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用《星际特工》展示法式科幻
2018-02-08
随着电影《星际特工》的热映,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再度走入人们的视野。
当年受限于技术和成本
20年前《第五元素》上映时,大多数人都捏了一把汗,7D00万欧元的成本创下了当时欧洲电影的纪录,如果是赔了的话,不只是吕克·贝松和他的“欧罗巴影业”,法国人估计都不敢再碰“科幻特效大片”这个类型了。说来法国不仅是电影的诞生地,也是科幻电影的故乡,100多年前梅里爱拍《月球旅行记》时,就开创性地发明了许多特效技巧,这种来自凡尔纳的“太空历险情结”一直在法国盛行,譬如《星球大战》在法国就拥有大量的铁杆粉,培养了不亚于美国的科幻土壤。
在同属流行文化的欧洲漫画中,科幻冒险类也是最重要、最具人气的分支,以莫比乌斯、让一克洛德·梅泽尔为代表的漫画大师们,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创造了那种辽阔、壮美的视觉奇景和干奇百怪的外星族群,其美学构想早就被《星球大战》、《异形》等好莱坞科幻大片所吸收,也长期影响了吕克·贝松、阿兰·夏巴,乃至宫崎骏等人的作品。遗憾的是,法国本土受限于技术和成本,多年来只能眼睁睁看着乔治·卢卡斯把玩这些科幻元素,抢先把千年隼飞上了天,一直等到1997年的《第五元素》才如愿以偿。贝松原本打算十年后开拍《星际特工》,没承想被横空出世的《阿凡达》所震撼,干脆再积累个十年吧,幸好刚刚靠《超体》大赚了一笔,现在不差钱。
动作场景上的轻车熟路
电影《星际特工》来源于漫画,这套漫画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整23卷在《领航员》杂志上连载时,见证了欧洲科幻漫画的黄金时代,也给十几岁的贝松心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如今沉迷于日式画风的年轻漫迷眼中,《星际特工》是那种上一代人才喜欢的风格,构图繁复,情节偏慢,若是搬上銀幕,最好重新分镜和调整节奏,还得加入流行的视觉元素,撑足俩钟头。所幸,贝松最擅长的就是控制节奏感,之前拍的那些科幻片、动作片之所以观感很“爽”,就是他剪辑的功夫炉火纯青,这个本事甚至掩盖了他在剧本和调度上的短板。
《星际特工》依然能体现吕克·贝松在动作场景上的轻车熟路,同时因为CG特效的铺张使用,场面比《第五元素》时又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几场打斗和追逐戏,格局不大,倒也处理得颇为紧凑、流畅。借助于“维度”概念的引入,贝松这次得以在开阔感和紧迫感中随时切换,刚刚还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转眼就成了熙熙攘攮的集市,可以随意发挥想象力来营造视觉奇观。但要像《星球大战:克隆人的进攻》那样拍出大军团作战的史诗气势,则一直不是贝松的强项,他还是热衷于打造孤胆英雄式的传奇,在角色和细节上挖掘,用复古感和喜剧感来填补平衡。影片中那些外表蠢笨,举止粗鲁的外星人,在灵巧的主角面前是如此滑稽,上世纪的科幻片里还得靠特型演员穿上厚厚的橡胶套来表演,如今都改成了CG建模和渲染,贝松对动作捕捉技术的掌握紧跟时代前沿,而在角色的功用设定上,则依然停留在上世纪的传统思维之中。
这些套路背后,其实有着更久远的文化脉络,譬如从珠星人的体态和服饰上,就能找出早期科幻片中残留的“后殖民主义”色彩。裸露的修长肢体,长老主导的社会架构,渔猎作息的生产方式,活脱脱就是非洲原始部落的“宇宙翻版”。在一些的西方人眼中,这些来自远方的淳朴难民,天生就被赋予了善良的正义标签,他们与拥有高科技的暴力机器间“必有一战”(卡梅隆的《阿凡达》里就曾演练过了)。从人类学上看,这也是一种“文明”的冲突,弱者总是被预设了同情贝松本人的立场很明确,借用女主角洛瑞琳的嘴巴来阐述,单听这台词未免有些矫情,但想想“博爱”本就是法国人的口号,是写在他们护照上的精神追求,说不定到28世纪还真就实现了。
法国人特有的冷幽默
对于贝松的“好莱坞化”,法国人一直毁誉参半,但他作品中的“大女主”情结,却颇受评论界肯定。因为塑造了一个叉一个独立、自强的女英雄形象,甚至有人将贝松与詹姆斯·卡梅隆和雷德利·斯科特相媲美。《星际特工》里的洛瑞琳,正是被他视为“初恋”的那个女人,是后续所有女主角的“灵感之母”,尼基塔、马蒂尔达、贞德、阿黛尔、露西等等,也就《第五元素》里的莉露纤弱了些,可最后还是靠她拯救了世界。为了提升洛瑞琳的地位,贝松不惜压制男特工韦勒瑞恩,这个漫画里经验丰富的老大哥,在电影里几乎成了“愣头青”,不是说戴恩·德哈恩演得不好,而是他在气场上输给了卡拉·迪瓦伊,让这对CP有点阴盛阳衰的感觉。
性感中不乏俏皮,浪漫时还带点刁蛮,这本就是法国女性在银幕上独有的魅力,迪瓦伊在贝松的调教下,着力模仿这种法式设定,小白眼翻起来尤为地道。贝松对超模一向偏爱,譬如《天使A》里的主角是“维密超模”丽·拉斯姆森,《第五元素》的米拉·乔沃维奇更是干脆被他娶回了家,迪瓦伊在第一场戏里的比基尼,就是在向乔沃维奇的紧身衣致敬。无论是随意搭配的便装,还是量身定做的战斗服,好身材的迪瓦伊都显得自信、洒脱,比差不多高的德哈恩更抢眼,标志性的粗眉更多了份男性化的干练,这或许就是贝松在少男时代的梦中女神吧。
如果能忍受法国人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打情骂俏”,《星际特工》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颇为有趣的,不求严谨和深刻,只图个娱乐性,撩个汉子顺手就拯救了世界。花了两亿请工业光魔、维塔工作室等顶级公司来做特效,钱都花在了明处,场景渲染上分外养眼,大银幕的浸入感让人不禁想停下来,用VR看个仔细。贝松对科幻题材有多爱,从他的处女作《最终决战》中就可预见,在完成了《第五元素》未及打造的“干星之城”,借鉴了《阿凡达》的“蓝荧”视效之后,吕克·贝松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恶趣味”:肮脏破旧的武器,加个喷射器就能飞的大巴,为吃“猴脑”准备的大白帽,玩弹珠枪的小胖等等,都同让一保罗·高迪耶的服装设计一样,是法国人特有的冷幽默。
比起直白的大阴谋和没有存在感的大反派,影片中最惊艳的还是蕾哈娜,那段完全跳出叙事的变装秀,也是脱胎于“疯马”夜总会的经典回忆,再通过外星人“泡泡”的幻化,登上了未来的舞台。观众与其说是韦勒瑞恩,不如说就是贝松本人,夹带私活儿让自己也过个瘾,这不就是拍科幻片的真正目的吗?
邢大军据《海外文汇》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