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北运河景观规划的场所精神研究

2018-02-08侯伟佳

中国轻工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场所天津

侯伟佳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57)

一、天津北运河概况及研究价值

天津北运河主要途经位于天津市西北部的武清区,处于京津发展规划主轴的中心位置。天津北运河是由于天津本地平原地区被海水侵蚀,日久冲刷而形成的河道,故河道相对较为复杂。北运河的名称也从“沽水”、“潞水”、“白河”等一直演变,直到清中期才被正式命名为“北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始段,北运河的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一直很显著。如今,北运河经过多次改弯取直、河道整治及回归故道规划后,在武清境内的河道长度约为62.3公里,河道各段宽度在10-20米之间。自2000年起,天津市一直在努力改造天津段北运河周边环境,北运河的水质、生态及周边景观得到较大改善。其中,北运河城区段完成了堤坝硬化,并以生态为主题建设了防护林、防护绿地及滨河公园等景观。经由武清区规划局了解到,在最新的天津城乡总体规划修编中,武清区以北运河为基础形成北运河休闲娱乐带,打造京津通道上的文化景观亮点,同时以北运河为依托,形成城市绿廊,将北运河的优质景观向周边环境渗透,以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文化景观。

武清历经元明清三代漕运经济的蓬勃发展后,随着陆运运输的兴起而逐渐走向了沉寂,但历史的沉淀依然留在了武清人的记忆中,历史上存在的各个渡口、桥梁、村庄等文化景观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为今天的武清发展留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北运河作为天津武清区的重要文化标志,在武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其河道及河道两岸发展起来的住宅、民房等,构成了武清区发展的基本框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天津北运河区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适宜的景观规划指导天津北运河及其周边区域发展,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增强区域发展的动力,塑造地区的品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津北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分析

所谓场所精神,其实是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自然与人文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产生出具有独特属性的精神载体,其实质就是特定环境文化氛围的体现。在场所精神中,除了存在物质层级方面的属性,还具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联系和人们在历史过程中对某地赋予的特定的环境氛围。在天津北运河景观的场所分析过程中,我们要考量的因素后包含自然因素、历史因素、人文因素。通过对构成场所精神中的各主要因素的深入探究,才能挖掘出具有天津特色的场所精神。天津北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分析,实际的探究途径就是了解人们在天津北运河景观的空间内,对环境及自身的定位,掌握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从而使得人们在运河景观中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

1.天津北运河景观场所精神中的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元素互相发生作用,诸如气候、河流、植被等,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基本内容。这些自然因素的质感、气味、颜色等等都对人产生了带有不同情感特征的影响。长时间的环境累积效应使得人们在某一处特定环境中,能够感受到独特的心理感受。比如,面对大海、面对沙漠,人们会跟随自己所处的环境发生不同的内心感受。在景观规划中,适当的加强自然环境本身的结构特性,强调自然界本身的精神力量,能够带给人们内心更加丰富的感受。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是北京的入海门户。据李世瑜先生的推断,天津的地形是古时大海退下去从而形成的大陆地貌,也就是古时说的“退海之地”。而发源于太行山和燕山的水系都在天津地区汇集进入渤海,从而形成了目前的海河水系。这样的地质构造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天津地区水系,且河道网络较密。由此可见,在北运河的景观规划中,应该以北运河自身为根本,充分利用北运河水系及其两岸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生态化的人居环境。

2.天津北运河景观场所精神中的历史因素

场所精神的历史因素,其实质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自然环境带来的限制而形成的具有长期性的历史文化特征。所谓历史因素,其实就是一根时间轴线下,地域内的人们通过长期不断实践沉淀下来的一种地域共性文化。这种地域共性文化,是由长年累月的经济、文化活动形成的。通过对地域环境的改造经验、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人们代代相传的过程当中给人的内心留下来特定的印记,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现实环境的改造,也是对生存世界的设计过程。地域环境在历史中形成、发展,新的历史条件的不断介入虽然会使得场所精神在某种基准上摆动,但却往往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此地的场所精神,只是在当前场所精神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内涵。

特定区域必然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造就。天津北运河周边地区自古因漕运发展而兴,也因漕运的消失而落寞。以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本土化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改造着天津北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努力挖掘天津北运河的漕运历史,把天津北运河在历史上作为驿站性质的重要节点功能凸显出来,更能完整地展现天津北运河的历史风貌。恰当地还原历史中的渡口景观、栈桥景观、渔猎景观等一系列特色景观,挖掘出具有更好发展前景的绿色旅游资源,这是当地场所精神的重要延伸内容,也是以更积极的方式来促进场所精神历史因素表现的重要方式。

3.天津北运河景观场所精神的人文因素

作为影响场所精神最重要的人文因素,从根本上说,更多的是对当地人居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人们改造环境的基本意愿和方式,甚至改造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等文化形态中的更高层面的结构。

天津本身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天津具有了比北方其它地区更开放、更包容的城市性格。从宏观角度去考量天津本身的城市文化内涵时,我们可以发现天津受到中国古代北方的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但由于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个起始端,天津还受到了一部分南方哲学文化的影响;从局部角度考量时,天津本地的漕运文化和南方海洋文化有所结合,甚至还有近代外国各种文化糅合的部分。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在天津地区找到诸如码头文化(河神庙等)、妈祖文化(娘娘庙、妈祖庙)和外来文化(欧式建筑、宗教)等相关文化的代表元素。这些人文因素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中都在不断影响着北运河地域景观的场所精神。

天津北运河景观维系着当地人们与北运河及其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维系着运河文化和天津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人与空间场所之间的互动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地人们希望北运河及其周边环境能够适应并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场地空间到文化空间,处理好北运河的景观规划,是对当地人的人文关怀。从物质层面讲,北运河的场所是一种有形的、有界的物质存在,只有人们对北运河及其周边环境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塑造,恢复北运河的景观活力,凸显北运河景观所蕴含的场所精神。只有从场所精神的人文内涵入手,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对北运河及其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出更为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推动北运河景观在人造环境要素改造中不断提升文化历史内涵。

三、天津北运河景观规划中的场所精神传承

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更多是被场所形式、结构等所承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传达出场所精神的实质,必然对继承场所精神的所有元素进行筛选,有条件、有目的地保留相关要素,从而达到传递精炼场所精神所表达的内涵及人们对场所所赋予的情感的目的。

当前,北运河已经申请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天津北运河及周边地区景观规划重点应该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天津北运河武清段的通航,改善北运河的生存条件,延续以漕运文化为主的文脉传承。整体规划应该体现天津北运河的历史脉络,以天津北运河丰厚的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北运河为景观轴线,辅助以历史人文、生态观光、宜居生活等区域规划,突出天津北运河的古文化、河流治理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人水互动的休闲体验色彩,转变天津北运河在时代背景下的角色并充分体现天津北运河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

天津北运河作为武清人民的母亲河,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既是京津联络的纽带,也是文化在历史和现代的纽带。天津北运河景观作为武清区重要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在生态保护、绿色旅游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北运河景观,不但影响着城市面貌,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面貌。探讨天津北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是希望运河景观不单单停留在形式表面,而是要在人们心中留下精神印记。分析天津北运河景观场所精神,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天津北运河的文脉,让人们能够在置身其中的时候,找到属于自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场所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天津卷
远离不良场所
《天津之眼》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