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

2018-02-08朱嘉丽彬张书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西医中医药文化

朱嘉丽 林 彬张书河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文化自信表现为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优秀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理论要求。中医不仅是医学上的瑰宝,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和传承中医药文化,让中医成为中华文化的“活名片”,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亦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钥匙。

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进步,快节奏成为人们衡量人事物的标准,在求医问药方面也是如此。近年来,医学界和舆论界对中西医之辩针锋相对,中医再一次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相对于中医,西药疗效快,西医对病症的诊断有直观的仪器数据支撑,符合人们的“快节奏审美标准”,而在此过程中,无形弱化中医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地位,“中医无用论”“中医是巫术”的言论不绝于耳。可见,提升中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在当代具有适切性,要提升中医地位,重塑自信,首先要让国民认同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髓,只有在思想上认同中医药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医,接受、容纳中医与促进中医的繁荣发展。

1 当前中医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

中医文化,是由中医医学理论和实践而延伸出来的文化。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的养生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以易学为内核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伦理学,相互融通,构成中医学文化背景和知识基础。而当下中医的发展呈现出不乐观的态势,中医院校看重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偏重理论和临床应用,而轻文化传承;医护工作者只见“病”,不见“人”,缺乏医学人文素养;社会公众不了解中医,对中医的科学性存在认识偏差,这些现象远离中医文化的核心,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1.1 教育主体重视程度不够 中医院校对于中医临床学生的培养,中医和西医兼顾教学,西医占据相当比例的教学课时,医学知识内容非常复杂繁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培养计划和体系考核,学生升学、就业压力的要求下,中医院校的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偏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中医底蕴和中医药文化的教育自然较少。教师不能避免地要集中精力传授专业知识,对中医理论背景、人文精神粗犷式带过。教育主体对学生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人文精神的教育重视不足,又如何能调动中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与学习热忱,教学结果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概念性掌握理性理论知识,对中医药的深沉文化与经典,未能深入领悟和传承。1.2经营主体传播意识不强 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鲍德里亚说:“消费是个神话,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社会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2]病患对医院和医生的“消费”选择也有自身的表达方式和倾向。根据2013年江苏省开展的“关于公众对中医了解与认同现状”的社会调查,我们可以明晰中医传承所面临的矛盾:即认可率高与看病首选中医率低并存的矛盾[3]。目前中医与西医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从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处境堪忧,主要表现于民众中医文化基础薄弱,进而导致对传统中医药认知偏颇,最终患者首诊时较少选择中医。

要提升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相信与选择中医,关键在于从医院这一经营主体出发。对现代人而言,中医治病原理往往和“晦涩难懂”“陈旧”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当前医生与病患的关系大部分停留在程序化及流程化问诊与诊治层面,医生是接触病患并影响选择的最直接群体,医生未能与病患阐述中医内涵及概念,让更多民众能理解中医。

1.3 社会组织宣传力度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的利好政策扶持:中医馆、远程医疗平台、互联网中医院盛行,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模式广泛传播,该模式主要集中在预约挂号、问诊、缴费、在线抓药等就医时间缩短与流程简化上,较大程度缓解“看病难”问题和医患矛盾。但是,社会对中医的互联网改革并未能较好触及中医药文化思想的普及传播,对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价值的宣传甚少。尤其民众对中医是模糊认知与部分理解,尚处于“盲人摸象”的地步,因此才会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且认为中医是伪科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质量健康生活的追求,民众想利用中医以养生和治未病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中医文化传播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医文化,让中医不断创新发展,真正泽惠广大人民,这是肩负在中医人面前的历史重任和社会使命。必须直面和审视中医药在传承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积极从培养全面发展中医药人才、构建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体系、创新中医传播手段、丰富中医文化内容等角度,探索中医药文化走出此前困境的思路和方法。

2 实现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2.1 坚定文化自信 永葆中医事业的生命力 许多中医人未能意识到中医不仅要继承传统,尚要发展其当代价值,随着时代和环境等的变化,中医需要面临的疾病和临床需要发生巨大改变,而中医要直面临床需求,首先必须要坚持中医思维,赋予中医经典现代价值。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学科,如果不能被现代人理解,必然会逐渐失去信任,便不再有凝聚力和亲和力[4]。在文化自信视野下,要永葆中医事业的生命力。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主体,增强自身的中医文化涵养和自觉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而文化自觉的实现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医院校作为培养中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的主阵地,应当自觉担当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任,加强中医“医乃仁术”价值教育,培养医学生的文化自信[5],培养坚定中医信念,“懂中医”和乐意“讲中医”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注重改革和创新,将中医药行业现实特点纳入教学内容,看到中医的国际化地位提升,鼓舞学生对中医药走进国民,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培养文化自信。其次,要加强学生对中医经典、古籍文献、中医形象思维方法等内容的学习,领悟古代医家不畏艰辛总结经验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治病救人的价值理念。再次,要引导学生研习《黄帝内经》《道德经》 《孙子兵法》等传统经典,了解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读懂中医的使命和人文内涵。这样才能引导和培养中医学子认同中医的价值信念、道德信念和人文精神,为中医的文化价值、历史地位、现实作用感到自信,从而自觉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发展的坚定力量。

医院是传承中医“医乃仁术”核心道德宗旨的主要阵地,要让中医工作者懂得如何“讲中医”。中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西医不一样,西医解决单一的、确定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医是综合的、氛围的、基础的,更需要从根据每个病患个体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综合论治。因而中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疗场所,还应有“人文温度”的中医情愫,既看“病”,亦见“人”。中医工作者应当主动树立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志向,确立中医文化主体意识和运用现代通俗的语言体系,将中医药文化用最能读懂的方式传达给患者。要让普通老百姓接受中医,重点在于医生如何宣传中医,让更多民众能听懂中医讲什么,中医的语言需要新时代气息。

2.2 创新传播手段 推动中医事业的振兴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大数据”和“自媒体”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发展适应当今时代需求,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手段,繁荣发展。一是要立足普通老百姓,开展中医文化的科普和传播。借助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抖音视频等平台,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内容,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普及老百姓关心的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等方面的知识,加深人们对中医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二是创新传播方式,扩大中医的受众。要更新中医的语言体系,化“晦涩难懂”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出通俗易懂,又贴近现实生活的中医文化作品,亦可将中医元素融入到主流影视剧中,弘扬中医经典,扩大中医的受众范围和年龄层次,展现中医价值。三是宣扬中医故事,重构中医形象。文化是中医立信释疑的“金药方”,中医文化蕴涵于中医古籍、文献和中医临床之中,深入挖掘中医故事,让中国人民知道除了为世界医药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屠呦呦教授,还有许多让中华儿女感动和骄傲自豪的中医精神和故事,重构中医形象,树立中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自信力。

2.3 树立融合与共享理念 实现中医文化的当代价值 面临西医文化冲击一直是困扰中医发展的难题,中医不仅要在中国国民中搭起信任之梁,还要让国际社会认同,才符合中医和中医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医文化也要“引进来”与“走出去”,破除“盲目排它”的狭隘思想,树立融合与共享的理念,实现中医和西医平等融合,进行文化共享,才能促进文化认同,焕发中医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医追求至善,西医注重求真,中西医的文化价值取向不一致,但治病救人均是两者的最终目的。因而两者的融合首先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其次,在中医语言方面,要融合现代性和世界性语言,完善中医的“名词术语”建设。中医思想传播过程中[6],如果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表达,定会让中医大国之外的西方学者领悟到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再者,中西医互补式结合过程中,要注重保存中医药特色,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医直觉思维与西医逻辑思维的协同,借鉴西医的优势,创新性传承,使中医成为世界性医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在验证着中医和西医理论思想和疗法的“不谋而合”[7],在此背景下中医更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应对,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思维,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成果共享,通过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保健运动和针灸、推拿、刮痧、药膳等保健疗法为媒介,通过中医药服务贸易和海外产业为桥梁,让世界感悟和了解中医,分享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共享中实现中医文化不断碰撞和创新发展。

3 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8]中医深植于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但并非过时。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的实践中完善与提升,才能形成璀璨的宝库。关于中医每一项技艺背后的文化积淀都值得我们去深挖与研究,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重构中医形象,推动中医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中医文化自信,树立融合与共享理念,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医文化,以提高中医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与地位,为“中国梦”的实现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西医中医药文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