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农业产业发展新对策
2018-02-09吴敏
□吴敏
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在农民增收、任务在发展产业。柯城区农业以柑橘、粮食、蔬菜、生猪、水产为主,柑桔产业是柯城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柯城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已建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3个精品园区,建成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水产养殖基地、8000亩笋竹基地、3万亩柑桔出口基地,建立了集繁育、养殖、加工、出口和休闲“五位一体”的全国最大鲟鱼鱼子酱出口加工基地。全区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25家,家庭农场990家,2017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已创建名牌农产品31个,其中省级名牌10个、市级名牌21个;获得著(驰)名商标称号2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9个、市级14个。全区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销售产值亿元以上4家、5000万元以上4家、1000万元以上25家、500万元以上12家。
发展特色种植业。柑桔产业发展要按照“控面积、限产量、调结构、重加工、促升级”的思路,实施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做强做精柑橘产业。以“柑橘小镇”为重点,加快推进中澳柑橘风情园、农法自然生态园、印象国际柑橘博览园等项目建设。蔬菜产业发展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实施放心菜工程和农民素质工程、种子种苗工程等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和种菜效益。发展特色中药材、渔业、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建设浙八味蝴蝶谷项目、万亩中草药产业带、鲶鱼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增收新亮点。
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建设项目,提高养殖环节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无害化处理”为重点,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优化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养殖,促进种养循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开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道路。
积极发展种养结合模式。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拓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通过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成活率和养殖水平,降低农田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农牧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牧业收入稳定增加。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从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耕地有序流转,向种养大户集中。从传统技术向省工节本技术转变,重点推广农作物免耕、机插、直播栽培,食用菌周年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微滴灌、反季节多样化增效技术等省工节本技术。从单一服务向集成服务转变,改变原先单打一生产技术,整合农技推广力量、集成先进适用技术,为产业转型提供综合配套技术,开展统一服务。围绕浙八味蝴蝶谷项目,积极推进万亩中草药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鲶鱼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依托院士工作站、柑橘研究所衢州分所等平台,积极推进柑桔转型提升。
创建“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推进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在大田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推进在线监测、远程控制、远程诊断、报警联动等技术在设施栽培生产上的应用;推进无线射频识别、电子耳标、智能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在畜牧养殖上的应用;推进全球定位系统、智能芯片、电子地图等技术在农机作业中的应用;推进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在提升耕地土壤质量、肥料肥效、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通过综合服务、农资配给、销售支持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精细度和价值含量;把“互联网+”农业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起来,通过电商培训、培养一批“新农人”创业者,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互联网+”的示范者和引路人;把“互联网+”与农产品销售结起来,实现线上线下线结合,积极探索农产品交易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