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城精选集》中颜色词及其修辞格研究

2018-02-08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顾城拟人比喻

李 爽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色彩范畴的描绘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得到不断完善,同时,色彩描绘的类型与方式也有不同的说法。《顾城精选集》中涉及到的颜色词众多,修辞各式各样。这些颜色词是顾城构建童话王国的重要元素。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的“魅力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辞格的最终作用是丰富文章的内涵,获得超出字面的言外之意。顾城诗歌带颜色词的修辞格而言,除了增添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之外,还增加了文本的陌生感,从而引起了读者进行文本探索的兴趣。尤其颜色词与修辞格的融合,更加使得诗句具有神秘的美感,色彩更加斑斓。

一、《顾城精选集》中颜色词使用分析

《顾城精选集》中涉及到的颜色词众多,笔者主要针对顾城构建童话王国的元素研究与修辞有关的颜色词,选取的颜色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这一类,未体现修辞格的颜色词将排除在外。笔者主要选取了白色、黑色、黄色、金色、红色、蓝色、绿色这些颜色词,一是因为这类颜色词在诗歌中所占比例较大,能够做出相对系统的分析;二是笔者通过阅读诗集发现,这几类颜色词是顾城构建童话王国的元素,具有重要的分析价值与意义。

(一)颜色词的色彩范畴

笔者主要参考了李红印对于现代汉语色彩范畴的词汇表达对《顾城诗集》中涉及的颜色词进行了简单的划分。根据李红印先生的说法,主要把颜色词归为三类:辨色词、指色词与描色词。辨色词是指汉语中“红、黄、白、黑、绿、蓝、紫、灰”这八个稳定而能产的基本颜色词。指色词主要是用来指称色彩,它们都是颜色的名称,具有很强的指称性语义特征。描色词主要用来描绘和刻画色彩性状,具有很强的描绘性和量的语义特征。

1.白色词群

(1)辨色词

辨色词在《顾城精选集》的白色系列中有:“白冰山与白鹅雁”(《不要追问太阳》)“白餐巾”(《豆荚》)“白鸥”(《雪的微笑》)“白桦树”(《我唱自己的歌》)“白瓷瓶”(《风的梦》)“白鞭子”(《我们喜欢葡萄》)“白雾”(《白云梦》)这些单音节“白+名词”的结构,组建了具有特色的诗歌意象。这里的白都是属于辨色词的系列,能够明确标明事物的色彩。

(2)指色词

白色词群的指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也大量出现了,主要是用到了“白色”这个词。“白色的水气”(《羽化》)“白色鸟群”(《风的梦》)“白色的鸟”(《浅色的影子》)“白色的衣物”(《工作》)“白色的书”(《颂歌世界》)“白色的沙丘”(《颂歌世界》)“乳白的羊群”(《巨门》)。

(3)描色词

白色词群的描色词相对于辨色词与指色词而言,数量比较少。主要有“洁白”(《波浪推送着你》)“白白”(《海的图案》)“白蒙蒙”(《迎新》)这三个。

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如下:1){形}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形}光亮;明亮。3)清楚;明白;弄明白。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5)没有效果。6)无代价;无报偿。7)象征反动。8)指丧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者不满。10)姓。在《顾城诗集》的中诗人并没有赋予白以特殊的内涵,只是单纯地描摹自然界的事物,主要用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1)和2)两种含义,比如白冰山、白鸥、白鹅雁、白瓷瓶等。在对白色的认知上,诗人更加倾向于自然主义,对事物进行如实描绘。

2.黑色词群

(1)辨色词

辨色词在《顾城诗集》的黑色系列中有:“黑森林”(《是的,我也走了》)“黑陶器”(《草原上的远行者》)“黑得像一种鲇鱼的脊背”(《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黑胡子乌云”(《大雁的梦》)“很黑”(《灰雀》)“黑滚珠”(《生命的愿望》)“黑墓地”(《没有着色的意象》)“黑铁熨斗”(《我们喜欢葡萄》)“黑啤酒”(《布林好像死了》)。这里的“黑”都是属于辨色词,能够明确标明事物的色彩。

(2)指色词

黑色词群的指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也大量出现了,主要是用到了“黑色”这个词。“黑色的眼睛”(《一代人》)“黑色的男孩”(《大写的“我”》)“黑色的蛇”(《昨天像黑色的蛇》)“黑色的太阳”(《海中日蚀》)“黑色的油污”(《分离》)“黑色的海洋”(《波浪推送着你》)“黑色的水”(《有墙的梦寐和醒》)“黑色的林地”(《大熊》)“黑色大理石”(《布林的档案》)。

(3)描色词

黑色词群的描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几乎没有,但诗人比较擅长运用“黑色”这个词创造出天马行空的意象,从而传递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知。

黑,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如下: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2){形}黑暗。3)夜晚;黑暗。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5)坏;狠毒。6)姓。顾城诗歌中的黑色则投射着他个人的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1)和2)两种含义,比如在《布林好像死了》这首诗中诗人把白云比喻为黑啤酒的泡沫,以烘托死亡的凝重气氛。黑色出现在顾城的诗歌中,大多数时候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而又压抑的气氛。

3.黄色词群

(1)辨色词

辨色词在《顾城精选集》的黄色系列中诗人有:“黄眼睛”(《月亮和我》)“芦纸黄”(《白云梦-十二》)“黄沙滩”(《白云梦-十二》)“金发”(《无名的小花》)“金页”(《我的诗》)“金蜂彩蝶”(《怪豆传业记》)“金桨”(《窗扇》)“金龙”(《白云梦-六》)“金沙洲”(《寄妈妈》)“黄金马”(《震旦歌》)“金流”(《游玉潭》)。 这里的黄或金都是属于辨色词,能够明确标明事物的色彩。

(2)指色词

黄色词群的指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是“黄色”。如“黄色石块”(《风的梦》)“黄色的电线”(《南国之秋》)“黄色的街道”(《工作》)。

(3)描色词

黄色词群的描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数量也比较少,只有“金亮”(《再生鸟》)和“金黄黄”(《波浪推送着你》)。

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如下: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3)指蛋黄。4){形}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5)指黄河。6)指黄帝。金有以下解释:1)金属,通常指金、银、铜、铁、锡等。2)钱。3)古时金属制的打击乐器。4)金属元素。5)比喻尊贵、贵重。6)像金子的颜色。7)姓。黄色词群中诗人主要用到了词典中关于黄的1)和2)的义项和金的6)义项。黄色系列中黄沙滩、芦纸黄这些关于颜色词都是偏重于写实,表现了诗人善于运用自然界的黄进行叙事描写。金色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对阳光的热爱,往往表达了一种洋溢的热情。如金发、金亮的眼睛、金蜂彩蝶等都色彩艳丽,传达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4.红色词群

(1)辨色词

辨色词在《顾城精选集》的红色系列中有:“红屋顶”(《雪的微笑》)“红金鲤鱼”(《给我逝去的老祖母-二》)“红蜜蜂”(《我要编一只小船》)“红云”(《白云梦-五》)“几点红”(《白云梦-六》)。这里的红都是属于辨色词,能够明确标明事物的色彩。

(2)指色词

红色词群的指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是“红色”。“红色的星辰”(《大雁的梦》)“红色的电线”(《南国之秋》)“红色的大蚂蚁”(《浅色的影子》)“红色的海洋”(《波浪推送着你》)“红色的号外”(《杰总统的武功》)。另外也有其他的指色词:“浅红色”(《在淡淡的秋季》)“棕红色”(《思想之树》)“暗红”(《土地》)“朱红”(《奥,你就是那棵橘子树》)。

(3)描色词

红色词群的描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数量也比较少,只有“红闪闪”(《新年》)和“微红”(《水乡》)。

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为:1)像鲜血的颜色。2)象征喜庆的红布。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5)红利。诗集中主要运用了词典中“红”的1)义项,同时,顾城诗歌中“红”的运用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视角,诗人眼中的“红”往往带着童真的色彩,如红屋顶、微红的田地、红蜜蜂这些带有梦幻色彩的事物都是出于诗人的想象,诗人运用想象中的红色事物构建自己心中的童话世界。

5.蓝绿词群

(1)辨色词

辨色词在《顾城精选集》的蓝绿系列中有:“蓝空”(《幻想与梦》)“天更蓝”(《思》)“蓝色”(《土地是弯曲的》)“蓝空”(《草原上的远行者》)“蓝穹”(《窗扇》)“蓝得多么天真”(《迷误的战舰》)。 以及“绿衣”(《寒秋》)“绿波”(《牺牲者,希望者》)“绿麦”(《水乡》)“绿星星”(《豆荚》)“绿影”(《绿影》)“雨很绿”(《熔接》)“绿眼睛”(《惩罚》)。这里的蓝和绿都是属于辨色词,能够明确标明事物的色彩。

(2)指色词

蓝绿词群的指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主要是用到了“蓝色”和“绿色”这两个词。“蓝色的露水”(《永别了,墓地》)“蓝色的河溪”(《微微的希望》)“冲淡的蓝色”(《不要说了,我不会屈服》)“蓝色磁波”(《雪的微笑》)“暗蓝色的困倦”(《十二岁的广场》)“蓝色的傍晚”(《奥,你就是那棵橘子树》)“蓝色的山谷”(《灰雀》)“蓝色的水”(《分别的海》)“蓝色的大气”(《有墙的梦寐和醒》)“蓝色的水池”(家.家)“浅蓝的泡沫”(《风的梦》)。“绿色的生命”(《蚯蚓》)“绿色的故事”(《简历》)“绿色的声音”(《思想之树》)“绿色的小旗”(《早发的种子》)“绿色的希望”(《我残废了》)“绿色的火焰”(《给我逝去的老祖母》)“绿色的短上衣”(《生日》)“绿色的士兵”(《大雁的梦》)“绿色丘陵”(《从鸟瞰到水平》)“绿色的默想”(《我仰望过这里的葡萄》)“绿色的砖块”(《懂事年龄》)“绿色手指”(《卡娃卡娃》)。 诗中用到的“绿色”与“蓝色”均属于指色词。

(3)描色词

蓝绿词群的描色词在《顾城精选集》中数量也比较少,只有“蓝幽幽”(《海的图案》)“淡绿”(《豆荚》)“绿绒绒”(《大写的我》)“绿光闪闪”(《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绿荧荧”(《郊外》)。

蓝,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为:1)像晴天天空的颜色。2)蓼兰。3)姓。《顾城精选集》中涉及蓝的义项主要是词典中的义项1),蓝在顾城的诗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诗人眼中蓝是纯真的,是愉悦的。天空的眼睛比天更蓝,蓝得像小海湾,蓝幽幽的街,这些童真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显得十分吸引人,带给人一种纯真的美的享受。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形}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绿,这是个从植物界抽离出来的颜色词。绿色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清新亮丽、生机勃勃的,让人想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绿意盎然。而绿色在诗人的童话世界中扮演一个神秘的角色,诗人常常使用绿这个词凸显事物的神秘感。如绿荧荧的星星、绿光闪闪的树林、老猫的绿眼睛等,都闪烁着幽深神秘的魅力。

(二)颜色词的描绘内容

《顾城精选集》中涉及修辞的颜色词描绘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描写内心活动、描写景色与抽象用法,笔者将就每类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

1.描写内心活动

诗人的内心活动描写十分细腻,在利用颜色词进行内心活动的描写的诗句中,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比如“如今神殿上/只有精选的盆花/和一片寂静/静穆得/像白冰山/在暖流中航行”(《不要追问太阳》),在这首诗中诗人开篇便说“不要追问太阳,它无法对昨天负责”,全诗传达了对昨天已逝的无奈。将“一片寂静”如此抽象的境况比喻为在暖流中航行的白冰山,显然这里是运用了远譬喻,“寂静”同“白冰山”猛然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然而想到茫茫海洋上缓慢漂流的白冰山,远远望去似乎是静止的,实际上却不动声色地移动。诗人将视觉迁移至对环境的描述,传达了“寂静”的感受,值得反复回味。

同样是这首诗,“也许总会有一些生命/注定要被/世界抖落/就像白鹅雁/每天留在营地的羽毛”,这段诗让我不由得想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眼中也是如此,生命无常,以至于生命的消亡也不过如同散落一地的白羽毛而已。这里依旧是比喻的手法,然而将生命的消亡以一种具体的现象呈现出来了,语气轻松但内涵沉重。再如,“我的心膨胀/像气球升向蓝空”(《幻想与梦》),诗人在梦境与幻想之中神驰遐想,心如同气球一样膨胀,渐渐升向了蓝空。将膨胀的心比喻为气球,十分形象。

另一部分则体现了诗人对灵魂的拷问,是直逼心灵的自白。“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梦/想起一只失恋的白鸥/被潮水送上沙滩/送上它最后属望的岛屿”(《雪的微笑》)。白鸥在这里化身为诗人的灵魂,失恋的白鸥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白鸥最终登上了自己的属望的岛屿,这是诗人内心理想的写照:诗人也不断地在寻找,寻找希望的栖息之所。

黄色在诗人的诗中并没有经过许多刻意的加工,即便是自然主义的黄色事物在诗人的世界中也是充满着灵性。“我看着月亮D看着我/我向它微笑/它不动声色/又大又圆/黄眼睛冷冷漠”(《月亮和我》),月亮的黄眼睛这里显然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黄眼睛与月亮有着颜色和形状的共同点,于是便被诗人用来相比拟。月亮明媚的夜晚,诗人同月亮对视,不由自主得觉得月亮如同一双眼睛直击心灵。

金色在诗人的眼中也是希望的代表,“金桨”便成为了诗人的追求之物。“那扇彩色的小窗/怎忍受这一片苍茫/;它也想升上天穹/去追赶太阳的金桨”(《窗扇》)。全诗写的是一个古老的教堂的窗扇,它身处教堂却心向远方,向往着自己的梦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窗扇的不甘心,不屈服,身陷囹圄仍然心怀梦想的坚定。太阳的金桨这里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太阳的光芒四射比喻成金桨,这便生动体现了太阳的召唤,光明的召唤,体现了窗扇对太阳的向往。同时,这也暗含着读者对梦想的向往和追求。

2.描写景色

景色描写在诗集中占据相当比重,诗人在景色描绘中竭力展现自己的童话世界,不同寻常的修辞设色让人耳目一新。

白色是纯净的代表,《顾诚诗集》中运用白色进行景物的描写往往充满着想象与童趣。“在雪松、白桦树的舞会上/在那山野的原始欢乐之上/我唱自己的歌”(《我唱自己的歌》)。这里同样是诗人构想的童话世界,在“白桦树的舞会上”,诗人尽情歌唱,唱出自己的心声,诗人于童话的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于童话的世界中自由自在。这是诗人的呐喊,更是诗人的希望。

又如在“只有一条小路/白极了,像从大雪球里/抽出的一段棉线”(《还记得那条河吗》),光秃秃的,没有花的小路在诗人看来,白极了,如同大雪球里抽出的一段的棉线。这段比喻稍显抽象,诗人抽离了小路与棉线“白”的共同特征来做比喻,这种想象天马行空,同时也 增加了文本的陌生感。

景物在顾诚眼中并非没有生命,四季各有各的美丽和独特的灵性。“在冬天/那个巨大的白瓷瓶里/风呜呜地哭了很久”(《风的梦》)。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在诗人看来如“巨大的白瓷瓶”一样,风的呼号在诗人听来是哭声,这里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冬天是寒冷的,是会下雪的,诗人抽取白瓷瓶的颜色与触感,从而比做冬天。将无边无际的冬天具体为一个可观的白瓷瓶,十分新颖独特,体现了诗人天马行空的诗意的世界。

在景物的颜色设置上,顾诚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一贯的颜色设定,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景物的颜色进行想象。“河流柔软的滑行/托盘般微红的田地上/盈溢的芳香”(《水乡》),这里将田地比喻成托盘,并且是微红的托盘,这便将水乡如梦如幻的美景浅浅得勾勒出来了,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

蓝色在诗人的眼中是梦幻的,与蓝有关的风景总是有着满满的神秘感。“太阳被轻轻的一笔涂去/只剩下一片椭圆的蓝空/蓝得像小海湾/像海湾边少年情人的眼睛”(《草原上的远行者》)。蓝空的蓝,蓝得像小海湾,又像少年情人的眼睛,这个比喻跨越很大。碧蓝的海湾容易理解,少年情人的双眸也是蓝的,这可能是天生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更可能是情人清澈的眼神,这种欣喜的感觉在诗人眼中同看到这片蓝空的心情是相似的。

绿色在诗人的景物描绘中则具有着希望的气息。“春天的雨很绿/夏天的泉水在深谷中唱歌”(《熔接》)。这段诗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夏天泉水叮铃铃流淌成了在深谷里唱歌,显得泉水十分活泼。而春天的雨很绿,又是突破了自然界的设色。雨水自然是无色无味的,诗人说春天的水很绿,是看到春雨所到之处生机勃勃,满目绿意,因而添加了几丝想象,觉得春雨是绿的,染绿了世间万物。

脱离了幻想的景物,实实在在地自然风景也因颜色设置的巧妙而别具一格。“长松独立黛岩岭,闲鹤群栖黄沙滩。”(《白云梦-十三》)对偶的修辞手法,黛岩岭与黄沙滩对应整齐,在仿写的古诗句中诗人显得更注重写实,基本是按照大自然的真实配色进行描述的。同时诗人也对自然的颜色有着深刻的把握,简单的一个颜色便把一副图景铺展开来。

3.描写实物

颜色词在描摹具体事物时往往较多地掺杂了诗人的想象,多是抽象的用法。“豆花/像婚宴上/小小的白餐巾/飘落着,落着/宣布了/你们神圣的结合”(《豆荚》)。

豆荚的绽放便需要豆花的凋落,这些在诗人看来被具化成了婚宴的场景,紧紧拥抱的豆荚结合了,而掉下来的豆花像小小的白餐巾。洁白的场景在诗人脑海中化成了一场浪漫的婚礼,进而又联想到了豆荚的相爱,这些想象比喻都如同童话世界一般,一切自然事物都被赋予了生命,浪漫得相爱,浪漫得结合。

对于有些事物的描写,诗人常常秉着以我观物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对事物的描绘之中。“你的手指洁白像叹息”(《波浪推送着你》),洁白的手指被比喻为叹息,这个比喻是非常抽象的。手指自然不会说话,轻轻一摆无声无息,又有几分怅然,尤其用了洁白修饰,更加显得苍白无力,而这一切在诗人眼中便化成了无声的叹息。又如“那面墙涂得很黑/像郊野的一片夜晚”(《灰雀》)。

这首诗是诗人因一个为救人而牺牲了的青年而创作的,青年的名字被固定在这面墙上。诗人抽离了夜晚的黑与黑色的墙面共同的颜色的特点,把被涂黑的墙被比喻成一片夜晚,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又压抑的气氛,是对死者的哀悼,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受。

有些事物的描写则显得妙趣横生,体现着诗人的童趣情怀。“黑滚珠一样的小田鼠/将突然窜过田野”(《生命的愿望》),这是诗人对生命的畅想,这段诗描绘了秋天的境况,将小田鼠比喻成黑滚珠,突出了小田鼠的灵活与生动,小田鼠的可爱灵动正是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期待。“蓝穹像静默的天海/白云像自由的波浪。”(《窗扇》)这里将蓝天比喻为天海,取二者一望无垠和颜色上的共同特点。

每一种色彩在诗人的想象空间中搭配着相应的事物,都将抽象的事物与心情状态融为一体。如“现在海水蓝得多么天真“(《迷误的战舰》),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天真本是人具有的特性被赋予于海水蓝的特色上。又如“再远处是一片绿光闪闪的树林/录下了风的一举一动”(《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树是绿色的,树林自然也是绿色的,诗人的视角中树林是绿光闪闪的,闪闪发光的树林不禁让人感到神秘,似乎里面别有洞天。而一个“录”字,又是拟人化了,“录下了风的一举一动”这里全然赋予了树林人的行为动作。在诗人眼中这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举一动都像人一样。在“绿荧荧的星星不会咬人”(《郊外》)中,这里把星星拟人化了,星星有了生命,会咬人了,当真是十分具有童趣的想象。同时,自然界的星星是黄色或者金色的,然而诗人看到的星星或者脑海中的星星却是绿色的,闪着荧荧的光芒,这就更添了星空的神秘感。

二、与颜色有关的修辞格

《顾城精选集》中修辞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手段,修辞的类型多种多样,笔者根据本论文主旨,选取了与颜色词有关的修辞,同时,也只分析了比喻、拟人、对偶这三种修辞。主要是因为这三种修辞在诗集中占主要地位,同时,也是能够体现诗人创作风格的重要修辞格。

(一)比喻

顾城诗歌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最常见的,诗人天马行空的想法于比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比喻修辞格中,诗句的本体与喻体呈现大致三种类型。

1.本体为抽象事物,喻体为具体事物

在“如今神殿上/只有精选的盆花/和一片寂静/静穆得/像白冰山/在暖流中航行”(《不要追问太阳》)这个白色系列中,将一片静穆比喻为白冰山,本体为静穆的状态,喻体为白冰山是自然界存在的具体事物。同样是这首诗,“也许总会有一些生命/注定要被/世界抖落/就像白鹅雁/每天留在营地的羽毛”,将生命的消亡这样抽象的事情比喻为白鹅雁身上抖落的羽毛。

黑色在顾诚的诗歌中有着独特的意象含义,黑往往代表着神秘与恐怖。如“脚下的水渊/深不可测/黑得像一种鲇鱼的脊背”(《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将水渊的深不可测的黑比喻为一种鲇鱼的脊背,本体是深,这是一种抽象的状态,喻体是鲇鱼的脊背这是具体事物。

再如“那面墙涂得很黑/像郊野的一片夜晚”(《灰雀》),墙的黑被比喻为一片夜晚,黑的状态是抽象的,夜晚是肉眼看得到能够感知得到的具体事物。

抽象的状态在诗人看来完全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物,从而表达抽象的心理状态。“停止是岩石/是黑墓地上/那个扭住的小兽”(《没有着色的意象》),将停止这一抽象状态比喻为黑墓地上被扭住的小兽,小兽是具体的事物。再如“我心膨胀/像气球升向蓝空”(《幻想与梦》),蓝绿系列中,将心的膨胀比喻为升向蓝空的气球,膨胀是一种人的精神状态属于抽象事物,而气球则可以寻见的具体事物。

诗人将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事物,一来将自己的心情状态移动到具体可见的事物之上,二来也清晰地传达了自己对自然事物的情感定义,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2.本体为具体事物,喻体为抽象事物

具体事物抽象化也是顾城擅长使用的修辞格。“洁白的手指像叹息”(《波浪推送着你》),将洁白的手指这一具体的事物比喻为叹息这一抽象事物。再如“带黑陶器般发亮的微笑”(《草原上的远行者》),将黑陶器发的亮光这一可见的具体事物比喻为微笑这种抽象的表情。

具体的事物比喻为抽象的事物,这种做比喻的方法算是一种创新,它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起到使文本陌生化,提高读者认知难度,增强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3.本体和喻体同为具体事物

诗人在具体事物的描绘中,不满足于人们对具体事物的一般认知,因而总是会搜集自己的构建元素,将一具体事物比喻为另一具体事物,展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豆花/像婚宴上/小小的白餐巾/飘落着,落着/宣布了/你们神圣的结合”(《豆荚》)。掉下来的豆花像小小的白餐巾,洁白的场景在诗人脑海中化成了一场浪漫的婚礼。又如“在冬天/那个巨大的白瓷瓶里/风呜呜地哭了很久”(《风的梦》),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在诗人看来如“巨大的白瓷瓶”一样,抽取冬天与白瓷瓶白茫茫与冷冰冰的共同特点做比喻,十分贴切。

当然,本体和喻体同为具体事物的比喻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的。如“它没有秋菊/拳曲的金发”(《无名的小花》),这个比喻如今看来十分常见了,但此处取秋菊与金发的颜色与形状的相似进行比喻,十分具有画面感,也凸显了秋菊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又如“沿着断断续续/绿绒线一样的江岸”(《大写的我》),诗人把江岸比喻成绿绒线,突出了江岸碧绿的特色,以及江岸弯弯曲曲的状态,绒线的材质又更凸显了江水蜿蜒曲折随意转折的特点。

这些本体与喻体同为均为具体事物,是诗人自发产生的联想,更加生动具体且形象,展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二)拟人

拟人是顾城的诗歌中最常用的修辞格,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万物赋予生命。“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梦/想起一只失恋的白鸥/被潮水送上沙滩/送上它最后属望的岛屿”(《雪的微笑》),在这里白鸥被赋予了诗人的灵魂,失恋的白鸥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白鸥最终登上了自己的希望的岛屿,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诗人也是不断地在寻找,寻找希望的栖息之所。

黄色抑或是金色的眼睛在诗歌中往往是能够逼视诗人心灵的武器。“我看着月亮/月亮看着我/我向它微笑/它不动声色/又大又圆/黄眼睛冷冷漠漠”(《月亮和我》)。月亮的黄眼睛这里显然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黄眼睛与月亮有着颜色和形状的共同点,于是便被诗人用来相比拟。月亮明媚的夜晚,诗人同月亮对视,不由自主得觉得月亮如同一双眼睛直击心灵。又如“你落在盾牌上/金亮的眼睛逼视我”(《再生鸟》),这里写一只鸟的逼视,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借助鸟的视角拷问自己的灵魂的。金亮这个色彩非常得耀眼,这是诗人直视自己心灵时的感受:明确但又不敢面对事实。金亮的眼睛同时也是尖锐的,看穿了一切,看穿了诗人的恐惧和内心的犹豫。

身边可观的事物都具有了生命之后,诗歌便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如“一间房子,离开了楼群/在空中独自行动/蓝幽幽的街在下边游泳”(《海的图案》),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海边看到了街道在海中倒影,一摇一晃被想象成是在游泳。又如“大地冻丢了它漂亮的绿衣/期待着它温暖的雪袍”(《寒秋》),秋天万物凋谢,大地褪去绿色的植被,自然是因为天寒地冻,百木凋零。诗人觉得大地冻丢了它那层绿衣,然而笔锋又一转,到了更冷的冬天,诗人却说是期待它温暖的雪袍。这个拟人在时间的跨越和温度的感知上极其新奇,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带给人全新的感受。

诗人不留余力地使用拟人手法,在诗集中随处可见诗人信手拈来的拟人,主要是因为诗人渴望在诗歌中构建自己的理想王国,展示各种童话色彩,如此一来,万事万物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有生命的。

(三)对偶

对偶的修辞手法在顾城的诗歌常见于诗人仿写的古诗之中。

“峰顶小店白雾中,彩光映栏绿谷深。”(《白云梦》)这句诗是运用了常见的对偶的修辞手法,白雾与绿谷颜色对比鲜明,原是一片茫茫的峰顶,又见彩光映栏,这一片明亮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让人于流光溢彩中体验诗人描绘的光景。

“长松独立黛岩岭,闲鹤群栖黄沙滩。”(《白云梦-十三》)同样是对偶的修辞手法,黛岩岭与黄沙滩对应整齐,在仿写的古诗句中诗人显得更注重写实,基本是按照大自然的真实配色进行描述的。同时诗人也对自然的颜色有着深刻的把握,简单的一个颜色便把一副图景铺展开来。

“光徊红云成万马,潮涌白浪生千军。”(《白云梦-五》)这里同时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将红光万丈如同万马奔腾的气象以及潮涌浪起如同千军的境况描绘得大气磅礴,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显得气象恢宏无比。这些都是融颜色词与对偶的修辞手法于一炉,修辞设色新颖独特,多是描写自然景色,带给人清新脱俗的审美感受。

三、与颜色有关的修辞格的作用

(一)增添文本陌生感

在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修辞格的作用做了细致的分析。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顾城诗歌中的比喻的使用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甚至有些背道而驰,同样是为了加深体会,顾城融入颜色词于比喻之中,常常故意使浅显的道理深奥化。他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为了加深文本的阅读难度,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摆脱对熟悉事物的刻板反应,从而不得不进入深刻的思考。例如诗人说手指洁白像叹息,原本手指洁白是可以看见的事物,而作者运用的这个比喻,让人忍不住展开想象,叹息为什么跟手指有想通之处呢?当联系全诗,读者进行反复琢磨之后,对于这样的一种比喻将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此一来,诗人反其道而行的比喻,将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增添童话色彩

在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中,对于比拟的作用介绍得相当详细。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读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顾城的诗歌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直以来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他的诗歌洋溢着纯真与童话。自然界的事物在诗人眼中,具有了生命,黄月亮可以瞪着眼睛,老猫的绿眼睛闪着思想的光芒,绿麦是骚动的……正是拟人手法的使用,使得顾城的诗歌闪烁着童真的光芒,让人不由自主得陷入诗人建构的童话世界。尤其当诗人将颜色词巧妙得融入其中时,更加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让读者于五光十色的场景中探寻诗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体现对称之美

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对于对偶的作用阐释如下: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括力强。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顾城诗歌中对偶修辞格的运用更加凸显了对称之美,尤其是诗人将颜色词运用其中,营造出更绚丽的画面。

“峰顶小店白雾中,彩光映栏绿谷深。”白雾与绿谷相对,将山林之间的幽深与静谧呈现出来了。

“光徘红云成万马,潮涌白浪成万军。”红云与白浪,设色得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冲击。

“长松独立黛岩岭,闲鹤群栖黄沙滩。”黛岩岭与黄沙滩的映衬鲜明且巧妙,颜色一冷一暖的映衬,富有迷人的色彩。

带有颜色词的对偶句,颜色的对比增加了诗句的对称之美。同时,颜色上的巧妙设计也使得诗句的意境营造上更加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笔者通过探讨《顾城精选集》中颜色词的运用以及诗人对修辞独特的认识,将诗人构建童话王国的独特元素呈现出来了。顾城诗歌在修辞设色的创作上展现了作为诗人敏锐的捕捉颜色的能力,以及对修辞别具一格的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顾城拟人比喻
远和近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雨后
远和近
拟人句
买椟dú还珠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