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2018-07-31宋薇
宋 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1)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静脉回心血因此而不能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中血液淤积而动脉系统中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出现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疾病,这种障碍集中表现为肺瘀血和腔静脉淤血[1]。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一种状态[2]。相关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并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和充盈功能下降[3]。本研究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46~85岁,平均(64.25±5.76) 岁;心功能3级患者37例,4级13例;中医辨证分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型9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21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20例。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45~82岁,平均 (64.12±5.87) 岁;心功能3级患者36例,4级14例;中医辨证分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型11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22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17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发生异常变化时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患者治疗过程中要为其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内阳光充足且温度和湿度适宜,尽量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其睡眠充足。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在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时间控制在30 min为宜。另外,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
1.2.2 情志护理 心衰患者容易因病情较重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还要给予其有效的情志护理。其中首先要为患者讲解以情胜情、借情和移情等舒缓情绪的方式,鼓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内心的恐惧和压抑发泄出来,并指导其积极遵医嘱配合治疗,加强自我保健,并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另外,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接触,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避免患者因情绪激动而影响治疗效果。
1.2.3 饮食护理 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应以清淡少盐的食物为主,尽量减少患者对脂肪的摄入量,为其准备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且要禁止患者使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对于水肿的患者,还要限制其对水分的摄入。对于心肺气虚、血瘀饮停患者,可为其准备红糖银耳羹和莲子羹等甘温食物;对于阳气亏虚、血瘀水停的患者,可给予其莲子山药粥、肉桂和海参等益气温阳的食物;对于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患者,可给予其枸杞子、百合和山药等甘凉养阴的食物。
1.2.4 中医特色护理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还可以给予患者耳穴贴压,起到改善心悸胸闷和神疲乏力及水肿等症状的作用,其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相对应的穴位。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可给予其针灸护理,取患者内关、心俞、肺俞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处于稳定期时,可给予其穴位贴敷护理,并且可以给予患者中药泡洗护理,如气虚患者用红花和当归进行泡洗;阳虚水停患者用食盐和桂枝等进行泡洗。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给予患者穴位按摩护理,其中喘促患者取合谷、膻中、天突、肺俞和风门进行按摩,胸闷心悸患者取三阴交、神门和内关进行按摩。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对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用SF-36量表完成,主要是对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等4项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满意度调查用自制量表,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 2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 患者心功能分级 [例(%)]
2.2 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 2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s,分)
表2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试验组 50对照组 50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情感功能82.15±6.42 80.62±6.94 81.35±6.97 73.28±7.49 72.18±7.56 74.26±7.25社会功能80.96±6.75 71.29±7.18
2.3 护理满意度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见表3。
表3 患者护理满意度 [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功能受到损害所致,临床上一般根据心衰发生的缓急将其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其中急性和慢性患者的症状可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患者发病早期症状一般较轻,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等[4]。临床上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急慢性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其中急性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确诊后应及时采取规范治疗措施,慢性心衰的治疗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修复性策略常见[5]。
中医上认为心力衰竭属于“心悸”“水肿和胸痹”等范畴,其主要是因为心脏久病导致脾肾肺等脏器受到影响,在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和年老体弱等情况下发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阳虚衰为根本病机[6]。中医护理通常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其中针对心衰患者,应全面系统对其进行日常生活干预、饮食干预、情志护理等,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辨证施护,采用针灸按摩、穴位贴敷和耳穴按压等中医特色护理方式完成患者的护理,从而促使其治疗效果的提升。
本研究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服务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