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静脉窦血栓临床特点分析

2018-02-09孙林王佳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视神经视力血栓

孙林,王佳伟,2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率约为(3~4)/100万,其病死率可高达4.39%[1]。CVST累及的部位有皮质浅静脉、大脑深静脉和硬脑膜窦。与脑动脉血栓形成不同,CVST发病率相对较低,病因、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及体征各异,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对CVST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以“视力障碍”就诊、后诊断为CVST的患者资料,探讨此类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进一步认识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CVST的特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连续收集2004年1月-2016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以视力障碍症状就诊的CVST(不包括海绵窦血栓形成)患者,均符合《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病程[分为亚急性(4 d~1月)和慢性(>1月)];分析患者病因及临床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等数据。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其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34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52.9%),女性16例(47.1%),男女比例为1∶0.89,年龄14~61岁,平均(36.1±12.9)岁。其中,≤18岁者1例(2.9%),为男性;19~45岁者24例(70.6%),男性12例(35.3%),女性12例(35.3%);46~60岁者8例(23.5%),男性4例(11.8%),女性4例(11.8%);>60岁者1例(2.9%),为女性。亚急性起病11例(32.4%),慢性发病23例(67.6%)(表1)。

2.2 病因及诱发因素 本组患者中有感染因素者5例(14.7%),非感染因素引发疾病者29例(85.3%)(表2)。

2.3 临床症状及体征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中以视力下降最常见,共29例(85.3%),其中双眼视力下降23例(67.6%),单眼视力下降6例(17.6%),严重视力损害(显然验光<0.1)14例(41.2%);阵发性黑蒙8例(23.5%)(其中4例合并视力下降);复视1例(2.9%)。视力障碍伴有头痛9例(26.5%),伴眼痛1例(2.9%),伴颈痛1例(2.9%),伴耳鸣2例(5.9%),伴头晕1例(2.9%),伴症状性癫痫2例(5.9%)(表1)。

表1 34例静脉窦血栓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表2 34例静脉窦血栓病因及诱发因素分析

本组患者主要体征为视盘水肿29例(85.3%),其中双眼视盘水肿27例(79.4%),单眼视盘水肿2例(5.9%);静态视野损害28例(82.4%),其中严重视野缺损(弥漫性视野缺损或全视野缺损)18例(52.9%),双眼受累11例(32.4%),单眼受累7例(20.6%)。

2.4 腰椎穿刺 33例患者行腰穿检查,颅内压<180 mm H2O 1例(3.0%),颅内压180~330 mm H2O 14例(42.5%),颅内压>330 mm H2O 18例(54.5%)。脑脊液常规异常(总细胞数及白细胞增高)3例(9.1%),脑脊液生化异常(主要为糖和总蛋白增高)9例(27.3%)。

2.5 影像学检查 34例患者行头CTV/MRI/MRV/DSA检查,7例(20.6%)仅有1个部位静脉窦或静脉血栓形成;9例(26.5%)出现2个静脉窦或静脉血栓;7例(20.6%)血栓累及3个静脉窦或静脉;7例(20.6%)有4个静脉窦或静脉血栓形成;2例(5.9%)累及5个静脉窦或静脉;分别累及6个及7个静脉窦者各1例(2.9%)(表3)。发生血栓频度最多为乙状窦25例(73.5%),而后依次为横窦24例(70.6%),颈内静脉10例(29.4%),上矢状窦9例(26.5%),窦汇6例(17.6%),下矢状窦3例(8.8%),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各1例(2.9%)。仅有5例(36.4%)出现受累静脉引流区脑组织或脑膜病变,10例(29.4%)表现为视神经信号异常,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9例(26.5%),而16例(47.1%)无脑实质损害或陈旧病变,MRI上表现为部分空蝶鞍13例(38.2%),表现为空蝶鞍3例(8.8%)。

2.6 实验室检验及治疗效果 23例患者行D-二聚体检验,仅有6例(26.1%)D-二聚体≥0.5 mg/L,33例给予治疗(1例为住院1d的患者,未治疗),给予甘露醇、醋甲唑胺、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治疗,18例(54.5%)临床症状好转,15例(45.5%)无明显改善。

表3 34例患者静脉窦血栓常累及部位一览

3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最早报道于1825年,该病发病率较低,成人3~4/100万,儿童7/100万,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少见的类型[3]。典型CVST有如下临床特点: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②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因素(如耳鼻、颜面部、扁桃体、颅内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口服避孕药、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及产褥、激素替代治疗、外伤等),还有部分为原因不明。③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④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盘水肿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死亡。CVST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据报道误诊率高达50%[4]。

本组研究发现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CVST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青中年为主,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与以往文献报道以女性为主不同[5-6]。本组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85.3%),感染因素仅占5例(14.7%),非感染因素中又以血液系统病变所占比例最大。发病形式多为亚急性和慢性隐匿发病,病程最长可迁延2年,与以往文献报道的急性和亚急性起病方式不同。临床表现以视力障碍、视盘水肿、视野缺损和颅内压明显增高为特点,这与文献报道的CVST临床特点不完全相符[6-7]。这可能与本组病例多为慢性静脉窦血栓形成、部分可能与静脉窦先天发育异常有关,与经典的CVST起病形式、临床表现、发展及转归不同[8]。

本组47.1%患者影像学上表现为部分空蝶鞍或空蝶鞍,视神经信号异常和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分别为29.4%和26.5%,多个静脉窦可有血栓形成。MRI上可出现视神经及其周围蛛网膜下腔改变,提示临床若发现有慢性双眼视力损害患者,应尽早查眼底及静态视野检查,如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头MRV/CTV,必要时行DSA,可早期发现静脉窦病变。

DSA是确诊CVST的金标准,其直接征象为脑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皮质静脉扩张、迂曲,显影时间延长。MRI结合MRV是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文献报道诊断敏感率达90%以上[9]。本组病例MRI显示多数病例为空蝶鞍或部分空蝶鞍,视神经信号异常及其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内新发病灶少,头MRV或头CTV联合DSA能很好地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抗凝是治疗CVST的一线药物,2011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CVS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一经确诊为CVST的患者,如无禁忌证,应立即启动抗凝治疗,伴有颅内出血不是抗凝治疗的禁忌证(Ⅲa级推荐,B级证据)[10]。为了减少CVST复发,原发性CVST需抗凝治疗3个月,遗传性或继发性CVST需抗凝治疗6~12个月,而长期服用抗凝药无益[11]。目前无证据表明静脉溶栓治疗优于抗凝治疗,这可能与该病明确诊断时间较迟,患者已失去最佳溶栓时间窗有关。血管内介入治疗被认为是治疗CVST最有效的方法,有报道总有效率为100%,但该技术尚处于待完善阶段,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12]。本组病例除了给予抗凝治疗外,针对颅高压给予口服醋甲唑胺治疗,显示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偏小,且为单中心数据,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后期计划进行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以对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CVS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进一步研究。

[1] BORHANI HAGHIGHI A,EDGELL R C,CRUZFLORES S,et al. Mortality of cerebral venous-sinus thrombosis in a large national sample[J]. Stroke,2012,43(1):262-264.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诊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11):818-823.

[3] 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多中心专家共识组.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2):1088-1090.

[4] 劳锋华,胡宇云.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110.

[5] 尹西,蒲传强,田成林,等. 35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特点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6):529-531.

[6] 刘想林,徐平,文俊.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111-113.

[7] 李勍,杨雪荣,陆明佳,等.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32例的临床和影像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7):146-149.

[8] FERRO J M,CANHAO P.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updat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Curr Cardiol Rep,2014,16(9):523.

[9] 叶景,张小军,王守森,等.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57-59.

[10] SAPOSNIK G,BARINAGARREMENTERIA F,BROWN R D,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2011,42(4):1158-1192.

[11] MASUHR F,MEHRAEIN S,EINHAUP K.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J]. J Neurol,2004,251(1):11-23.

[12] 彭明强,林兴建,夏成才,等.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6):428-431.

猜你喜欢

视神经视力血栓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保护视力等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