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管类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8-02-09狄琳娜
狄琳娜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一、高校经管类国际化创业人才的培养意义
国际化创业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理应承担更加重要的国际责任。在“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下,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对引领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际化人才特别是创业人才在国际各个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涨。
作为培养世界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以更具特色和更加专业的方式,培养来自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培养亟需的人才。
二、高校经管类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培养项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现实性,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中国未来更好地进行双边经贸合作储备人才。通过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企业家才能和创业机遇识别等特色课程,打造面向国际、国内学生的经管类特色优势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与教学课程设置中突出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化创业能力培养和企业家才能的培养目标,将上述培养目标贯穿到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之中,以满足在我国经贸发展中的人才需求。
1.跨文化沟通能力
中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该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并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沟通与融合。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实施的背景下,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跨文化冲突等问题,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2.企业家才能
经济学界将企业家才能视作继“技术、劳动、资本、土地”四大生产要素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由此可见,企业家才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高校在企业家才能这一培养目标中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误区,即错把企业家才能培养视作企业管理能力培养。事实上,企业家才能的培养内涵远超过对企业管理内容的培养范畴。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经管类国际学生企业家才能应该从创新力、前瞻性、风险承担能力、竞争意识、自主性五个维度进行培养。其中创新力是指对于新的创意的创造过程和践行能力,前瞻性是指企业通过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完善进而实现对新机遇的把握,风险承担能力是指愿意对于结果不确定的项目和活动投入时间和资源的能力,竞争意识是指企业通过超越竞争对手并提升市场竞争地位的能力,自主性是指企业独立采取行动以确保创业目标实现的能力。
3.创业机遇识别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作用”。发达国家的创业人员在创业前接受专业培训的高学历教育比重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创业人才更愿意在创业前做知识、技能、案例等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Lumpkin和Dess(1996)的研究指出,企业家创业机遇识别能力应该包括创业预警能力,即基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创业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预警和事前准备、个人发展战略中建立社交网络的能力、乐观豁达、自我激励的效能感和创业机遇识别能力。
三、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国际化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同样,创新能力是在对前人成果的审辩地学习、质疑和创新的基础上出现的新思维和新成就。针对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阶段企业家才能的培养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和培训项目等多个维度实现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在梳理、总结并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在企业家精神培养优势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设计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跨文化沟通能力、企业家才能和创业机遇识别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专业培养方式。培养方式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置特色课程
以培养上述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应该设置如下培养模块:职业生涯发展类课程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类的课程与实践活动、沟通与谈判类课程与实践活动、批判性思维课程及训练、跨国企业咨询与市场调查课程及实训、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课程与实训、“一带一路”相关专题类课程与实训。通过课程模块与实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上述的培养目标。
2.参与实习实训
进一步调整培养目标,修订完善实践基地的培养目标。高校可以依托国内外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中外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定向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邀请国内外业界人士来校讲座等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让学生定期去企业实习和实地参观走访。在实习和实训过程中体现初创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企业家才能的培养,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3.进行社会调查
培养方式从加强中外学生在双语学习交流方面的能力入手,使中外学生通过对其他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具备跨文化认知和交流能力。实习项目从大一的社会调查入手,推动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社会调查。例如,安排学生调查“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和中外企业。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这些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营范围,结合经管类专业背景,了解这类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对国际化人才素质的需求。通过学生在校学习和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对跨国企业或合作项目的业务范围、人才需求等目标进行调查和深入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四、基于SEEC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设计
如前文所述,国际化人才的创业能力包括跨文化沟通能力、企业家才能和创业机遇识别能力等综合能力。创业能力的具体培养方式受到SEEC等四个要素的影响,即识别机遇(Securing),创业想法的拓展(Expanding),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平台筛选创业策划方案(Exposing)和尝试孵化好的创新创业项目(Challenging)。基于SEEC方法的经管类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开展实施。
1.培养国际学生创业机遇识别能力
创业机遇识别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政府专家、企业和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引领下,以具有前瞻性地眼光培养学生掌握准确把握市场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这种隐性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课程,帮助学生对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国家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外贸进出口以及国际间经济合作的趋势有着准确地把握和解读,通过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逐渐培养其具有前瞻性眼光、把握趋势,识别创业机遇。
2.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完善项目的创意
要发掘创业机遇,需要让学生有大量互相交流的机会。头脑风暴是一个开放性交流工具,能够让各方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课堂上以问题为核心的演讲展示、讨论、团队协作完成发掘创业机会的实践训练项目,通过头脑风暴获得对创业机遇的更加全面的认知与界定。
3.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筛选创业项目方案
国际创业人才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和训练。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搭建平台,举办创业训练项目策划评选,邀请企业中的管理专家参与项目的评选并给予指导。利用新媒体不受地域限制的技术条件,搭建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线上交流平台,合作筛选创业项目方案。
4.发挥孵化器作用,尝试孵化具有前景的创业项目
小试和中试都是孵化好的创业项目的有效方法。校企合作共同运用线上线下的评选,对于有前景的,经过前三步论证的创业机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让创新创业项目的负责同学通过做中学,从实践中完善创业项目,为迎接真正创业挑战做好准备。
五、结束语
中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应当以面向经济全球化为主旨,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学生国际化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研究学生国际化创业培养途径,基于SEEC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卓越的企业家才能和独到的创业机遇识别能力的国际创业人才。这些创业人才通晓国际语言、文化和通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特的创业机遇识别能力和卓越的企业家才能。他们将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合作共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建设国际合作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12).
[2]张其香.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中国创业教育的新格局[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3]徐小洲,倪好,吴静超.创业教育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创业教育观念转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7(4).
[4]黄扬杰,黄蕾蕾,李立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能力:内涵、特征与提升机制[J].教育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