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觉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考

2018-02-08张峰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价值观

张峰

(泰山医学院 医药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思想文化建设进展定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广泛弘扬”,“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1],“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1]。习近平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党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习近平围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还多次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观点和论断。如他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随后又特别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3](P202);他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4];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5](P155);习近平还强调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问题。他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P106)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3](P120)。

习近平在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论断,其中主要的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一是国家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要对大学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因此,高等教育要注重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注重基于文化自信与自觉的维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自觉实践和养成,不断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全面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P119)习近平在山东考察工作时也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是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强调个人主义至上、自由至上等观念,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行为,助长了某些青年学生自私自利、自由放纵,造成传统的义利观和奉献精神等价值观念等备受冷落,致使青年学生原有的道德观念失衡,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错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现象盛行,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利用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引领作用,加强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青年学生提高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重视道德、道义对人生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吸收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思想文化,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道德文化精髓,明辨是非,把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标准。

三是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当代青年学生面对复杂的文化局面和文化现象,常常会因为受到自身经历和认知能力的限制,而出现盲目认同的问题,甚至会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质疑或否定的态度,从而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过程之中,使青年学生在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洗礼、熏陶的同时,更能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坚定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需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实现政治成熟与政治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

青年学生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文化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这些不良的西方社会思潮泛滥。因此,基于青年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的视角,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和应对西方的社会思潮,让科学的主流价值理念成为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想支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人格素养、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让青年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情操、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实现青年学生的政治成长与政治成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7],全面贯彻和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赋予高等教育面临的战略性任务。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必要选择和根本路径。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3](P119)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注重教育引导去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有效地整合社会思想意识,增强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主旋律的内在认同。

二、当下青年的思想政治现状

为全面了解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笔者结合所主持的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青年政治信仰培育问题的时空维度研究》《文化自觉与青年政治信仰培育研究》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抽样时采取了多段分层随即抽取的方式进行,调查数据中的大学生涵盖了综合、师范、理工、医药、农林、财经、职业等10所高等院校,调查样本规模为每校150人,有效样本共1729人,资料收集工作通过兄弟院校合作的方式,由指导老师简要说明,大学生集中填写、当场回收。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一)青年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结果

1.较高的政治认知。调查显示,97%的学生坚决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观点,92.7%的学生认为“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43.1%的大学生对于“新中国已过去的六十多年”的态度选择了“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更好”,24.3%的学生选择了“曲折发展六十年,成绩是主要的”,19.7%的学生认可“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具有伟大意义”的评价。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持正确或者较为正确认知达到了87.1%;关于对社会的评价问题,大约有31.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会公平、正义”,有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目前政府政治民主、官员廉洁”,而选择“公民素质高,道德修养高”的比率为31.7%。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这些被调查者看来,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民主、官员腐败以及公民的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关于信仰调查。51%的大学生认为“的确在信仰方面出现了问题,存在道德滑坡现象,但没有那么严重”;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父母言行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影响较大。有51.25%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的影响”,36.2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和父母言行”影响了自己的信仰构成,选择“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和“影视剧等”因素的各占总人数的9.7%和2.82%。

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问题的回答,56.6%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大的影响”,7.5%的人选择了“决定性的影响”;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授课问题,调查中发现,有8.9%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实效性不强;4.5%的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课的信心积极性不高;有11.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4.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调查中,当设计到大学生对于“中央高压反腐行动”和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和民生改革成果的态度时,大学生的满意度分别是95%、92.1%、86.5%;关于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评价,大学生均给出了“亲民”“实干”“廉洁”等正面评价。

5.关于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现状。18.7%的学生表示较为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65.8%的学生概念模糊;55%的学生回答对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国画书法感兴趣,而的88.9%的学生对古代“六艺”内容不甚了解。

6.关于“儒释道”问题的认知现状。调查问卷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内容,关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精神内涵的认知程度,仅有15.3%的学生表示了解并能够区分三者的基本教义,有的61.7%的学生表示只是了解大致内涵,但不能完整的概括。调查数据也显示,有4.14%的学生认为自己信教,其中佛教3%,基督教0.8%、伊斯兰教0.6%。

7.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61%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忠孝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示会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78.9%的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到自豪,有55%的学生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下中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深感忧虑。

(二)调查结论

调查表明,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现状表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对中央领导集体、对政府高度信任,对党和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的信心坚定,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意愿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立志成长成才、提升道德素质、投身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行动比较自觉。对对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存有自豪感,表示愿意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青年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认同感和自觉接受心理。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青年学生较高的政治认知与其务实的行为选择上存有脱节现象;二是尽管青年学生具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宽容度,认同个别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但面对整个社会精神需求的多元发展、多层次共存的局面,特别是对个别学生的信教问题表示担忧;三是部分学生认为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缺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力度不够,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认知肤浅模糊;四是部分学生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手段和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不理想,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三、基于文化自觉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通过分析当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应当注重筑牢青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基础,通过增强青年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和内核的自觉和认同,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青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基础

高等院校注重引领青年学生全面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青年学生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思想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理性的内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为社会成员的意识与观念的常识形态,思想理论与价值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是重要的前提,而思想理论被社会公众所需要的程度是另一方面的前提条件。前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化的内在限制,即它必须是正确的、彻底的理论,后者构成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的外在限制与张力。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青年学生社会意识常识形态的转化,首先应该注重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意蕴,筑牢青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基础,增强青年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认同。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8]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够从根源上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坚实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而且,可以从传统文明和厚重历史中寻找到工具性的经典途径和有效做法。高等学校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人才,高校要注重提高青年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引领青年学生充分吸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科学理性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功能

高等学校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因此,要以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提高教学效果,引导青年学生对“三个倡导”的认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又注重中华优秀传统的弘扬和传承,引导青年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提升思想境界,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机统一。

(四)弘扬主旋律,建设高雅校园文化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引领地位,坚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以教化”的重要功能,高等院校要要积极弘扬主旋律,注重传承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传统文化,积极打造高雅的校园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实现环境教育人,文化教育人的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9],高等院校努力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努力成才的典雅氛围,又能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重视网络、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下,要注重探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日常宣传教育管理。一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要构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理论宣传阵地,比如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建立专题理论网站,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品牌博客”等网络新媒体建设,通过信息覆盖式宣传引领主流核心价值观。二是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发挥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灵活性、趣味性、简洁性优势,引导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认同。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13-11-29(1).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8(1).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价值观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