、方法独特;既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吸引他们、又能够用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魅力打动他们;既能够根据国家和教育部门的要求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又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进行主动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很难胜任思政课教学工作的。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路径
新媒体既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思政课教师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1.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新媒体对思政课教学构成的全方位挑战来看,思政课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不符合“95后”大学生的口味,也远远不能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因此,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将知识点理顺记熟,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每堂课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其次,要摈弃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的理念。目前我们面对的“9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手机和WiFi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有些教师认为应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或切断教学楼网络信号,以此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用“堵”的方法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尤其在“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的今天,我们如果不主动占领“互联网”这个阵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敌人就会占领和利用,我们课堂上做的一切教学努力都可能白费。
最后,主动运用新媒体为思政课教学服务。我们必须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给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对于有些问题,学生不好意思当众回答,即使能够当众回答,也未必说真心话。这个时候,利用新媒体就可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疏导学生的一些负面情绪和想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教学能力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完善的培训机制。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迅速发展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强大冲击和挑战,靠教师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难以独自应对,需要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完善的培训平台,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虽然“05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些列文件构建了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和校级全员培训在内的 “三级培训体系”,也使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现有的培训体系及培训内容依然不能满足思政课教师教学的需求,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培训机制。
首先,加强入职时的岗前培训。目前各高校招聘的思政课青年教师大多数来自非师范院校,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能力学习和培训。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更看重被招聘人员的名校身份、学历层次和科研成果,忽略其教学能力。各高校现有的岗前培训大多是对所有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很少有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由于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很有必要建立并完善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这种培训单靠一个学校的力量还十分有限,需要省级教育部门建立完善相应的机制。
其次,完善岗中培训。目前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岗前培训。对于已经入职多年的教师,并没有相应的培训机制。即使各级教育部门针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大多以培训改版后的教材、某些教学热点问题、党和国家某些会议精神或理论创新等内容培训为主,很少有涉及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所以,在特别注重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应该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培训,还应该完善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
最后,应该发挥各高校优秀教师的优势,加强教学能力提升的日常示范和交流。各高校大多拥有多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高超的老教授,也有魅力超群、深受学生追捧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名师,建立相应的示范交流机制,为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思政课教师通过听课和交流,既可以借鉴其他专业优秀教师的一般经验,也可以借鉴本专业老教师的丰富经验,还可以琢磨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7]
3.加强校际间合作,建立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资源共享平台
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既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所高校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多所高校的协同配合。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为建立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可能。现在有些省市已经建立了类似平台,比如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请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就如何上好思政课讲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我参加了三期论坛,感觉对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借助新媒体,该论坛已经实现了网络直播,让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受益。希望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协调建立更多的类似平台,将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经验放在相应的平台;或者请更多的教师做示范课,讲经验,并进行网络直播,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共享,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