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志异·鸽异》与《为了忘却的纪念》比较
——谈鲁迅对蒲松龄的借鉴及对成语“明珠暗投”的活用

2018-02-09贺维元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语文教研室山东淄博255200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2期
关键词:裴多菲蒲松龄鸽子

贺维元(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语文教研室,山东 淄博 255200)

一、谈鲁迅对蒲松龄的借鉴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1]可见,鲁迅研究过《聊斋志异》,并对其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现将《聊斋志异·鸽异》与《为了忘却的纪念》试作比较,更可见鲁迅对蒲松龄有所借鉴。

我们先看《鸽异》原文:

鸽类甚繁,晋有坤星,鲁有鹤秀,黔有腋蝶,梁有翻跳,越有诸尖,皆异种也。又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鸽善睡,睡大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

一夜,坐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识。问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张乃尽出所有,五色俱备,灿若云锦。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虚,公子可谓尽养鸽之能事矣,仆亦携有一两头,颇愿观之否?”张喜,从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壙萧条,心窃疑惧。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又数武,见一道院,仅两楹。少年握手入,昧无灯火。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鸽鸣。忽有两鸽出:状类常鸽,而毛纯白;飞与檐齐,且鸣且斗,每一扑,必作觔斗。少年挥之以肱,连翼而去。复撮口作异声,又有两鸽出:大者如鹜,小者裁如拳;集阶上,学鹤舞。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细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张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遂揖少年,乞求分爱;少年不许。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鸽去,仍作前声,招二白鸽来,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责。”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张甚奇之,而意犹未足,诡求不已。少年曰:“尚有两种未献,今不敢复请观矣。”方竞论间,家人燎麻炬入寻主人。回视少年,化白鸽,大如鸡,冲霄而去。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与家人把鸽,骇叹而归。试使飞,驯异如初,虽非其尤,人世亦绝少矣。于是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畜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乃俗所言‘靼鞑’者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张叹恨而返。至夜,梦白衣少年至,责之曰:“我以君能爱之,故遂托以子孙。何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今率儿辈去矣。”言已,化为鸽,所养白鸽皆从之,飞鸣径去。天明视之,果俱亡矣。心甚恨之,遂以所畜,分赠知交,数日而尽。

异史氏曰:“物莫不聚于所好,故叶公之好龙,则真龙入室;而况学士之于良友,贤君之于良臣乎?而独阿堵之物,好者更多,而聚者特少,亦以见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也。”[2]

《鸽异》讲邹平张幼量公子,爱豢养鸽子,有如叶公好龙(他是真的喜欢),引来真龙光顾,鸽精变为白衣少年造访,且赠以名鸽鞑靼,张公子喜爱有加。后来。一贵官来访,索要鸽子,张公子误以为他也爱养鸽,是同道,就把鞑靼繁殖的后代——两只鸽子相送,谁料那人是饕餮之徒,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来,竟然把鸽子烹炸吃了。张公子闻讯痛惜不已。鸽精夜里托梦,痛加斥责,谓明珠暗投。张公子从此把所蓄养之鸽送给朋友,再不养鸽。

仔细阅读,确实如鲁迅所言“描写委曲,叙次井然”,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该文采用“蓄势法”,充分铺垫、尽情渲染,使文章跌宕起伏。开始,叙述他爱鸽,如同呵护婴儿;他买鸽,为防止鸽生病,不惜用十两银子从扬州买回痹病克星,善走的名鸽 “夜游”;他送鸽,误以贵官为知音而豪爽地送出最名贵的鸽子。送给贵官鞑靼时的郑重其事,可见他对知音的慷慨,因为在公子眼里那对鞑靼值千两银子。如此一来,费尽笔墨渲染公子爱鸽,可起到如下作用:一是与贵官吃鸽,形成了强烈对比,流露出对贵官的谴责;二是使文章陡起波澜,张公子对鞑靼的痛惜,感慨明珠暗投,便自然水到渠成、毫不生硬,也无矫揉造作之嫌;三是对既为父辈、又是高官的害鸽者,不能、不便、不宜公开地大加鞑伐,蕴蓄的愤懑又要宣泄,则只能含蓄表达,借叙述将情感蕴蓄于字里行间。总之,通过这样的叙述,使读者真实感受到了张公子对鸽来之不易的爱惜,且辜负鸽神为子孙找到好去处托付的懊悔,对鞑靼的爱惜、对贵官的不满、对自己的悔恨,种种复杂的感情通过娓娓叙述,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的冲突源于张公子与贵官对鸽子认识的价值错位。前者把鞑靼视为观赏鸽,是精神上的知己,满足精神需求,是自己情感的寄托;后者把鞑靼等同食用鸽,满足口腹之欲而已。通过“蓄势法”的巧妙铺垫和渲染,让高雅与粗鄙、善良与贪婪高下立现。

我们再看《为了忘却的纪念》原文:

(与白莽的交往)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诗人彼得斐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从事文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不久,他又一次的被捕了。……”

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肤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就只剩了这一点。

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这传和诗,后来就都登在《奔流》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的一本里。

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捕了”的那一次了。

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搜集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然而印在《莱克朗氏万有文库》(Reclam’sUniversal-Bibliothek)中,倘在德国,就随处可得,也值不到一元钱。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那时还恐怕因为书极便宜,店员不肯经手,开口时非常惴惴。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了一个好着落。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3]

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表达了对五位牺牲的青年作家的纪念,在写作手法和文章结构上与《鸽异》暗合。怀念白莽,记叙与白莽交往,表达了对白莽的怀念,对当局不满。该文围绕两本书,德文版的《裴多菲诗选》《裴多菲散文》,所起作用犹如《鸽异》里的鸽子。事情很简单,但在鲁迅笔下摇曳多姿,情感抒发酣畅淋漓。作者开始叙述这本书的来历,自己青年时代喜爱裴多菲(当时,鲁迅在日本留学),一时买不到,托丸善书店(一家日本书店)从德国进货。当时惴惴不安,怕书店因为是价值一元钱的书而拒绝。后来就时常带在身边,可见作者对这两本书的喜爱。结识白莽,得知他也热爱裴多菲,终于为爱物找到好去处,所以郑重其事,不通过邮局寄送,怕有闪失,托柔石亲自送去。这是引为知己的行为,如同《鸽异》中的“少年”送张公子鸽子。结果,白莽被捕,那两本书落到三道头之类的手里,谓之明珠暗投。蒲松龄与鲁迅时隔两百多年发出同样的感慨——明珠暗投。

简单总结一下:第一,两文维系人物之间的物性质相似。张公子的爱物鸽子,精诚所至,鸽神赠送,奇异不凡;鲁迅的爱物裴多菲诗集、散文集,惴惴不安托内山书店购买,来之不易,时时带在身边。两者的来历都不同寻常,主人对其皆喜爱有加,或如呵护婴儿,或者形影不离。再看结局,鸽子惨遭烹炸,死于非命;诗集伴随他的新主人进入大牢,落入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第二,两文表达的情感相似,因为明珠暗投而倍感伤心,以至于改变生活轨迹。张公子最终不再养鸽子,想忘却当年这段糟心的过去;鲁迅也想忘却他与白莽之间这些曾经的故事,因为这是曾经的伤心。

《鸽异》是小说,《为了忘却的记念》是杂文,虽然两者文体有异,但为文有相通处。正如清代但明伦评价《聊斋志异》 “叙次渊古若《左传》《国语》《国策》,为文之法,得此益悟耳”;清代冯镇峦说“是书当以《左传》法读之……其叙事变化,无法不备;其刻画尽致,无妙不臻”。当然,从蒲松龄经常在文末出现的“异史氏曰”的设计,显然对《史记》的“太史公曰”有所承继。这是用志怪 的方式记史。鲁迅的杂文,看似就寻常事表达点寻常人的感慨,同样是对社会历史现实的评判和表达。蒲松龄叙述抒情,如庐山瀑布跌宕起伏;鲁迅先生叙述抒情,则如大海波涛汹涌澎湃。

二、谈鲁迅对成语“明珠暗投”的活用

在《为了忘却的纪念》文中,成语“明珠暗投”,作者“误用”为“明珠投暗”。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巍峨的泰山,或许有人说其为故意改动,以为后者更明确;鲁迅在杂文中有时为了追求一种效果,会故意改动成语一字。比如,他和胡适的对话,胡适说:你又“卷土重来”;鲁迅回答:我还“卷土重去”。这样的表达,既针锋相对,又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增强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中国人好为尊者讳。但无论怎样,在学术分析的道路上实事求是更为可贵些。基于此,笔者试就该文的“误用”做如下剖析:

其一,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所用“明珠投暗”,很有可能出自《聊斋志异·鸽异》,蒲松龄叙述了鸽子的悲惨命运后感慨“明珠暗投”;《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叙述了自己心爱的两本书《裴多菲诗集》《裴多菲散文》随青年作家白莽入狱,落到“三道头”之类的手里,感慨“明珠投暗”。我们认为,鲁迅“误用”的原因,是“明珠投暗”字面比“明珠暗投”表意好像更明晰。另外,两者意思好像也接近,仅有细微的差别;再说成语其结构定型,不可随意改动,除非为了修辞的需要而故意改动。

其二,成语“明珠暗投”有出处,它源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是贤士,投靠梁王,梁王听信谗言,将邹阳下狱。邹阳在狱中满心悲愤,给梁王写了一封信。原文“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这是成语“明珠暗投”的出处。查《辞源》《辞海》,解释的意思均为好东西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也指源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其三,是排版工人失误?查《鲁迅全集》民国三十五年版、1981年版,都是“明珠投暗”。又查鲁迅手稿,《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尚存世,发现鲁迅先生手稿也是“明珠投暗”。因此,我们可以排除是排版工人失误。

其四,比较成语出处的“明珠暗投”和鲁迅的“明珠投暗”,笔者认为,鲁迅采用的是继承后的活用,使文字更有活力了。无论是《史记》里面的邹阳,还是《鸽异》里面的张公子,其真实地遭遇了好东西没有遇到赏识的人。所以,邹阳被污,鸽子被吃。而鲁迅所遇之事,则稍有区别,这两本书送给白莽,是同好,没有任何问题,但后来其被捕,好书落入他手,结局大逆转。这不是赏不赏识那么简单,而是进入了黑暗的世界,这是环境恶劣所致,令人更心有余悸。所以,此处的“误用”,更有活用的味道。

其五,查《高中语文》教材里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概为“明珠投暗”,且没有任何说明。笔者认为,该文无论从结构,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分析来看,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鲁迅对《鸽异》一文的承继和表达。还有,《鸽异》亦为高中学生的必读文章。因此,我们应该就《为了忘却的纪念》中鲁迅的“误用”做一个分析说明,一来可以了解文学家的相互借鉴,二来可以感受到“蓄势法”的写作技巧之魅力,三来更可明白鲁迅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写作用字的讲究。

总之,笔者小文希望能引起有关教材审核部门的注意,并会同相关语言学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仔细研读,拿出一个接近原创作者的解读方案。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蒲松龄.聊斋志异[M].长沙:岳麓书社,1988.

[3]鲁迅.南腔北调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裴多菲蒲松龄鸽子
鸽子,飞吧
你爱的是春天
鸽子高高飞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匈牙利国庆节纪念诗人裴多菲
小鸽子,飞起来
小鸽子
蒲松龄
谷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