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对高校现代教育管理的启示

2018-02-08刘霞珏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管理工作思维

刘霞珏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0)

“互联网+教育”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的各领域之中,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更应该顺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创新力和质量,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各项教育管理工作。

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及重要价值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百度掌门人李彦宏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他号召不仅新兴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其管理者也要逐渐转变思维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处理日常事务。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种技术形式。周鸿伟则将互联网思维解构为以下关键点:以用户为中心、注重消费体验、极致创新。目前对“互联网思维”仍缺乏界定。综合各方面对“互联网思维”的解释,本研究者认为,“互联网思维”的形成是在一定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在一定规则框架下进行思维方式升级的创新活动。其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注重培养社区文化和粉丝黏性;创新渠道;免费的商业模式;异业合作;数据驱动;等等。同时互联网思维还体现了平等、开放的时代精神。

(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形成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显著特征是去中心化,开放是互联网的内在精神。因此,互联网更加注重参与以及人性,将个人的价值与体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具有特定内涵,即对教育过程中涉及的不同主体,应在“互联网思维”下加以引导,主要表现为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引入迭代思维以及整合思维,要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注重引导其思维创新,在平等以及共享的环境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正确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提升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

(三)“互联网思维”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负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要培养学生具有时代精神和可持续性的创新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在充分认识互联网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以及日常管理当中,全面优化高校现有管理模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教育管理,这是由于时代以及学生发展特性决定的。第一,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受众,在日常生活、学习甚至社交层面都与互联网形成了紧密联系。第二,高渗透性互联网社交软件的使用。社交软件的高渗透性为交流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提升了交际风险。因此,提倡合理使用社交软件才能激发互联网工具的最大价值。第三,关注个体发展的需求。互联网注重平等精神的建立,这是实现双向互动的基础,高校教育管理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这是提升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高校教育人员应转变职能,即在工作中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平等意识强化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以提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一)认真审视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强化顶层设计

认真审视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要将以下方面作为切入点:第一,提升互联网对发展教育的积极意义。将互联网与教育工作相结合,能够基于互联网技术突破教学信息资源不对称的瓶颈,加大对教育落后地区的资源倾斜,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发展高质量教育提供外部条件。第二,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整可执行可操作的“互联网+教育”的行动纲要,明确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目标,积极推动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并且强化监督管理,保证规范实施。第三,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基础资源整合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具体建设要求,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大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融合发展的比重,构建、优化教育管理组织协调机制,保障体制的合理化规范化运行。

(二)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导向

互联网已覆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重塑思维结构、规范个体或者群体行为成为“互联网思维”在实践领域的显著标签。“互联网思维”的根本特征是用户思维,在具体的实践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高校教育管理层面,用户思维集中体现为学生思维。这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即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都要围绕学生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把握学生思想最新动态,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个体行为,为优化现有教育管理模式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支撑。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技术是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基础。高校管理者应该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的管理新模式,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完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主体功能

“互联网思维”注重数据的提取和利用,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数据意识,从不同维度提取学生以及事件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如:就业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内部相关单位应该摒弃落后思想,不应将就业工作与简单的数据汇报相等同,而是应该将本校毕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倾向以及就业比例与专业课程以及实训方式进行整合,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就业偏好,同时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和改进教学以及就业工作,同时向相关单位提供数据支撑。再如:为了实现对教育管理工作绩效的评估,抽样调查是常见方式,这类方式具有一定优势,比如快捷以及节约成本,但是其劣势也较为明显,比如样本受限无法对总体概况进行评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完整性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通过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升调查的科学性。学生评估是辅导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往的评估方式由于学生数量的庞大很难全面展开,往往会浪费一定人力和物力,并且其结果可靠性受到质疑。借助互联网手段,学生能够便捷地完成相关评议工作,保障了评议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四)优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以及高效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并运用。现阶段,高校数字化资源主要由两大系统组成,即教学系统与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作用是辅助教学系统正常运行。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促使教育管理系统自我完善和创新。依托信息化服务平台,相关部门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服务系统,从管理层面和教育层面进行自我完善,提升管理组织的运行效率,加强管理事务中的引导职能。信息化管理具有重心下移、个性化以及民主化的特征,使得管理组织架构发生较大调整,倒逼高校教育管理的完善和创新。管理方式的转变也是“互联网+教育”带来的重要变化。互联网的介入让教育管理方式由命令服从向参与管理转变,有助于提高管理能效。此外,教育评价形式更加丰富,评价维度更加多元化,无论是师生互评还是对学校的评价,相关评价平台的搭建和应用提升了评价的有效性,并且数字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也能为优化其他管理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这促进了现代化、数字化的管理评价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状况下,高校教育管理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引导与参与,这是新时期提升学生价值观以及高校教育管理能效的重要途径。依托数据分析,能够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助推教育管理的提档升级。

[1]黄俭.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我国的“互联网+”教育战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1):99-104.

[2]孙保营.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运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1):100-105.

[3]娄志刚.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微应对[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4):120-121.

[4]王洁松.“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转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78-80.

[5]陈桂香.大数据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6]王鉴.“互联网+”视域中的教育学重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4):23-29.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管理工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