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视觉词汇词义构建及其隐喻机制
2018-02-09任佳丽
李 燕 任佳丽
(1.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天津 300270;2.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
一、引言
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言,“隐喻是语言中无所不在的原则”(Richards,1936:92)。美国语言学家Sweester曾指出,“语义的变化大多数是受到隐喻的影响而产生的”(Sweester,2002:18)。“以身喻心”(body as mind)(Sweester,2002)理论的提出代表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回归到认知的主体。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在认知语言学理论范式中,语言中的隐喻是认知主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王寅,2007)。在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词汇衍变出含义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也蕴含很多隐喻含义。大量语料显示,从实体的视觉范畴向非视觉的抽象的思维情感范畴的隐喻映射的英语词汇非常普遍(Kay Paul&Chad K.Macnaniel,1978;陈佳,2003;李瑛,2006)而通过单纯语料库的研究,不利于揭示词汇语义变化的过程和隐喻认知形成过程。从词源学入手,可追踪视觉词汇含义的起源及其变化历程,一方面可以揭示视觉词汇原始含义是否植根于认知主体身体器官获得的感知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揭示视觉词汇新义与原始含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此过程中的隐喻认知机制。
二、词源学视角下视觉词汇的词义构建和发展变迁
从词源学视角追踪视觉词汇语义的构建和发展变迁过程,有助于剖析视觉器官与新义构建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彰显其隐喻认知机制。比如,mouth最初只是指人身体的一个部位,通过隐喻性认知的发展,产生了其它义项A.to have a loud mouth大声说话,其中mouth意为说话方式;B.the mouth of a cave洞穴的出入口;C.the mouth of a river入海口。句中mouth的各义项间没有任何关系,但都与本义“口”有相似性的联系,这是口向不同域映射,由隐喻产生的结果。鉴于此,探究视觉词汇的起源及其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的语义变迁,可以得知:词汇的最初语义源于身体的感知经验。对视觉词汇词根的研究可以揭示视觉词汇形成的起源。
1.视觉词汇的语义来源
表示“看”的动作的单词和词根(看是人的一种活动,由眼睛实现):
英语单词 to eye“看”,来自于名词的“eye”(眼睛)
低地德语词根oeglen①“看”,来自于名词词根“oege②(眼睛)”,后产生英语单词“ogle”(抛媚眼,送秋波)
古斯堪的纳维亚语词根gap③,最初含义是“张开嘴巴”,对应的英语单词是“gape”(目瞪口呆地凝视)、“gawp”(直瞪瞪地注视)。 “gap”的出现早于“gape”、“gawp”,且含义比“gape”、“gawp”广。
词根ster-④“坚定、僵硬”,英语中带此词根的单词是“stare”(盯着看),“ster-”比“stare”本身含义更广。
词根leuk-⑤“光亮”的意思,同样比英语的“light”⑥(光)含义更广。 拉丁语为“lux”,“sight”的意思。“leuk-”在希腊语中是“白色”的意思。
通过这些词根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看”这一动作词根有三种语义来源:一是发出“看”这一动作的身体器官——眼睛。英语中的视觉器官eye(眼睛)最初是名词,后延伸出动词词性,表示眼睛的动作——“看”的含义。低地德语词根oeglen“看(look at)”,也来自于低地德语“oege”,即名词的眼睛。二是“看”的方式。词根gap有“张开”的意思,英语“gape”原本指嘴巴的张开(14世纪初),后因人在惊讶时,嘴巴张开的同时眼睛也睁大,汉语里的对应词是“目瞪口呆”。因此,“gape”也逐渐发展出看的意思(17世纪30年代之后),表示震惊或吃惊时张口呆看。长时间看某人或某物,即人在凝视或盯着看时,眼睛看上去像僵住了一样。这种视觉方式产生了以 “ster-”(坚定、僵硬)为词根的单词“stare”。三是“看”这一动作所依赖的载体——光亮。光亮(light)是视觉发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光线,视觉将不能发生。由此可见,视觉词汇的三种语义来源均来自于身体器官的感知经验。
2.视觉词汇的词义变迁
表示“用眼睛看”这一含义逐渐衍变出很多近义词,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为:始于13世纪及之前的单词有 eye、see、look、note,14 世纪之后的有behold、espy、perceive、spot、spy、witness、observe、
discern,出现于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之后的有distinguish和 view。
“eye”的名词用法开始于13世纪,其原始日耳曼语的词根是“augon-⑦”,含义是“孔、洞”,即眼睛是脸上的一个洞。“eye”中的“e”在形状上像两只眼睛,中间的 “y”就像两眼之间的鼻梁 (高佑梅,2012)。单词的这种“义”和“形”之间的密切联系(高佑梅,2011)来自于人的身体感知。eye的动词含义“看”最早始于16世纪,直到16世纪60年代,才开始有了“注视”、“观察”的意思。
“look”在古英语中原本只有动词的词性,表示“用眼睛看,盯、注视、监视”等。“look”单词中间的两个 “o”就像睁圆了的眼睛在看东西在张望。“look”的名词含义在古英语时代的晚期才出现。
“see”在古英语中写作“seon”⑧,它来自于原始日耳曼语的“sekhwan⑨,而“sekhwan”来自于原始印欧语词根的 “sekw-”⑩。“to see”其实等同于“sekw-”“to follow”的意思。因此,“see”最初的含义是“follow with the eyes”,即眼睛看的动作。
“note” 最初的含义是 “observe,take mental note of”,即观察、注意的意思,后来才有“笔记、音符、钞票”等其他含义。
14世纪之后,“看”的含义在单一的“眼睛的跟随”的基础上,发展出丰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其中包括 “behold”(注视)、“espy”(看到)、“perceive”(察觉)、“spot”(发现)、“spy”(秘密监视)、“witness”(见证)、“observe”(观察)、“discern”(看出, 识别)、“distinguish”(区分)和“view”(看,看待)。
由此可见,表示“看”的含义的视觉词汇最初比较单一。其主要出处有两种:一是视觉器官的形状,如“eye”和“look”;二是眼睛的最基本的动作,即“眼睛的跟随”,如“see”。两者都是身体最初的感知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看”的动作根据看的时间长短、方式、场景及动作细微差异进一步细分,进而发展出丰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总之,从单一到丰富的视觉词汇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认知升级,确切地说是建立在身体感知经验上的认知升级。
三、英语视觉词汇的隐喻认知机制
隐喻是人类认知和建构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身体器官构成了认知的基础,在很多情况下构成了隐喻中的源域(卢卫中,2003)。同时,借助于具体的器官词汇,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认知方式和隐喻语言(Mark Rawlands,1987)。例如,爱情、兴奋、恐惧会引起心脏的血流加速,因此心 (heart)常用来象征这些强烈的感情,如“courage”和“passion”。 又如“head”,“hand”,“eye”,“face”,“ear”等发展出多种隐喻含义。 这种用已有的、熟悉的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正是隐喻形成的过程(George Lakoff,1980)。 词汇含义的延伸和扩展也体现人类的隐喻思维。通过对视觉词汇的词源研究,可以发现视觉词汇的基本含义多来自身体直接经验,其隐喻含义是其基本含义的延伸或抽象。
1.视觉器官对信息的接收和操作→视觉(看)
视觉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在人脑中形成的直接反应。客观事物通过视觉器官成像后传至大脑,再经过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大脑中形成特定的概念。因此,视觉首先是视觉器官对信息的接收,伴随着信息的接收,大脑会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操作。如下视觉词汇构词本身体现了这一过程:
behold(看到,注视):“hold”有“拿住”的意思,映入眼睛的东西就好像被眼睛“拿着”一样,动词“behold”“看到、注视”的意思源于此。
catch sight of(看到):“catch”是“抓到、抓住”的意思,“catch sight of”字面含义是“眼睛抓到或捕捉到某一场景或画面”,简化为“看到”。
perceive(察觉,看出):词根“ceive”是“take”(拿)的意思,“per-”是“thoroughly”(全部)”的意思。“perceive”从词源学角度看,是(通过视觉等感官)“全部或彻底拿到”的意思,即“注意到、意识到、察觉到”的意思。
scrutinize(仔细或彻底检查):词根“scrutari-”11○含义是“pick through trash”,“scrutinize”本身也有“挑选”的含义,但视觉的“挑选”实际上是“look at critically or searchingly,or in minute detail”, 即“苛刻地、探究性地看或查看小细节”。
discern(看出;识别,辨别):词根 “dis”是“away”分开的意思,朗文词典对discern的英文解释是 “to be able to see something by looking carefully”。在仔细看某一事物时,人们往往能从中分离出一些平常不容易发现的信息。这时所体现的视觉的功能是“看出,识别,辨别”的功能。
distinguish(辨别、识别):词根也含“dis”是“away”分开的意思,朗文词典对distinguish的第三条解释是:“to be able to see the shape of something orheara particularsound”。 因 此distinguish和discern类似,都有从客观事物中“看出、分辨出”特定信息的意思。
要之:一方面,视觉器官接收客观世界的信息时,好像是视觉器官在“拿着”或“捕捉到”这些信息(如“behold”、”catch sight of”和“perceive”),因此视觉的首要功能(看见)来自于其对于信息的操作——“拿”,强调的是视觉器官对信息的接收功能。另一方面,大脑会根据经验、记忆等分辨、识别信息,这决定着视觉的另一种操作功能——筛选功能(如“discern”和“distinguish”),强调视觉器官对信息的操作功能。无论是接收信息还是操作信息,它们都是人身体的直接经验。
2.“看”的动作→知识、智慧
外界事物通过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成像,这些视觉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中枢,经过大脑神经细胞的一系列活动,被存储起来,供日后参考及其他使用。“看”的动作常被隐喻成一种知识、智慧,此隐喻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视觉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人们最可靠的知识来源。有些知识经过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形成了智慧。
wise(有智慧的):古英语写为“wis”12○,含义是“learned,sagacious,cunning;sane;prudent,discreet;experienced;having the power of discerning and judging rightly”,最早来自于原始印欧语词根“weid-”13○,表示“to see”。 Wise 含义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人类认知过程,即“看见”→“知道”→“知识”→“智慧”。
wisdom(智慧)/wit(智慧):最早也来自于原始印欧语词根 “weid-”,其隐喻含义形成过程与“wise”相同。
insight(洞察力):在构词上它由“in”+“sight”构成,它的最初含义是“sight with the‘eyes’of the mind,mental vision,understanding from wit”, 此条解释中眼睛的视觉已向大脑的“视觉”迁移。Insight的含义后来发展为“penetrating understanding into character or hidden nature”,即一种穿透(看穿)事物而获得的洞察能力。
要之:wise、wisdom 和 wit都伴随着“weid-”,即“看”的动作而发生,因为看见而知道,因此看见的信息就是知识,某些知识经过进一步加工会转变成智慧。洞察力(insight)也是一种智慧,是视觉向大脑“视觉”的隐喻。因此,“看”的动作被隐喻成知识、智慧。
3.视觉(看)→控制、监管
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视觉器官不断接收信息,通过有意识地对特定信息的严密观察,视觉可以发挥监管和控制的功能。此隐喻的基础是因为看守和监管,主要依赖视觉器官——眼睛。视觉器官有限的控制域被类比为人的影响域和控制域。因此一些视觉词汇逐渐演变出控制、监管的含义,如:
inspect(视察;检查):词根“spect-”14○——“look”看的意思,前缀“in”是“里、内”的意思,因此inspect就是往里看,即“视察;检查”的意思。
watch(看守,监视):“watch”在古英语中的意思是“be or remain awake”,即人必须保持清醒,在此状态下视觉器官可以发挥“看守、监视”的作用。
surveillance(监视,监督):词根“veil-”15○——“watch”看的意思,前缀“sur-”是“over”的意思,因此“surveillance”是视线在某一对象之上,严密观察,即“监视,监督”的意思。
vigil(守夜、监视):“vigi”16○在古法语、拉丁语等语言中,都有“watch”的意思。在13世纪,宗教节日前夜都需要人醒着,保持警惕的状态,看守一整夜。因此“vigil”有守夜、监视的意思。
scope(眼界、审视):来自希腊语词根“skopos”17○,是物理意义上的“视力、目标”,后延伸为视觉所能控制的范围,因此有“审视”的意思。
要之:正如汉语中的“视察”、“监视”、“审视”等词汇均含有“视”,英语中表示此类含义的单词中也均含有“看”的词根。由于眼睛能实现监督的功能,因此部分视觉词汇也具有了控制、监管的隐喻含义。
4.身体视觉→心理“视觉”
此隐喻的形成是因为视觉——心理域存在着普遍的映射关系。相比其他感官,视觉感官获得的信息更为直观,因此比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更快作用于大脑。多数语言中,视觉词汇都存在视觉——心理域的映射,如汉语中也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表达。英语中很多单词也体现着视觉直接通着心灵。
vision(想象、愿景):“vision”在词源学中最早的含义是“act of seeing,sight,thing seen”,即看的动作、看见的事物,14世纪之后才有“something seen in the imagination or in the supernatural”的含义,说明“vision”的含义存在着从身体视觉抽象为心理“视觉”的转变。
envision(想象):来自于“vision”,前缀“en”把它变成动词,含义是“endowed with vision”,其隐喻含义形成过程与“vision”相同。
envisage(想像,设想):从最初法语中的“look in the face of”的含义,逐渐转变为“to apprehend mentally,contemplate”。从最初“看”的含义隐喻为“想像”的含义,“envisage”同样存在身体视觉隐喻为心理“视觉”过程。
此外,一些带有视觉词汇的词组也体现了身体视觉向心理“视觉”的映射,这些词组既有身体视觉又有心理视觉的含义,如look down upon(俯视→蔑视)、look up to (抬头看→仰慕)、look forward to(向前看→期待)、look back on(向后看→回忆)和overlook(远眺→忽视)等。
要之:“vision”及与其同词源的 “envisage”和“envision”原本只是眼睛的具体动作,即“看”,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三个单词都被隐喻为抽象的含义——“想象”,这是视觉向心理“视觉”的映射。视觉向心理域的映射也是具体域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很多视觉词组隐喻形成过程也类似。
四、结束语
从词源学角度追踪视觉词汇的起源,可以发现最初的视觉词汇都源自于视觉器官——眼睛。视觉词汇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变迁是人类认知逐渐升级的过程,这种认知升级建立在身体器官获得的身体检验基础之上。通过词源分析,还证明视觉词汇的隐喻含义来自于视觉器官对于信息的接收和操作等身体的经验。然而,对于视觉词汇的认知研究仍有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除身体的经验外,促动其词义构建及隐喻操作的其他理据还有什么?具体的经验理据是什么?国内外的最新的相关研究值得我们关注。
注:
①②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321页
③ 详见《WORD ORIGINS—The Hidden Histories of English Words from A to Z》,A&C Black Publishers Ltd, 作者 Jhon Ayto,2005 年第二版,第237页
④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459页
⑤⑥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266页
⑦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162页
⑧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427页
⑨⑩详见《WORD ORIGINS—The Hidden Histories of English Words from A to Z》,A&C Black Publishers Ltd, 作者 John Ayto,2005 年第二版,第445页
11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425页
12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542页
13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452页
14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522页
15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256页
16 详见《牛津英语词源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423页
参考文献:
[1]Ivor A.Richards.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2]GeorgeLakoff.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Kay Paul&Chad K.Macnaniel.The Linguistic Significance of Basic Level Color Terms[J].Language,1978 (54):610-646.
[4]Mark Rawlands.The Body in Mind:Understanding Cognitive Processes [M].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Sweester,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6]陈佳.英汉视觉常规隐喻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0-22.
[7]高佑梅.语言符号“非任意”特性的多维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2(2):17-22.
[8]高佑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特征释解[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3):16-23.
[9]李瑛.认知隐喻思维与多义词教学[J].中国外语,2006(5):53-56.
[10]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11):23-28.
[1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