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院校针灸人才培养实践与探讨
2018-02-09曾贵刚彭海东赵圣佳
曾贵刚 彭海东 李 峻 赵圣佳 张 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康复教研室/理疗科,上海 200003)
针灸作为非药物治疗的代表性方法,疗效显著,适宜范围广泛,设备要求简单,非常适合在军队推广使用,目前逐步受到各国军医的重视。2017年7月中美军医针灸交流及国际培训班多国军医于我校进行为期一月的交流访问,交流中得知针灸在外军中已普遍使用,通过毫针、耳针、艾灸等手段为官兵解除病痛。同时针灸已被纳入美国陆军跨学科疼痛研究的范畴,美国陆军的跨学科疼痛治疗中心采用针灸治疗各类疼痛收到良好疗效,可以有效减少军队止痛药物滥用,减少药物成瘾和依赖,并且可以更好地评估士兵的状态,避免使用麻醉药物可能隐藏脑损伤的阳性体征造成误诊。反观对比,针灸在我军军医中虽有应用,但使用范围目前并不广泛,军医针灸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校为西医为主的军事医学院校,学员主要学习现代医学为主,本科中医学大班课教学课时约60学时,针灸学课时15学时。针灸学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治疗手段简便有效,非常适合军医学员处置常见病、多发病,是中医学最受学员喜爱的教学内容,学员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本人从事多年军医、海医本科班、八年制班、士官卫勤培训及外军留学生各层次的针灸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医学教育培训有其必然的规律,“短平快”的突击培训不可能培养合格的军医针灸人才,笔者认为军医针灸人才的培养绝不能局限于15学时的书本大班课教学,而应贯穿于学员在校课堂教学、临床实习,乃至毕业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在教学工作中“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抓住学员特点,激发学员兴趣,帮助学员掌握针灸技能,提高军医院校针灸教学质量做出探讨。
1 课堂精选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
针灸博大精深,内容繁杂,包括了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众多内容,由于西医院校非针灸专业学员学习课时有限,不可能在教学中顾及所有内容处处精通讲解,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如何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实际运用,是针灸课堂教学需要重点考虑的。因此,在军医院校针灸教学中首先需要贯彻重点突出,精选教授内容,教员需要教学聚焦,有所教、有所不教。经络学内容可以大幅缩减,让学员掌握经络概念、命名和大致巡行部位即可;腧穴学部分不必面面俱到讲解所有腧穴,重点筛选疗效好、操作安全及临床高频使用的腧穴进行讲解,强调腧穴的定位、运用和治疗操作方法;刺法灸法部分进针法讲解直刺、斜刺和平刺即可,多针刺法和运动针刺法可不讲;补泻手法选取最常用的提插、捻转行针作为重点讲解,复式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苍龟探穴可不讲;毫针、拔罐、艾灸、耳针、皮肤针等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重点讲解,火针、芒针、埋线等则可列为课外学习内容;针灸治疗学重点讲解针灸疗效显著的常见病,尤其是各种疼痛类疾病、运动损伤及晕船、失眠、消化系统、抑郁等海军官兵常见疾病的诊治。
2 课堂教学及临床实习强化针灸临床操作技能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效果应该与学员能否熟练运用密切联系[1]。针灸大班课教学一般安排在学员第三或第四学年,此时学员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生理病理及相关解剖学知识,针灸教学中的腧穴定位和疾病治疗应与相关西医学知识联系,帮助学员理解针灸操作涉及的解剖结构及如何产生的治疗效应。大班课教学由于学员众多,后排学员距离教员较远难以观察学习针刺手法的细微精妙,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提前制作操作视频课件,以特写方式展示选穴、进针和各类行针手法,让学员通过投影大屏幕更清晰直观地学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针灸操作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基本功练习必不可少,也不是随堂教学就可以让学员顺利掌握的。课堂教学学员对操作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后,可安排课代表组织学员进行课后的基本功练习,每日在纸垫上练习基本的指力、进针和行针。熟练掌握基本功法后,在大班课最后阶段可安排3学时践课程,助教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在合谷、足三里等有较好安全性和针感的穴位进行人体针刺体验。实践课程中学员互相体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出针刺的关键步骤,指导学员安全针刺;学员扮演医生和病人分别体验进针、行针及相应的针感,对针灸有更为直接的体验,掌握初步的操作技巧。
针灸大班课教学完成后学员开始进入教学医院开始临床实习,在中医科有2周的针灸临床实习,此段时间是学员进一步掌握针灸操作的关键时期[2]。由于针灸实习期间有较多的临床操作机会,学员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操作技术还不纯熟,所以该段时间带教老师一定要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员进行临床操作训练。学员施术治疗一般宜从起针、拔罐、耳针等开始,然后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四肢、腹部腧穴的操作,最后视掌握情况进行脊柱区、胸背部腧穴的操作治疗。实习期间学员除了针灸操作技能的培训,还需培养学员的针灸诊疗思维。每日下午4点后组织学员进行30分钟的临床病例总结。带教老师筛选当日的典型病例从发病机理、诊断、治疗进行解析,鼓励学员参与讨论,总结当日实习所见病例。此外每周五下午组织一次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TBL(team-based learning)临床教学[3],以学员为主体,以讨论为主要形式,围绕1~2个针灸常见多发病例诊治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分析、整合思维的能力。最后各组学员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教员进行分析、点评,做出总结。实习生出科考核方式也以突出操作,聚焦应用为主。通过抽签方式选取不同病例,然后进行病例诊断和针灸治疗。考核内容包括病历书写,针灸基本手法、针灸选穴、点穴及相关治疗操作。以考促练,帮会学员尽快提高针灸实际操作技能。
3 注重后期继续教育 帮助学员持续成长
继续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医院校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工作。由于基层医疗单位药物、设备等条件限制,此时设备需求少、治疗范围广的针灸具有巨大的优势。但由于学员学习针灸的时间有限(我校本科生一般经过15学时大班课+2周实习),此时只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很多疾病还不能很好地处置。继续教育对于军队针灸人才成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编写适宜的针灸教材是继续教育的基础。笔者所在教研室通过实际调研,针对海军官兵训练伤多发的情况编写了《海军常见训练伤诊治手册》,在手册中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头面部、脊柱、四肢、内科等疾病目录分类,建立标准化处置方案,可以帮助基层军医迅速查找治疗方法及针刺注意事项,并且通过真人穴位图示准确选取腧穴进行针灸治疗,保证针灸疗效及医疗安全,广受基层军医欢迎,促进了针灸治疗在基层的普及和运用。此外,我校也组织基层卫生骨干进行复训,针灸也是其中重要的培训内容,通过复训进一步提高军医对针灸技能的掌握,加快针灸在我军中的普及应用。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针灸网络教学平台可为学员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教学环境[4],加强教员与学员的联系,针对性、个体化地帮助学员继续提高针灸技能,加快针灸在我军卫勤保障的普及,提高针灸处置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水平,更好地为军服务。
4 结语
在外军极为重视针灸普及的大背景下,在我军军医推广针灸仍旧任重道远。针灸在我军的推广普及最重要的还是军医针灸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原创思维的军医针灸人才,提高军医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诊疗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针灸人才培养中首先要激发学员兴趣,针对学生知识特点合理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际应用,加强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规范熟练掌握针灸技能;后期注重继续教育,帮助学员持续成长。
此外,由于军医学员多为西医教育背景,在针灸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学中的重要作用[5],造成针灸学习前期入门易,后期提高难的困境。这就要求在军医八年制、研究生等高层次针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中医理论与针灸的联系,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研读《黄帝内经》 《针灸甲乙经》 《针灸大成》以及《脉经》等针灸经典著作,领悟典籍精髓,为学员提高针灸理论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