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对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2018-12-26陈刚

浙江经济 2018年22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陈刚

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浙江可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从全方位区域统筹、创新要素集中、湾区资源整合、新型智库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湾区经济开发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杭州湾经济区。高能级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借鉴和启示,对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要做法

解决同质竞争问题。针对珠三角城市间在金融、航运、制造等领域存在的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先着眼于经济结构高度相似地区的协同发展。在宏观上,寻求错位发展。基于原有城市的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如在湾区东岸深圳、东莞等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湾区西岸佛山、中山、珠海等地重点布局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南部沿海地带的惠州、江门、深圳、珠海,重点布局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生态环保型产业。微观上,借助产业链条延伸和区位拓展,开创粤港澳三地合作。如利用珠江口西岸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拓展香港向西发展的空间;横琴借助澳门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娱乐服务业多元化,包括拓展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中医保健,形成错位优势。

实现区域之间分工合作。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分工合作,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推动湾区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升级。例如,由深圳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合作区人事权归深圳。合作区形成深圳为总部、汕头为基地的发展模式,强化深圳主导产业配套,突出先进制造业、新兴海港等产业发展重点。其次,为密切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经济、物资、交通的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将从海、陆、空三个层次规划交通布局。当前主要在规划实施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密切湾区城市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创新要素高度集中。针对集聚度低、协力合作攻坚不足等短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强调实现创新要素的集中,并由创新集中走向创新集群。通过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港创新圈建设,将湾区经济定位于为区域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完善的生态支撑。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打造为例,广深城区持续集聚大量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要素,但与此同时部分创新平台呈现创新要素外溢的趋势。为此,广东省通过环境品质的提升和交通联系的优化,促进广深沿线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形成了广深两端深度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广深沿线创新要素集聚的新型格局。借助香港在高等教育、高端人才、先进服务业等方面的优势,整合两地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航运物流和制造业中心,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面完善和升级,促进创新要素的高度集中、创新生态高度成熟。

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资源环境约束制约了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破解此难题,粤港澳打湾区建设中强调利用海域空间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发挥粤港澳湾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多边、双边合作机构和“一带一路”专项基金等,对创新项目予以支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智力支撑体系,建设新型智库,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等。如广东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及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并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构建支持湾区经济发展的智库合作模式。广东省组织广东港澳办、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社科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合作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探索建立“政府+媒体+金融+智库”的新型合作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浙江实施大湾区经济开发的若干建议

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浙江可从下面几方面提升湾区经济的开发水平:

开展全方位区域统筹,优化和完善分工协作关系。加大与上海的协调,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和落实机制,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和良性互动;建立湾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协调,对湾区和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采取会议协商等方式寻求解决。完善跨区域协调机制,构建湾区利益共享机制,及时解决湾区建设中存在的涉及资源保护、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补足交通短板,目前沿海大通道存在明显的交通短板,现有的架构暂无法满足湾区主要城市的沟通联系,应考虑完善基于湾区功能协同的交通网络布局。按照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衔接、管理协同等要求,启动建设杭州湾区域主要城市与上海的公路复线和铁路联系,推动滨海干线,加强疏港路网建设。

推动创新要素集中,提升湾区经济国际影响力。促进创新要素集中,应推动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湾区创新资源的集中,形成高能级的开放辐射区。重点包括推动科研及人才的国际化,吸引国际人才,拓展杭州的发展空间;加大湾区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以互联网新业态为重点,开展资源整合;推动湾区服务创新,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全方位创新支撑体系;促进湾区智库资源的集中,形成湾区的知识高地和人才高地,促进湾区能级的提升;借鉴深圳南山区科技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以钱塘湾金融港湾建设为依托,探索试点政府和行业自治主体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产业链、资本、人才的协同驱动。

充分整合湾区资源,提高湾区核心城市引领能力。借助杭州、宁波双引擎的引领作用,提高引领水平,尤其是借助中心城市在金融、互联网、智慧化程度等方面的优势,完善湾区城市群的分工协作体系。可发挥产业互融优势促进湾区全产业链分工合作,发挥要素互享优势促进湾区人才、创新等要素资源的集中,发挥平台互接优势为湾区建设提供项目承载等;充分利用湾区资源,增强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的物资支撑,包括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岸线资源、滩涂空间、生态湿地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业以及类似海洋勘探、海洋科技等拥有更大经济机遇的海洋产业;完善滨海经济及城市的道路规划,提高港口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对外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可利用资源的空间布局,增强陆海统筹意识,促进湾区与腹地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对接,发挥协同效应。

建设新型智库,保持湾区建设的长期性和协同性。组织科研资源,建设湾区新型智库,为湾区开发提供决策建议、智力支持;引导和支持新型智库服务于湾区建设,对湾区开发开展持续性的研究,使之成为浙江湾区开发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区域之间的协调、规划之间的衔接等问题上,发挥湾区新型智库在智库联盟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