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与语言学的共变

2018-02-08□文│梁

中国出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语料语言学跨文化

□文│梁 浩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当下,中国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界也十分关注这种变革给国家与人民话语建构带来的影响,但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框架。由陈建平、尤泽顺等所著的《社会、文化、身份与话语建构——中国社会语言学新探索》(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旨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话语建构之间存在的共变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内话语模式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交互作用以及对中外跨文化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社会语言学共变研究的发展与创新。从拉波夫最早开启了对语言使用规律及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以来,许多社会语言学家都沿着这条路径进行探索。该书中所探讨的“社会、文化、身份和话语建构”其实也同样属于这个范畴,而且该书将研究视角延伸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从中国政治话语体裁的选取、当代社会政治文化词语色彩意义,到当代社会女性叙述与性别意识构建和当代社会日常叙述自我认知的构建过程,再到中外政治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与话语建构等方面的不断变迁,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话语构建中存在的共变性规律,体现了社会语言学共变研究在新时期和新语境中的发展与创新。

宏观与微观并重的研究体系。该书采用广阔的研究视域,建立起一套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体系。从宏观的社会政治层面而言,该书以普通百姓的民生新闻、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回归前、后两个时期的香港政府施政报告等新闻语篇中的话语为例,揭示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外政治关系语境以及跨文化语境下社会变迁与话语的互构关系。从微观的社会语言层面而言,该书不仅涵盖了与语言使用可能存在共变关系的所有社会因素,同时也融合了其他学科和与社会问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建立了以具体的语言使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语言使用与社会因素互动为中心、以语言分析为手段的多学科理论研究体系。该书作者同时还将共变研究理论多元化的趋势与中国语境的特色理论相结合,为国内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多样化的调查手段保证结论准确性。从研究方法来看,社会语言学始终以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主流,然而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如何分析语料来得到相对统一的数据方面却有不同的做法。早期通行的做法是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和对原始语料进行标注统计,从而让研究者获得翔实的数据,然而这种方法却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弊端。随着新近研发的计算机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才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得在短时间内对较大规模的语料进行分析并获取可靠数据成为可能。因此该书作者在对文本中的多项研究进行调查时,采用了新旧方法结合的方式,以问卷调查结合电子数据统计的做法得出结论,保证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特别是由于这种调查方法在跨文化语篇研究中使用的频率相对较低,所以作者特意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亚运会志愿者对不同英语口音的态度调查”,以了解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活动过程中的语言态度,在为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直接启示的同时,也为跨文化语篇研究能够拓展研究范围、创新研究方法提供了启发性意见。

猜你喜欢

语料语言学跨文化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异种语料融合方法: 基于统计的中文词法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