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柔性管理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2018-02-08潘远斌胡在东
潘远斌,何 晔,胡在东
(1、2.重庆文理学院 纪检部,重庆 永川402160;3.重庆文理学院 学工部,重庆 永川402160)
柔性管理是指在人类心理动态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使人们的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1](P69)高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管理,但管理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终点,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与管理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管理仍旧按照刚性管理模式,采取带有强制性的、甚至带有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要求他们对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都必须遵守并且服从。在新时期,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忽略了柔性因素,所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一下域外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先进模式与成熟经验。
一、学生管理模式的差异
关于学生的管理,总的来说,我国所采用的是金字塔模式。所谓“金字塔式”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注重设立层级,按照层次与级别进行的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也即是我们常说的“科层式”。这个管理模式的运转核心处于金字塔的第一层——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负责全校学生的管理,制定各种管理制度,组织各种学生活动等等,然后再将各种事务分派给各个二级学院去完成。二级学院就处于这座金字塔的第二层。为了管理好学生事务,二级学院会设立一名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专门处理各类学生事务,然后将上级传达的各类指令交由辅导员去完成。辅导员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负责处理所管辖学生的各种具体事务,将上级交办的各种事项落到实处。
美国高校和我国高校一样,都非常重视并且狠抓学生的管理工作。在美国,根据法律之规定,联邦政府并不会直接参与高校的管理,而州政府也仅仅只是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引导公立高校的发展。因此,对于高校的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等具体事务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各大高校享有非常高的自主办学的权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一名专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或者是其他校级领导),然后在其下设立学生事务部门。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以及学生工作的职能分工,在学生事务部门之下设立学生发展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学习中心、宿舍管理中心、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等部门,由各个中心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以及提供服务。
将中美两国的学生管理模式相比较,不难发现其最大的差异就是由谁来进行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的问题。我国的模式是分散在二级学院,而美国的模式却是集中在学生工作部门。我国的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递信息的效率偏低。一个信息要往上汇报或者往下通知,都要经过这个金字塔所有的层级,传递到最终目的地的时候,不知会浪费多少时间,同时对信息的完整性造成损坏的可能性较高,这会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另外,各种指令都是由上至下发布,这就剥夺了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决策的机会,这肯定会对决策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容易让基层工作人员产生挫败感与失落感,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管理理念的差异
在新世纪,美国的高校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学生事务”理念,其核心是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必须确立一个最终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其强调在教育管理中应当对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进行全面的重新的审视,必须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一些感性的体验),凸显学生在学习体验中的核心地位。具体说来有以下特征:其一,高校的学术工作是主体,学生事务工作是其有效的补充。因此,学生事务部门必须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根本目的,一切事务都围绕着学生的发展与学习而开展。其二,应当选择使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其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成长发展。其三,从事学生事务的人员应当联合学校的其他部门和社会的各种力量一起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学习。其四,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管理学生的方针和制度都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香港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历史背景使得香港的高校充分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其高等教育基本采用西方的模式,同时具有十分显著的人性化特点。香港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当作顾客,在高校里,学生是学校的消费者,是学校提供教育与服务之对象。高校教师(包括其他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教师只有两种身份:一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者,二是被学生投诉的对象。高校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内干涉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学生自主选择的事项。如果高校提供的服务让学生感到不满意,那么学生会投诉教师,甚至去行政机关投诉学校,这就会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影响到高校教师的工作收入。香港的高校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教师也是在这样的压力推动之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懈地主动改革、勇于创新,持续推动香港教育向前发展。此外,高校的学生组织与学校以及学生事务部门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们是完全独立的,与学校和学生事务部门之间是一种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学生组织由其主要的干事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组织各种活动,这些事务都不必向学校提出申请,而由学生组织自己决定。
在我国,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价值取向正在从“社会本位”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教育价值观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对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的一种反映,是人从特定的背景、立场和发展需要出发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功能的看法和认识。[2](P3)我国以往所形成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管理理念,把国家和社会之需要作为开展教育事业的出发点。这个观点认为教育事业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与结果,以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速度与程度。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免费教育”转变为有偿的“收费教育”。这样的转变是国家政策的调整,然而对学生家长而言,“收费教育”就意味着家长花钱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逐渐变成一种合同关系,变成一种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学生理所应当地变成了教育行业里的消费者。因此,家长往往会用一种消费观念来对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评判。这样的社会现实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大多数的高校工作者却没有改变以往的管理观念,他们仍旧习惯性地推崇“免费教育”时代的刚性管理模式,依然采取带有强制性的、甚至带有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教导学生做一个“乖学生”,要求他们听从老师的安排,对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都必须遵守并且服从。众所周知,在刚性管理的理念中,高校是一个“理性组织”,高校管理者也是“理性的人”,而绝大部分大学生则是社会与法律所公认的“成年人”。因此,高校及其管理人员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学生,强调高校及其管理人员的等级性,其作出决定的权威性,以及硬性要求学生的在校行为必须具有规范性,这些在理论上都是合理的。然而时过境迁,“免费+刚性”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应当放低姿态,或者让高校的身段更柔一点,这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往的管理方式忽略了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感性的人的基本感受,同时也没有重视学生的价值追求与行为标准等“柔性因素”在现实中所发挥的作用。刚性管理理念过多地强调了由上至下的“政令畅通”式管理,忽视了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仅仅将学生定位为“成年人”“机械人”“理性人”,较为片面地认为管理者通过制度、纪律、奖惩等等手段就能如愿地调动学生,从而忽略了发挥社会力量、文化力量、情感纽带等“柔性管理因素”对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没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因素,因此,其收效甚微,应当及时改进。
三、学生管理团队的差异
美国高校早己形成了非常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其中,学生工作管理团队已经建设得非常完备,其专业化水平也非常之高。美国高校专门设置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各个高校也非常重视这个专业的建设。其经过长足的发展,办学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已经能够培养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了。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攻读教育学、精神学、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其岗位层级一般设立了初级、中级、高级这三个层级,各个高校针对不同的岗位级别设置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学历、履历等方面的招聘条件。对于从事高层级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求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学历,还要具备多元的社会履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说高校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要求之高,是参照公司企业的CEO来设置。这也是其高度专业化的表征之一。除此之外,还建设了非常全面的咨询系统,专门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学生事务方面的问题,提供对应的指导与服务,大至专业学习、个人发展、就业辅导,小至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心理咨询等等,十分全面。
与美国的专业团队相比较,我国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则体现在学科专业属性方面,在学生事务属性上却没有过多的重视。辅导员的选聘往往与其所在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相关,一般都要求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管学生的专业具有相关性,因此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是非常庞杂的,不能体现出从事学生事务方面的专业属性。此外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大多数的辅导员岗位沦为一个职业跳板,也即是辅导员岗位留不住人的原因。此外,辅导员要管理的事务非常繁杂,但却缺乏专业化水准,可以说辅导员处理事务往往是“杂而不精”。
四、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建议
(一)运用柔性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模式
为解决我国现有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让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发展之间能够相匹配,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工作本身的复杂多变性,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基本原则和固有思路,大刀阔斧地改造现有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引进柔性管理理念,重构我国新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信息传达、组织决策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本文所提倡的新型管理模式是在打破以往科层式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引进柔性管理理念而建立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扁平式”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二级学院不再直接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是将学生的管理放到学生工作部,实行校一级的统一管理,这样就减少了科层式的层级,直截了当地简化了决策的步骤,有效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凸显了柔性管理之功能。在学生工作部下设立各个中心组,例如就业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勤工助学中心等。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各个中心组决策的作出、思想的统一以及执行力的形成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它还可以在不对整体架构进行大的调整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事务为导向非常灵活地增设或者裁撤中心组。这样的管理模式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性,非常适应新时期复杂多变的学生事务工作的需要。
(二)更新学生管理理念
美国教育以“个人本位”或者“个人主义”作为其追求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因而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他们用学生发展理论来指导学生的服务工作,强调用不同的方法去服务和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天赋、不同个性的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在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当充分借鉴吸收美国“学生事务”理念之精髓,主动运用柔性管理策略,特别是在为学生服务方面,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少一点刚性的管理,多一些柔性的管理与服务。充分凸显学生在高校里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自由民主的原则中积极参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高校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学习柔性管理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事务管理者所应当具备的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化的、个性化的服务与咨询,做到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最终实现“以柔克刚”“以柔化刚”的学生管理初衷,从而提高我国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业化水准与精细化程度。
(三)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主干力量,必须建立终身化的专业学工团队[3](P104),加强其柔性管理工作的技能培训。将学工岗位的各项要求具体化,例如职业资格、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资待遇等等。设立并且完善各类学工岗位的晋升体系,让学工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学工队伍的职业吸引力;加强学工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在具备条件的大学里先开设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管理方向),并对我国的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进行深度研究,总结几十年来的学生管理经验,逐步促进向高级层次发展,直至培养硕士、博士层次的专业化学生管理人才。有了这样专业的团队,然后再进行专业的柔性管理培训,系统学习柔性管理的各种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验证,将对学生的柔性管理经验不断进行提炼,丰富和完善符合我国自身实际的柔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