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规范与尽职伦理探析※

2018-02-08刘锁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个案实务义务

刘锁霞 李 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医护理人员是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从健康照护政策观点来看,应秉持护理专业伦理与社会正义原则为健康照护的要素。中医护理人员不仅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同时也兼顾维护个案安全与提高专业照护质量。在实务工作场域上,常以个案照护的结果来看待中医护理人员照护的质量,鲜少评价中医护理人员在个案照护中的“尽职”行为。据此,本文聚焦论述护理伦理规范与行为准则,进而深入探讨“尽职”在各阶段中医护理专业实务的发展。

1 护理伦理规范的发展与演变

伦理是人类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且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每一个行为都涉及其目的、动机与后果的好坏,此称为规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理论包含目的论、义务论、德性论等三种理论。目的论强调利己主义,义务论注重行为本身及其动机,行为的动机与意愿决定了行为的对与错;德性伦理学着重于主体即伦理行为的推动力。在规范伦理学的义务论中,分为康德伦理学及直观主义两派观点。哲学家康德是义务论的代表人物,其认为具有“善意志”是唯一无条件的善,且为义务而为之的意志,可被客观而普遍的规则判定,主张道德行为的对错或义务的标准,完全取决于该行为本身的正当性或义务性。直观主义认为“善”是自我明确、单纯且不可分或不能界定的概念,主张道德是明显且容易辨别,有善恶的别,无需应用复杂且艰深的实证或推论演绎,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只要足以对自己行为负责及尽责,即能明辨是非善恶。

直观理论的优点在于肯定人类在专业的道德常识,对道德教育提供特定的理论根据,就如同护理人员在踏进职场前透过护理教育课程培育其具有专业的伦理观念,亦具有判定“行动”对错的基本能力,使其在面对护理实务时,秉持坚定的理由,支持护理人员做出决策行动。义务的原则并无优先级,它不强调实际的行为,而是重视行为的理由与动机,如护理人员执行照护工作时,谨守“恪尽职守”德行,其中以“尽职”为义务重要的行为之一。

“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以及创新和应用的各个元素间都是相通的”[1],中医护理人员在踏进职场前透过护理教育课程培育其具有专业的伦理观念,亦具有判定行动对错的基本能力,使其在面对护理实务时,秉持坚定的理由支持中医护理人员做出决策行动。“护理伦理”源自18世纪南丁格尔誓约中,强调中医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时必须忠于职责,不可做有损病患的事。20世纪初则强调中医护理人员应具备提供护理专业并解决病患问题的义务。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护理伦理实务情境亦产生变化,加上病患与家属意识抬头,中医护理人员在照护病患情境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伦理冲突或两难事件,中医护理人员如何理解伦理事件争端,并且相信自己有责任决定自己的行动,经评估、分析,选择明智的决定并尽职地完成照护目标更显重要,故护理专业团体疾呼护理伦理规范与准则应随着时代潮流持续修改,并期待能将护理伦理规范透过照护行为运用在临床实务上。

2 护理伦理规范:道德与行为

伦理规范意指个人对其专业团体纪律的约束或共同信约之下所遵守的群体规范。伦理规范的架构分为道德核心规范与行为核心规范。伦理行为指在与人际互动、专业和学术活动时能持有诚实、公平公正、尊重个体和群体的权利与道德行为。

“护士是关怀者,同样也是被关怀者”[2],中医护理人员在行善伦理原则下,护病关系互动时需要具备忠诚 (loyalty)、公正 (fairness)、真诚 (truthfulness)、倡言(advocacy) 和奉献(dedication) 的精神,此亦突显中医护理人员展现其尽职行为规范的参考依据。在中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及义务上,包括四个责任要素:促进健康与安全、具备真诚和忠诚的特质、维持专业能力及持续促进个人与专业的成长。

综合上述文献,显现专业照护人员“尽职”的重要性。中医护理人员基于“行善”伦理原则下,能恪尽职守,面对个案照护时,需具备忠诚、公正的态度,为个案倡言;于专业成长上,富有热诚奉献于照护工作,不断地学习与提升护理能力。

3 “尽职”伦理于护理照护的实践

美国护理学会制定的伦理规范主要强调行善原则,其次是自主与公平正义。中医护理人员在行善伦理的尽职原则下,面对护病关系时需具备忠诚、公正、真诚、倡言和贡献等五项要素。忠诚指的是支持中医护理人员对工作或义务的情感;公正是指待人处事以同样的方式或合理的照护;真诚是不论做对或错误的事,都需要诚实以对,不应有任何谎言;倡言是适时公开表达支持或建议能支持个案或中医护理人员的事情;贡献指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照护上,且肯定其重要性。“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不仅需要过硬的护理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工作意识”[3]。如同一位护理师在执行专业照护时,除了秉持个人道德价值观之外,尚须遵循专业法规及伦理规范来进行临床决策。

尽职伦理于中医护理人员的实践主要分6个层面:中医护理人员的基本责任主要是指应对服务对象负起健康促进、疾病预防、重建健康和减轻痛苦的责任;中医护理人员对服务对象应负起照护责任,提供合乎专业标准的照顾,对其疑虑应给予充分的说明及协助,维护其权益;中医护理人员与专业服务能提供合乎标准的专业照顾,定期检讨并致力改进,维持自我身心平衡,终身学习,提升个人专业行为的标准及执业能力;中医护理人员与社会互动是指能积极参与促进大众健康的活动,以增广其保健知识与知能,重视工作环境伦理价值观;中医护理人员强调与工作团队的合作关系,应执行与展现护理角色的专业能力;中医护理人员与专业成长主要是因应中医护理人员以女性居多,在专业成长上,持续充实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致力提升护理执业标准、发展护理实务、管理、研究及教育,加入护理专业团体并积极参与对护理发展有贡献的活动。据此可见,中医护理照护专业的忠诚、公正、真诚、倡言和贡献等尽职要素确实展现在我国的护理伦理规范之中。

4 结论与建议

中医护理服务的对象包含个人、家庭及小区。护理伦理是一种专业素养,也是专业领域的纪律及训练,更是一种自我责任,影响护理专业的脉动。伦理规范是护理专业行为的道德标准与原则,中医护理人员学习生命伦理知识后,在面对危急情境或伦理困境时能具备问题分析及判断能力以处理伦理问题,除为个案和其家属倡言之外,在行善原则之下协助其选择最有益的决策。尽职是其中最重要且影响中医护理人员执业的重要因素。

中医护理人员在工作实务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伦理照护问题,若能秉持忠诚、公正、真诚、倡言、贡献的行为精神提供个案照护与专业成长,此已足以展现尽职行为于专业领域中。行为伦理规范强调的是照护服务的过程而非结果,也是增进个人道德发展及价值判断能力的原动力。在教育上,加强尽职伦理的实践能力,提供护理专业教师及学生增进护理尽职伦理知能,明确了解尽职行为规范与原则,作为护理专业能力培育及伦理课程教学评值成效的参考。在临床实务上,能提供中医护理人员省思自我的专业能否达到尽职,作为临床护理行为能力标准的参考依据,提升照护信心。在研究上,建议可发展测量中医护理尽职伦理能力的指标,以作为尽职伦理行为及其影响要素的研究参考,期冀为新时代视域下的社会主义特色护理事业贡献一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个案实务义务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良知”的义务
ODI实务
FDI实务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