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商回归: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

2018-02-09余华

浙江经济 2018年22期
关键词:浙商浙江发展

□余华

浙商回归,不同于一般的招商引资,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培育“根基在浙江”、念兹在兹的“子弟兵”和“嫡系部队”,为浙江的长远发展培元固基,增添持续不断的动力

浙商是浙江的金字招牌,也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浙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第一商帮。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支持在外浙商“反哺”家乡的战略思想。之后,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两山”“两鸟”理论为指引,打出了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吸引浙商回归“反哺”浙江就是其中的重要招式。浙商回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成为促进浙江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

浙商回归的发展历程

吸引浙商回归“反哺”浙江工作,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浙江省委、省政府立足于浙商群体资源丰富的特殊省情、立足于浙江长远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浙商回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尝试酝酿阶段(2011年底以前)。本世纪初,由于本地生产资源有限,在成本等要素的压力下,浙江企业大量外迁,浙江省内投资乏力,经济增长下滑,出现了“本地资本和产业空洞化”的现象。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理念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支持在外浙商“反哺”家乡的战略思想。2006年2月,浙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引进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在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以吸引省外浙商为主体的浙商回乡工作拉开了序幕。

启动探索阶段(2011年底-2013年底)。2011年底,首届浙商大会之后,浙江省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省发改委等14个部门又相继出了12个配套文件,专门成立了“浙商回归”领导小组,制定了对所辖市县、相关部门以及省外浙江商会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由此浙商回归成为浙江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从2012年到2013年底,是浙商回归探索创新、稳步发展的阶段,浙江省成立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各地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大打“亲情牌”“实惠牌”,广大浙商积极响应,浙商回归的投资规模稳步增长。

强力推进阶段(2013年底至今)。第二届浙商大会之后,掀起了浙商大回归、大引进的热潮,全省启动实施了“千万招引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以“领导干部现场行、媒体记者一线行、天下浙商家乡行”为重点的浙商回归“六月”行动,为浙江回归营造了浓厚氛围,浙商回归进入快速推进的阶段。浙商回归的声势不断壮大,全省工作的合力不断凝聚增强,服务更加精准扎实,有力地激发了浙商回乡创业的投资热情,浙商回归的投资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比2014年投资增幅近千亿元,回归层次明显提升,集中于互联网产业、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万亿产业领域的项目比重不断攀升。浙商回归的内涵不断丰富,从最初的产业项目逐步向总部、资本、科技、人才乃至环保、扶贫等公益领域拓展。

浙商回归的主要成效

促进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至2015年,浙江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03个、全国500强企业项目244个,回归项目缴纳的税收总额达到1335亿元,其中仅占总数3.99%的大企业税收贡献占比就达69.64%,税收超亿元的回归企业达到315户。多年来,浙商回归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突出八大万亿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不仅在产业领域瞄准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重大产业方向,也在资本回归、总部回归、人才科技回归等领域积极探索,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倒逼政府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浙江的招商引资,比拼的不是政策的优惠,而是吸引高端化产业回归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与中西部相比,浙江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已不具备成本优势,政策博弈的弹性空间较小,必须把改善以政务、法治为首要的投资环境作为突破口,提升竞争优势。以浙商回归为重要契机,倒逼政府自我革命,加快面向市场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四张清单一张网”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速度最快、政府服务最优”省份,近年又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要求,倒逼政府进一步放权、减权,提高服务效率。在项目服务上,切实加快浙商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动项目全程服务、优质服务,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店小二”式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营造了亲商安商兴商的良好氛围。省统计局民调中心调查显示,2012年以来,回归和拟回归浙商对浙江投资环境的满意率每年都在90%以上。

高扬浙商精神,带动浙江发展。浙商回归,不仅是产业的回归、资本的回归,而且是浙商精神的回归,是创业创新、抱团发展、共建家园之精神的回归。浙商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为中国第一商帮,凭的是创业创新的首创精神、实干兴业的四千精神、抱团发展的合作精神、放眼天下的开放精神。浙江回归,不仅为浙江带回了产业、资本、技术,也带回了高素质的人才、国际化的信息,以及经历全球化洗礼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浙商回归,汇集了广大浙商的巨大能量,凝聚了“浙商兴浙”的强大合力,为整个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

进一步推动浙商回归的发展

浙商回归,是基于浙江独特省情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浙商的巨大资源以及浙商转型的需求和浙江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的契合共振,成为实施“浙商回归”重大决策切实可行的科学基础。浙商回归,不同于一般的招商引资,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培育“根基在浙江”、念兹在兹的“子弟兵”和“嫡系部队”,为浙江的长远发展培元固基,增添持续不断的动力。展望未来,需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浙江回归工作。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浙商回归”的统筹协调。目前虽然建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但其办公室的整体统筹力量尚显不足。浙商回归,涉及众多行业、产业以及不同部门的政策对接,专业性强,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来操作实施。建议可以仿效“五水共治”等工作的做法,抽调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综合性办公室,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统领全省的浙商回归工作。这样,既可以协调好浙商回归与其它招商引资的关系,又可以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专业化的招商力量,科学地制定中长期规划、精准地设计好项目。目前,在不改变现有组织架构的情况下,为了加强统筹整合力量,有必要加强重要招商资源统筹协作、重大问题联席协商、专题协调破解等机制建设。

进一步改革创新,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良禽择木而栖”,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对于客商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对于政府来说是最强的竞争力。对于有实力的浙商来说,考虑最多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政府服务、市场秩序、人居环境和文明程度。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浙江土地、成本等要素“先天不足”,只有抓好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法治、人文环境,才是吸引浙商回归的根本之策。浙商回归,不同于一般的招商引资,针对的是特殊群体,浙商荣归故里、报效桑梓的意愿是相对稳定的,只要有符合他们投资意向的好项目,他们会优先想到回乡投资。因此,浙商回归的重中之重,是针对浙商的投资需求,精准地筹划好的项目。有必要进一步整合研究、规划、招引力量,提高精准服务的能力,精心筹划一批“高大上”项目,加以重点推介招引。

进一步挖掘浙商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浙商的省外投资额约有4.5万亿元,相比来看,回乡投资的浙商还只是一小部分,回归的浙商大多以直接投资为主,还没有利用好省外海外浙商的广泛人脉资源。因此,要挖掘浙商潜力,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招引模式、招商机制,进一步整合和加强专业化、社会化招商力量,针对浙商个体特点,量身定制谋划项目,提高招商的精准性。同时,要与时俱进,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招引“隐形冠军”浙商。浙商行事低调,目前还有不少的行业“隐形冠军”浙商尚未挖掘,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浙商资源的排摸,挖掘更多的“隐形冠军”浙商,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一些项目,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创业。二是“以商引商”。目前浙商广泛的人脉资源还没有利用好,有必要加强政策激励,鼓励浙商和非浙商联合投资或搭档回归,“以商引商”。三是培育、挖掘新生代浙商。新生代浙商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更倾向于高端产业的发展,是大有可为的创业者资源。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底数,建立新生代浙商的信息库,同时加大关爱与联络,为他们搭建学习交流以及培训的平台,展开有针对性的乡情联谊活动,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

猜你喜欢

浙商浙江发展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