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方言视域下的普通话教学

2018-02-09黄年丰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客家话儿化声母

黄年丰

(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普通话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地运用于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某些行业如播音、主持、教师等更是对从业者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考生,对于方言地区的考生,尤其是广东地区的考生,想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和较好的等级并不容易。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广东地区方言丰富,最主要有粤语、潮汕话和客家话3种[1]。在普通话教学中针对生源的方言特点,结合相关的方言学知识,开展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分析方言中干扰普通话的因素,然后对症下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普通话训练这一门课程中,我们结合广东方言特点,对普通话教学改进了改革。

首先,我们对学生进行口头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住址、当地方言、本人所操方言、幼年语言环境和学习普通话的实际情况和自我评价等。其次,通过畅言网网上测试和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现场测试2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了解学生的语音面貌和普通话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本科阶段普通话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一字一句重新学习普通话,而是帮助学生如何克服地方普通话中的方言成分,有针对性地授课。赵则玲[2]、谢润姿[3]等都有对方言和普通话教学的相关阐述,提出与方言对比的普通话教学模式。我们也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从语音、词汇、语法3个方面谈谈我们在普通话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尝试。

一、辨析方言语音特点,系统地掌握规范读音

测试结果显示,广东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平翘舌的辨别、前后鼻韵母的辨别、齐齿撮口的区别、尖音的克服、儿化韵的发音等问题上。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朗读和说话4个部分的格局,设计“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句——篇章”的课堂训练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纠正语音错误,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首先我们从单音节词入手,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3个部分构成,正确的读音需要三者都发音到位。

(一)易错声母辩证

zh、ch、sh与z、c、s是3大方言区的学生都容易发错或者发得不到位的2组音。粤方言和部分客家话都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所以考生容易发错这2组音。在正音时,首先要明确2组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发音部位的不同,zh、ch、s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的前部,而z、c、s发音时舌尖是抵住上齿背,前者翘舌,后者平舌。明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之后,还要清楚哪些字的声母该读翘舌音zh、ch、sh,哪些字的声母该读平舌音z、c、s,可以教学生一些辨记方法,如利用普通话声韵调拼合规律类推记忆,如:zh、ch、sh只与uɑ、uɑi、uɑnɡ相拼,z、c、s不与uɑ、uɑi、uɑnɡ相拼;利用形声字的声旁类推记忆,先掌握少数代表字,从而类推记住绝大部分字,例如,“曾、宗、卒、采、仓、曹、从、散、司、叟、遂”作偏旁的字,绝大多数是平舌音,“占、中、主、专、朝、成、出、少、善、申、生”作偏旁的字,绝大多数是翘舌音。分不清n和l的学生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识记。

粤客方言区的学生将舌根声母h[x]发成几乎不带摩擦的通音[h],要纠正这一发音主要在于对气流的控制。潮汕地区的人在学习发唇齿音f时感到格外吃力,因为潮汕话保留了“古无轻唇音”的特点,语音系统中没有“f”这个声母,长期使用方言使得部分潮汕人在发唇齿音时存在一定的障碍。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训练:1)掌握好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2)夸张练习,在畅言网上进行反复练习,直至系统显示发音正确。3)注意体会每个声母的本来发音。4)字词练习时,以拼音引路,先读注音,再对照汉字,以检查普通话读音与自己方言读音之间的差异,并尽量找出对应规律。5)朗读片段练习要分阶段:夸张→慢速→加速。

(二)易错韵母辩证

鼻韵母在粤、客、闽3种方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淆,无法区分前鼻音an、en、in、un和后鼻音ang、eng、ing、ong。其中潮汕同学最易错的是an和ang,客家话容易混淆en和eng,而in和ing相混是3个方言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通过舌位图区分前后鼻音的发音区别:首先,要注意鼻韵尾n和ng的舌头位置不同。发前鼻音时,在发完元音后,舌尖抵住上齿龈,双唇闭合,舌头基本是平伸在口腔内;发后鼻音时,在发完元音后,舌头后缩,前低后高,舌尖靠近下齿龈下面,双唇未闭合。其次,要注意主要元音的发音,如an、ang。虽然汉语拼音中这2个韵母的主要元音写法一样,但其实二者发音不同,an中的a靠前,ang中的a靠后。明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反复训练,训练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单独训练,教师纠正;小组训练,同学纠正;网上训练,自我纠正等等。

方言区易错的韵母还有:客家话、潮汕话使用者容易用i代替ü,要特别注意区分。粤方言区也存在着将复韵母uo发成单韵母o的情况,其实,uo和o的区别并不难,uo是复韵母,从u到o口形由小变大,o是单韵母,口形始终不变。3种方言区的同学都容易出现2个元音发音长短和清晰度相同的错误,形成类似英语中的真正复元音[ai][ei]。此外,因为广东的3种方言大多没有普通话中的翘舌声母,所以容易将 zi、ci、si后面的舌尖前元音和 zhi、chi、shi的舌尖后元音混为同一个舌面元音i,发音时可以通过平翘舌音整体发音来训练。

(三)易错声调辩证

在普通话声调教学中,一般会谈及古今调类的差异,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每一调类按声母的清浊分阴、阳2类,又称“四声八调”。今天普通话中的四声则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声调经历了“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等演变路径。而广东有不少方言区仍保留古音调类。要学会标准、规范的普通话,首先要扫除“声调”古音化这一拦路虎。以入声演变为例。广东3大方言普遍保存入声,而普通话已没有入声,古汉语入声与塞音韵尾有不可分的联系,如粤方言和客家话完整地保存了古入声的塞音韵尾-p、-t、-k,课堂训练时可以将这些入声字挑选出来进行着重训练。

(四)音变规律

除了掌握好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等系统性知识,还要掌握某些特殊的音变现象。普通话的特殊音变现象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3种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变调”的掌握情况良好,“轻声”和“儿化”这两种自由音变现象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广东方言区基本没有词汇轻声和儿化,所以这2种语音现象对于考生来说是难点。沈阳、邵敬敏针对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中的“儿化”和“轻声”问题,提出删繁就简的原则,减轻香港地区广大民众学习普通话的畏难心理负担,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率。有一些具体措施也值得我们广东的学习者和教师借鉴,如“不把儿化和轻声作为语音教学的知识点,而是放在词汇部分,即作为特殊构词手段和词汇特征加以说明。不把儿化和轻声作为类推性的规则,可以只给出附录词表,即只要求学生掌握或知道特定的词语才有这种用法。”[4]

在具体教学中,为提高学习效率,让考生熟记“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里的轻声词语。对这些必读轻声词语应适当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毕竟,考生通常具有中等及以上汉语学习水平,对大部分普通话必读轻声词语已经掌握。考生第1遍通读普通话必读轻声词语时,可将那些“不同寻常”的轻声词语做个记号,再复习时,只需读准、记牢那些做了记号的轻声词语即可。练习时,可以有意适当延长第1个音节的音长,缩短第2个音节的音长,使2个音节在音长上形成对比,凸显了轻声轻而短的音感特点。同样,儿化在训练时先掌握基本的发音规律和必考儿化词语表,然后牢记一点:儿化的r在儿化韵中并不是一个音素,只是一个卷舌的动作标记。应该是在发儿化韵主要元音的同时附加上卷舌动作,使儿化韵母具有卷舌色彩,而不是发完主要元音之后再加上r。

总之,普通话语音方面的教学一定要结合方言的发音特征,从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韵母舌位、唇形、动程,声调调型、调值,音变形式规则等等最基础的一招一式扎扎实实做起,每个音素的发音都要准确,要及时纠正因为受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方言色彩,学成标准的普通话语音。

二、比较方言词汇差异,领略普通话和方言的不同文化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基本词汇大体相同,但各方言都有自己特有的反映这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人伦关系、心理特点等方面的词,测试时容易出错的多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词汇,以粤方言为例,常见的、易错的词汇有如下类型。

1.方言中是单音节词,而普通话是双音节词,如:袜(袜子)、裤(裤子)、衫(衬衫)、杯(杯子)、眉(眉毛)等。

2.方言和普通话语素的顺序不同,如:鸡公(公鸡)、鸡乸(母鸡)、兵士(士兵)、紧要(要紧)、猫仔(小猫)等。

3.方言和普通话常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条锁匙(一把钥匙)、一餐(顿)饭、一架单车(一辆自行车)、一张(把)刀、一对(双)鞋、一道(座)桥、一班(伙)人。

此外,我们还总结了一下测试中错得比较多的词语,如肥佬(胖子)、粉擦(板擦)、青瓜(黄瓜)、锁匙(钥匙)、波鞋(运动鞋)、靓(漂亮)、怕丑(害羞)、收工(下班)。

常用动词短语不同,如:踩单车(骑自行车)、冲凉(洗澡)、打边炉(吃火锅)、落雨(下雨)、拍拖(谈恋爱)、钟意(喜欢)、饮茶(喝茶)、煲汤(煮汤)、剃须(刮胡子)等。

在课堂上将这些词语分类列出,提醒同学们不要使用方言词语。在训练时,可以借鉴蔡荷芳、陈淑萍[5]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不同地域来源,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方言区分成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互相纠正,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剖析方言语法,纠正说话题中的语误

语法上,广东3大方言与普通话常见的差异也不少,比如说语序,动词的一些限制性状语,普通话一般是置于动词之前,而客家话却是后置的,如“你走先”“你买多一滴(你多买一些)”。粤双宾语的语序也不同,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如“我畀钱你(我给你钱)”。这种语序上的细微差别往往没能引起使用该方言的人的足够重视,在说普通话时容易负迁移而造成病句。

一些常见的句式结构,方言与普通话也不相同,如粤语和客家话都很少使用“把”字句,学生在测试中会出现“把”字缺失的句子,如“*只能更加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应改为:只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又如“*记者可以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告诉群众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却没有留意的一些事情”(应改为:记者可以把新近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没有留意的事情报道给群众)。

广东方言“被”字句所使用的介词往往和普通话不同,如粤语用“畀”,客家话用“分”,所以普通话测试中“被”字句的偏误主要是误用介词,如“我对小说里的故事人物深深地吸引了”。这句应该将“对”改成“被”。

比较句的不等式,客家话一般用“过”,如:“我的作业多过他(我的作业比他多)”“他高过我(他比我高)”。测试中比较句的偏误类型主要是介词“比”的误用。如“外国的小说比中国的小说有很多的不同”(应改为“国外的小说与中国的小说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潮汕话里常用一种“有字句”,即“有”置于动词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如“你有看这部电影吗(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这件事我有听过(这件事我听过)”。由于受方言影响,“有字句”在测试中也屡见不鲜,而在普通话中,这种句式是不规范的。如“*我今晚有和他一起吃饭”(我今晚和他一起吃饭)“*我有在学校见过他很多次”(我在学校见过他很多次)。

语法错误一般出现在“说话”环节。我们在测试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第1、2题的字词测试中基本能做到发音正确、字正腔圆,但是在朗读和说话时,吐字会显得生硬不自然,时常流露出方言痕迹,加上测试者在测试时因紧张而导致逻辑混乱,句子表达不清,特殊句式常产生语法偏误。这说明学生尚未能将课堂上的正音练习真正融入到日常的口语表达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强化口语训练,重视语感实践。

为此,我们借鉴梁海艳[6]“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的训练办法,在课堂上采取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办法。首先,给学生讲解上述的一些常见语法错误,让学生在说话之前先拟提纲,将一些关键词句写下来,互相传阅,订正词汇语法错误,这样可以快速纠正词汇语法错误,同时也让学生拄着文字材料这根“拐杖”先走一程。然后,逐渐减少文字材料的依赖,最后达到扔掉拐杖自己走路的目的。具体说来,就是先从完全依靠文字材料的朗读表达着手,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半凭借文字材料的复述、讲故事、背稿演讲等形式,然后再过渡到完全脱稿说话。

四、小结

由上可见,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是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的,教师只有认清方言和普通话各自的文化背景,方能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特殊性,为普通话教学服务。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要善于通过方言调查研究弄清本地方言跟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寻找地方普通话中由于类推不灵而带入的方言因素,以便解决读音上的混乱。

其实,学好普通话的目的不能满足于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而应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所谓普通话能力”是能运用普通话思维从口语到书面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都合乎标准和规范,不仅书面语音要标准而且在无文字凭借下能标准、流畅自如地说普通话,而且词汇、语法都合乎标准和规范。普通话教学改革,必须全面联系当地方言实际,建立科学的、符合方言区学生言语状况的教材和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分清正误,提高听音辩音能力和改正方言缺陷的能力,从而提高普通话运用的能力。

[1]李新魁.广东的方言[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2]赵则玲.论方言和普通话教学[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98-101.

[3]谢润姿.与方言对比的普通话教学模式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02-104.

[4]沈阳,邵敬敏.试谈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中的“儿化”和“轻声”问题[J].方言,1997(3):169-173.

[5]蔡荷芳,陈淑萍.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1):123-125.

[6]梁海艳.普通话水平测试给普通话教学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3-105.

猜你喜欢

客家话儿化声母
声母韵母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有趣的“儿化”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声母歌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北京话(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