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工作坊”讲述京城旧事
2018-02-08彭立昭
彭立昭
“旧粮票、缝纫机、二八自行车……这些老物件,多数是垃圾堆里捡的,有些是从收破烂的手里买的,当中也有老街坊送的。如果我们不看重这些东西,丢掉的不仅是父母的家当,更要命的是丢掉了孩子的故事……”前不久,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文化馆的“老物件工作坊”,听讲解员亲切地讲起了每件老物件的故事。据悉,文化馆里竟收藏了将近6000余件老物件,它们生动地再现了每一个年代特有的文化,封存着几代人的记忆。
工作人员介绍,“老物件工作坊”源于20多年前一次展览。当时老馆长徐伟和一位同事在小区里觉得好些居民扔掉的老物件当垃圾处理太可惜了,他们觉得每件老物件都有存在的价值,为什么不收集起来呢?于是他们便把这些老物件捡了回来,精心布置了一场名为“我们身边正在消失的老物件”展览,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让人们能够珍视和记录时代变迁的印记,保存我们的文化记忆。展览期间有许多群众把自己家收藏的老物件捐赠到了展览现场,还有好多社区居民回家后将整理好的自家旧物捐了出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户居民发现自己当时被扔掉的柜子里还有一家人的老照片相册和全家福,惊喜连连,当然舍不得老照片了。馆里的工作人员得知此情况后,表示等展览完毕后,会把相册完璧归赵。从那以后很多居民便自发地参与了捐献活动。那张自行车发票就是赵先生送来的,之前赵先生还送给馆里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同时还送来了四个年份的自行车车船使用税完税证,还有两个自行车行驶证;那台上世纪80年代的中文打字机是郑女士送来的;解放初期的梳妆台,虽然物件快要散架了.物主却把散落的木条、木块都收集起来给了馆里……为了方便网络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文化馆老物件收藏的事迹,2009年生活老物件工作坊博客加入老年博客村圈子,加入圈子以来,生活老物件工作坊博客深受老年人喜爱,博客浏览量与日俱增,老物件也越积越多。
从那以后,朝阳区文化館几乎每年都有老物件主题展,如2011年受邀去香港举办了“五味纷陈一一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老物件展”;2012年举办了“念旧——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展”;2013年举办了“勤俭节约老物件展览”。那天一大早,朝阳区文化馆近百名员工,通过“蚂蚁搬家”的传递方式,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搬运,将4000余件文化生活老物件统一码放在朝阳区文化馆广场指定位置,通过老物件展示,重新唤起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如今“老物件展”已经成为朝阳区文化馆的一大特色。甚至“老物件展”也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落地项目,成为了朝阳区文化馆独具特色的一个“金牌”展览项目。老馆长徐伟认为,看这些老物件,让文化馆的“围墙”消失了,“人们会觉得所谓的文化现象其实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真切。”
记者在文化馆还看到了镇馆之宝:身高约2米的兵马俑(灯彩)。文化馆的三楼上,是有很多戏迷常来光顾的小剧场:被喻为北京戏剧艺术新地标的“9剧场”。在这里也经常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如“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非非戏剧节”等。有媒体这么评价:朝阳区文化馆创新尝试的“以市场手段繁荣公共文化”、“以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反哺公共文化事业”的新型发展模式也让其成为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中引人关注的新范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