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云龙教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之谈

2018-02-08许治国许志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膝眼云龙肝肾

许治国 许志远

(1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疼痛科,河北 唐山 063000;2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诸云龙教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术顾问、香港国际丹溪中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曾任唐山市中医院副院长,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针灸大师”。

1 病因病机

诸云龙教授认为中医学“痹症”“骨痹”“筋痹”大致与西医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对应。以膝关节疼痛为主症,轻者仅感疼痛、屈伸、起步艰难,重者则疼痛剧烈,入睡时痛醒,不能屈伸,而且出现关节变形[2]。纵观古今文献,“瘀”在“痹”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瘀”的状态贯穿于痹症之始终。《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3]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息。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故猝然而痛。”[3]《素问痹论》曰:“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3]286故曰:“痹者闭也”,瘀血内阻,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痹症乃成。膝关节骨关节炎多因瘀而致,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骨关节炎之滑膜变厚及增殖[4],都属于“瘀”,其血液之高凝状态和微循环障碍,显然也属于“瘀”的表现。

诸云龙教授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5]之病位主要在肝肾,其病因主要是肝肾亏损,慢性劳损[6]及外邪侵袭。其基本病机为“瘀”,即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论是肝肾亏损、慢性劳损,还是外邪侵袭,最终均导致气血痹阻不通。故本病最终之病理归结为“瘀”,瘀血阻滞贯彻于本病之始终。

2 治疗法则

诸云龙教授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在治疗上,第一,要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药与针灸相结合;既要强调宏观整体,治病求本,又要针对围观局部;既要辨证,又要辨病相结合的科学的治疗思维;第二,要补肝肾,壮筋骨乃治疗之本,当贯穿治疗之始终。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乙癸同源,本病之病机根本为肝肾亏损。故《张氏医通》明确指出:“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所以膝关节骨关节炎之治疗,当以补肝肾、壮筋骨之法当贯穿在本病之治疗始终;第三,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之始终。由于“瘀”在本病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瘀血内阻是本病之重要病机环节,“瘀”的状态贯穿于本病之始终,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其病乃成;瘀血化解,通则不痛,其病乃除。故活血化瘀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之重要治疗大法,当贯穿治疗之始终。

2.1 中药基本处方及作用机理 诸云龙教授根据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自拟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方桃红二膝汤,自拟方组成:熟地黄24 g,山萸肉10 g,枸杞子15 g,当归10 g,麦冬15 g,桃仁12 g,红花12 g,杜仲12 g,续断12 g,怀牛膝12 g,川牛膝10 g,鹿衔草20 g,威灵仙10~20 g,骨碎补10~15 g,血竭粉3 g(冲),三七粉4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此方以熟地、山萸肉、枸杞补肝肾。肝主筋,体阴而用阳,加当归、麦冬以重补肝阴,使肝阴得补,肝体得柔,则筋脉自和,筋为骨用,“骨正筋柔”;相反则筋柔骨正;肝主筋、肾主骨,补肝肾即所以壮筋骨,方中杜仲、川断、牛膝均为补肝肾要药;桃仁有较强的活血散瘀之功,有推陈出新之功;红花功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血瘀证常用之要药;三七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而且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血竭入血分化瘀止痛,骨碎补具有行血脉、续筋骨、疗伤痛之功,亦为伤科要药;威灵仙药性急善行,药力威猛,效灵若仙;鹿衔草为祛风湿之要药;诸药相合,纵观整首方剂,皆体现了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2.2 针刺基础方加减及作用机理 诸云龙教授认为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以早期治疗疗效更佳。针灸治疗可补虚泻实,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止痛消肿,而且针灸早期介入,可以减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进程,阻止病邪传变,防止肢体畸形。针灸和中药对本病治疗各有其不同的特性与优势,针灸与中药相结合,可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疗效较单一的中药或针灸治疗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针灸具有通经络、活气血、调阴阳、利关节及补虚泻实等多种作用,所以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显著而快捷的疗效。针灸不但可以控制疼痛,消除肿胀,而且可以控制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对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有显著的作用。

但是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之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可在短期内治愈,有的患者则可在几个月内就出现严重的关节破坏或畸形,甚至出现内脏受损。所以,针灸早期介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否则,迁延日久,或久病入络,关节变形,或邪盛正衰,“穷必及肾”,则预后不良。

根据临床观察,针灸治疗本病总体疗效是肯定的、良好的,多数患者的针灸疗效可逐渐显现,一般经过1至2个疗程(1疗程为针治12次),可取得显著疗效,症状可明显改善。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膝关节骨关节炎属于骨性关节病变,非同一般风湿或急性扭伤,故治疗必须有个过程,非短短数日可以收功。所以,经过针灸治疗后,某一关节症状的减轻或消失,并不意味着病情已完全控制,绝不可放松或中断治疗,必须持之以恒,继续针灸,并配合中药治疗,同时加强功能锻炼,这样才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1)主穴:内膝眼、外膝眼、鹤顶、梁丘、阿是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随症加减:肝肾亏损者,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瘀血阻滞者,加血海、膝阳关;“风气胜者为行痹”,其痛无定位,游走不定,可加风池、风市;“寒气胜者为痛痹”,表现为疼痛较剧,可加针命门、肾俞、关元,用温针或配合灸法;“湿气胜者为著痹”,其特点是局部沉重,病位相对固定,可重取足三里、阴陵泉,并加针商丘。

(2)方义:以上穴位,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及经络循经而选取,重点是在膝关节局部 (如膝眼、鹤顶、阿是穴)及邻近部位(如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委中)选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而阳明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穴为全身强壮保健之要穴;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又为“筋会”,而筋骨相连,筋为骨用,“筋柔则骨正”。而且,足三里、阳陵泉二穴又邻近膝关节,故对膝关节骨关节炎之治疗别具深意,独擅其功。

(3)手法:以上穴位,均施平补平泻法。每天针治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提插捻转) 1至2次。

针刺治疗,每穴务求“得气”,“气至则有效,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至则迟效”,此针治疗效之关键。所以,务必认真操作,细心探求。

膝部穴位务必屈膝取穴,屈膝成90°~100°,以便于取穴,而且利于进针。患者脚下最好适当垫高,或在患者膝下垫上一个高枕,使患者双膝呈自然屈膝状,这样体位比较稳定而且舒适。

膝眼穴,在髌骨下左右两个凹陷中取穴。针刺方向:用1.5~2寸针灸针,向膝关节中部斜刺。外膝眼,从前外侧向后内侧,呈45°角斜刺;内膝眼从前内侧向后外侧,呈45°角斜刺。深度一般为1寸半左右。但不必刺入关节腔内。由于膝眼穴位于髌骨下,所以取穴定位和针刺方向必须准确,而且达到相应的深度后,针下沉紧,患者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并向膝关节周围扩散,此谓“得气”,即“气至病所”。“得气”后,需再反复提插捻转多次。这样疗效一般都较满意。

3 临床验案分析

石某,男,49岁。2006年4月26日初诊。主诉:患者膝关节疼痛4年余。1年前因跌仆损伤而加重,左侧疼痛更甚,下蹲困难,蹲后起立更难,不能久行。曾在当地几家医院采用中药、西药、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求治。

刻诊:双膝关节肿胀、疼痛,行动困难,下蹲困难,左侧尤甚。X线平片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髁间突骨刺形成,髌骨边缘骨赘形成,膝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声,舌质紫暗、唇色紫暗。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诊断:膝痹,气滞血瘀型。治法: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针药结合。中药:以自拟方桃红二膝汤加减。处方:熟地黄24 g,山茱萸10 g,枸杞15 g,当归10 g,麦冬15 g,桃仁12 g,红花12 g,杜仲12 g,怀牛膝12 g,川牛膝12 g,威灵仙12 g,骨碎补12 g,血竭粉3 g(冲)。水煎服,每日1付,分2次服。

针灸:取穴:内膝眼、外膝眼、梁丘、阿是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每天1次,12次为一疗程。

以上穴位,均施平补平泻法。每天针治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提插捻转)1至2次。

用以上方法针药结合治疗1疗程(12天)后,症情明显缓解,疼痛大大减轻,但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依然疼痛。治疗已初见成效,当擂鼓再进。遂以上方加乳香、没药各10 g,水蛭粉3 g(冲),蜈蚣2条,伸筋草12 g。针刺取穴加膝阳关、委中,并加强针刺手法,增加刺激强度。

针药结合继续治疗2疗程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屈伸活动明显好转,已能下蹲。再以上法继续治疗1疗程后,膝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以后随访3年,患者一如常人。

4 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7],主要病例特点是膝关节软骨的推行性改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所以本病与肝肾密切相关。《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者,筋之府”[3]116。筋附着于骨上,能连接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此即所谓“筋能束骨”。由于筋骨相连,筋为骨用,密不可分,所以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之治疗中,不应单纯以治骨为主,而当从治筋着手,用育阴柔肝之法,柔筋调筋,以达到软组织平衡为首务,恢复正常的膝关节负重力线,减轻以至消除疼痛,并缓解或阻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展,以达到“筋柔则骨正,骨正才筋柔”之目的。诸云龙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筋骨萎软是其病机之本,瘀血内阻为其致病之标,所以治疗上,补肝肾、壮筋骨之法治其本,活血化瘀法治其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标本兼施,可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针药结合不但治病求本,疗效稳定可靠,而且又可迅速控制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其疗效较单纯的中药治疗或针灸治疗更胜一筹。所以,针药结合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猜你喜欢

膝眼云龙肝肾
解云龙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空调吹得膝盖疼 按摩穴位可改善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苏云龙作品
艾灸补阳气
膝关节疼痛按这三个穴位
云南云龙坡头出土铜斧的科学分析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